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瘦身”正效应

时间:2022-10-03 06:42:32

审批“瘦身”正效应

在国家实施中西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务院于2012年12月正式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太原被确定为山西省的先行先试区。

面对这一难得的机遇和使命,太原市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以来,太原市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许多事关全局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在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第一。

事实上,“审批项目多,运行流程乱,权力过集中,环节太分散,办事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一度严重制约了太原的发展。一些好机遇、大项目在门前止步,与太原擦肩而过;一些本地企业为追求好环境、快节奏,无奈把项目转移到外地,本地的群众也常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所困扰。

针对这些制约太原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太原市专门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效能政府建设”活动,太原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对优化发展环境点题发力,明确提出太原市要加快建成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做到流程一流、信息化一流、硬件一流、效率一流、服务一流,集中进行了一场保证审批提速的“大手术”:

以服务为宗旨,减少审批项目。太原市集中开展了“对标一流找差距,瘦身提速促发展”的审批环境整治活动。根据法律法规调整情况,取消市级行政审批项目45项;取消与现实政策不符、长期无人申办的审批事项35项;把法律法规依据相近的审批事项由147项合并为57项;下放县 (市、区)事项20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保留168项,在原有383项审批事项基础上,减少了215项,减少幅度达56.1%。

以效能为核心,再造审批流程。太原市组织有关部门设计了一系列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流程,起草了《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工作方案》,并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对15个效能政府建设试点单位进行现场指导,确定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原则,构建了一整套全新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由过去的310天减少为备案类项目30个工作日、核准类项目35个工作日、审批类项目45个工作日。太原市以争创一流的精神,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完善审批机制、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形成推进效能政府建设的强大合力。

以便民为要求,简化办事程序。太原市政务大厅制定了“十个必须、十个不准”管理规定,确保“人员、事项、授权”三到位,实行首席代表制、接件集中登记制、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和 “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出件”、“一条龙服务”、“内转外不转”的批件运行模式,杜绝了审批事项体外循环;突出信息化、全面化,特别是抓好行政审批平台、要素配置平台、便民服务平台、权力运行平台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包括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在内的追责问效机制,为构建高效的行政审批环境奠定了基础。太原市把服务更优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只服务、不干预,只帮忙、不添乱,只设路标、不设路障,多讲“怎么办”、少讲“不能办”,急事畅通,难事疏通,特事融通,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减负,优质高效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以纪律为保证,转变干部作风。“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治奢树形象”,太原市委、市政府把转变干部作风作为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措施,要求每一名干部都不能满足于保位子、混日子,每年要干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认真践行“执行无借口、困难我克服”的理念,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畅通。太原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对标一流、一事一表、例会调度、严格考评,创新工作方式,全力抓好落实。全市上下不懈努力,以务实的作风和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凝聚着强大的正能量,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活动,积极推进“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 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难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作者为中共太原市委讲师团团长)

责编/张潇爽 美编/石玉

上一篇:欧洲需更成熟的干预主义 下一篇:李时珍故里“以药兴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