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的研究

时间:2022-10-03 08:13:32

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的研究

[摘 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影响力的持续增大,我国群众体育不断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青睐和广泛认可,然而伴随着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新时代赋予群众体育管理新的内容与任务,我国传统的群众体育管理方式因不适应时展需求而逐渐被淘汰,转变和创新管理方式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群众体育管理方式的相关理论,分析目前我国群众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转变管理方式有效途径。

[关键词]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研究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61-01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着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取得辉煌的发展成就,其在蓬勃的发展态势下不断实现新的跨越,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众体育事业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际和谐、文化建设、富国强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群众体育管理,转变管理方式、健全管理机制很有必要。

1.群众体育管理方式相关理论概述

1.1群众体育和管理方式

群众体育,即以全体社会群众为对象而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它旨在增强群众体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建设群众体育文化,调节群众情感。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军队体育等等,与群众体育相对的是竞技体育,更笼统的说,竞技体育意外的所有体育活动形式都可称之为群众体育。

管理方式是管理学范畴内的一个名词,它既不是单纯、简单的管理方法,也不仅仅是系统的管理模式,而是管理者为解决管理问题采取的一切管理方法,以及确保此方法顺利实施的一切手段、方式和途径,是管理理念、思路、内容、工具、制度、模式、方法等的统一体。

1.2群众体育管理方式

所谓群众体育管理方式,就是我国群众体育政府管理部门为解决群众体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群众体育管理效率,有针对性地探索与运用的一切管理手段、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相关部门在群众体育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管理理念、设置的管理机构,明确的管理职责、系统的管理体制以及高效的管理手段等。群众体育政府管理部门如何转变理念、优化组织结构、明确管理定位,多元化管理手段等加强对群众体育事业的精化管理。

2. 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2.1政府管理职能模糊,管、办不到位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群众体育政府管理部门管理职权有所下放,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自由化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更多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体参与到群众体育事业的相关管理中来,政府管的“过多,过死”,依然是管理方式存在的重大弊端。一方面政府职能模糊,定位不明确,既要管体育,又要办体育,致使力不从心,群众体育事业的发五行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存在垄断体育事业的现象,且管办不分,监督失效。

2.2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结构

随着人们对体育需求日益多元化,跨政府行政部门对群众体育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管理已成为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完善的群众体育社会管理结构是强化体育事业管理、推动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目前我国缺乏行之有效、健全可靠的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2.3群众体育管理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强化群众体育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群众体育的跳跃式发展,各种非政府群众体育主体遍地开花,繁杂多样,各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且日益增多,在此种情况下,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急需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群众体育主体进行监督与约束。但系统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人治”多于“法治”,这是管理方法的又一弊端。

3. 转变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的有效途径

3.1政府应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性

众所周知,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前提是优化和更新管理理念。因此,政府要转变管理理念,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定位,增强群众体育管理的服务性,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使我国群众体育服务覆盖面更广、服务质量更高,服务内容更多元化,政府应做到以下方面:①是多元和全面供给群众体育服务设备,基于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对体育的多样化需求,建立覆盖面广的体育服务系统,保障每一位群众体育服务权。②是创新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吸取社会资源与力量,提升服务品质。③是政府要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构建服务型政府。④是政府要将管理重点放在健全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完善体育活动组织等方面。可以筹资建设体育运动场地,培训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活动指导人员,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3.2优化和完善当前群众体育组织结构

完善的群众体育组织结构应该包括政府组织结构以及社会组织结构,在这里前者不再多言,重点就后者展开论述。完善社会体育组织结构可以从以下着手:①明确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重要地位,使其承接政府职能让渡。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群众体育最重要的社团组织,在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政府要下放管理权力至社团组织,使其独立化、实体化,强化群众体育管理。②是培育多元化的体育社会组织,夯实群众体育基层管理基础,尽可能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解决群众个体体育需求。当然这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对体育社会组织分类管理,使其逐步走向自治,摆脱对政府的依附。政府要建立健全社会体育组织良性运作法律法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还要对社会体育组织资金和政策扶持,使其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3.3促使群众体育管理主体走向多元化

以往单一的政府管理主体逐渐不适应社会体育发展多元化的需求,因此,要多途径促使群众体育管理主体走向多元化,让更多群众体育管理主体承接政府下放的管理职能,弱化政府管理,强化各类社会组织管理。政府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①“管体育”与“办体育”双重职能向政府“管体育”社会“办体育”转变,政府要从冗杂的“管办体育”事物中脱离出来,将重点放在对多元化社会群众管理主体的指导与监督上,只有这样,政府之外群众体育管理主体才能越来越多,并妥善发挥其各项职能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②强化我国群众体育运行的参与主体,明确社会组织和个体在群众体育管理中的重要职责,做到权、责、利分明,同时要适当满足部分群体与个人在群众体育事业的盈利目的,提高其群众体育管理效率。

3.4建立和健全群众体育管理法律法规

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高效运行以及群众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是体育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增强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法治性,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政府要树立“依法治理体育”的管理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加快群众体育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以法律手段保障群众体育服务权利。②完善群众体育法律法规,强化法律对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组织结构优化、社团组织和群众体育指导员培育等方面的指导与约束,同时建立健全监督体制。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中存在着政府职能模糊,职能定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组织机构,群众体育管理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一定要更新群众体育管理理念,多途径转变群众体育管理方式,通过增强政府管理的服务性、优化群众体育管理机构、多元化群众体育管理主体,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管理法律法规等途径促进群众体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季浏.构建我国群众体育管理“强政府与强社会”模式的策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1:5-10.

[2] 徐屏.城乡均等化发展背景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变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6:20-25.

上一篇:成熟民用飞机客舱门安全性对比分析研究 下一篇:聚类算法与其在大数据平台上应用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