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先引导学生“悦”读

时间:2022-10-03 03:25:20

“阅读”教学要先引导学生“悦”读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阅读主体受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吸引,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产生联想、想象和情感。于是神思飞跃,自由驰骋,或填补充实作品中的空白和未确定领域,或有所添加,越出作品的意图,获得审美的愉悦,产生某种独特的感受,在理解评价中,阅读主体根据自己的体验领悟和情趣标准进行取舍,充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倾向和创造性。”不仅如此,语文阅读教学在育人方面是有特殊功能与意义的,文学作品中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阅读教学的精神贯注,文化熏陶是影响终身的。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意义。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死扣教材、以讲代读、过分肢解、以练代读,本末倒置等。林语堂认为:“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他还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心中真正喜欢读书,这个喜欢,这个好学之‘好’,就是一切学问的源泉。”因此,“阅读”教学要先引导学生“悦”读。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关于“悦”读教学,我以为应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有声朗读”

赵树理在谈到他的创作实践时就认为,他的创作与小时候哇啦哇啦的读书大有关系。反复进行有声朗读的训练,能让书面语的言语要素在学生大脑皮层上留下深刻而系统的印象,最终这些言语要素,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网络系统,这就具备了通常所说的语感。而语感就是对文字的直觉感受,而这种感觉的形成与提高,无形中就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写作能力也有大的帮助。尤其是对诗歌、散文及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Mp3仿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等形式,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蕴。

二、帮助学生“配画阅读”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读边欣赏多媒体画面。因为文字的东西一般较抽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的东西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自然会使学生对抽象的文字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对文章所表现的意境也能有所领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显得更加浓厚。

三、要求学生“以背促读”

语文课上,教师往往为赶进度、赶时间,让学生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阅读,学生往往是很难领悟文章的意蕴。但是,有些文章只有反复阅读、咀嚼,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能把阅读的时间尽量多的留给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即使对一些含蓄隽永的文章一时难以领悟,但只要能记住,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也会逐渐领悟文中的趣味。

为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可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如教师先下水,以亲身体验文章背诵的难点、要点和背诵的最佳途径。这样,可以高效轻松地指导学生背诵。帮学生理线索、确立关键词的方法,使学生背得事半功倍。教师领背第一句,学生接着往下背。教师提出一些带有启示作用的问题,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或采用接力竞赛的形式,一个学生背完一段,另一个学生接着背下一段,直到把课文背完。也可采取背诵比赛等形式,来搞活背诵。把背诵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可指导推荐新课标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作为学生背诵的重要材料,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去背一些名家名篇。

四、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式自读,即围绕每篇课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集体自读,找出疑难或问题,然后分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互补互助,自己解决问题。也可指导学生讲授一些自读课文,可让一些程度较高的同学事先准备好,接着上台轮流主讲,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疑难,可由“小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讨论,然后达成共识,最后采取师生评议的方式,总结成败得失。这样,学生可得到多方锻炼,其他同学既有新鲜感,也受到榜样的激励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阅读与学习的兴趣。对课外阅读,如果指望学生完全自主地课外阅读,往往收效甚微。但如果采取在课堂上推荐一些优美诗文,启发学生领悟,课后合作探究,然后通过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经验等形式,往往效果较好。

五、积极拓展课程资源

课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和生活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适时开展实践活动

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自然,去感悟语文,提高语文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进行活动时,可选择好自己熟悉的话题,到生活中找素材,认识到课文与生活、自然的联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是对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

(作者单位 山西省襄汾县南辛店初中)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