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主观因素和价值的本质

时间:2022-10-03 02:31:59

浅析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主观因素和价值的本质

【摘 要】 在近代的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对价值本质的研究无疑是最让人头痛的。到底价值是由什么决定,一百个经济学家有一百种答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综合价值理论等。目前最为被中国经济学家接受的价值本质的介定就是劳动价值论中的说法,它是构建整个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人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很多专家已经在开始承认除劳动这一重要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对价值形成的贡献,也有的学者试图用数学或其他方法来证明劳动价值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客观性。价值的本质成了一个无法说明清楚的迷团。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主观性;价值的本质

引言

现代社会科学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是经济学这一社会科学学科却具有特殊性,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经济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质就是一种社会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人们试图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它,解释它,甚至预测它,渐渐地经济学从哲学领域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到底什么是价值?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领域的题目,可是人们却试图在经济学领域找到答案,这的确是很徒劳的。

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观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之上的,这些理论就像柱子般的撑起了劳动价值理论,它们和劳动价值理论一起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体系。“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只有劳动才赋予已发现的自然产物以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1]可劳动并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它必须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

一、劳动二重性理论

天才的马克思把劳动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这是劳动这本不可被量化的活动成为价值源泉的前提,它既可以用一个单位“时间”来计量,同时又具有同一个“质”可以比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是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2]

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不同的商品就有了相同的本质,一台电脑和一盏电灯的价值本质都是一样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具体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抽象劳动的载体。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抽象劳动就像河对面的一袋袋沙,具体劳动就像把这些沙袋运到另一岸的船,假如1艘船可以装10袋沙,修一个大房子需要100袋沙,修一个小房子只需要10袋沙。我在在河的另一边修起一个大房子要从河对岸用船运10次沙袋,修起一个小房子只须从河对岸用船运1次沙。这里的一间大房子相当于一台电脑,一间小房子相当于一盏电灯,一艘船运一次相当于一小时具体劳动,沙袋相当于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的比喻虽然不是很恰当,但却能很容易理解。具体劳动是以“小时”,“分”或其他时间单位计量的,就像一艘船的容积,行使速度,是很客观的计量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并是不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这是为什么我说上面这个例子举得有些不当的原因,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都是符合的。

有了抽象劳动做为价值的“质”,又有了具体劳动做为价值的“量”,所以劳动价值论解释价值的理论基础就产生了。

二、劳动的本质

首先,劳动价值论把劳动分成活劳动和物化的劳动。活劳动就是劳动的存在形式,“劳动不是作为对象,而是作为活动存在;不是作为价值本身,而是作为价值的活的源泉存在”[3]但“价值实体…是物化劳动,物化劳动本身在与活劳动的关系中又表现为原料和劳动工具。”[4]注意,“原料和劳动工具”正是要素价值论中提到的要素之一,马克思在这里已经涉及到了“要素”这一范围,只不过他把要素又分解成为下一级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结果,相当于,我们说凳子是木头,榔头(物化劳动)和人的活劳动的结合,而榔头又是铁头,木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结合,以此类推到只剩下自然生产要素和活劳动,它就是对要素价值论的分解。

其次,劳动价值论把劳动分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如果劳动产品不是彼此单独进行的独立私人劳动的产品,它们就不会成为商品。”[5]因为不是分属不同的私人劳动,产品不存在着交换的意义,不存在交换就不是商品。但是不被人承认的私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也不是商品,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之交换,所以具有价值的商品必须是分属不同的私人劳动生产出来的,同时又是被社会认可的社会劳动生产出来的。这里所说的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也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劳动,而是对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的看法,既然是“看法”,这已经涉及到效用了这一主观因素了。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如何区分,社会上大多数人认可的劳动就是社会劳动,它可以用来交换,如果这一理论成立,效用论就成立,因为大多数认为一克金子比一克沙子的效用大,一克金子可以用作交换而没人用一克沙子来交换,所以一克金子具有社会劳动的属性而一克沙子不具备。

再后来,马克思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从而得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我则宁愿把着剩余价值说成是劳动者智力的必然产物。为什么是必然的,因为当劳动和要素结合就必然生成这一产物,就像鸡吃了食物生出蛋来,蛋就比鸡吃的食物有价值。有人问,那剩余价值是属于劳动者还是要素拥有者,那请思考,鸡蛋是属于鸡还是鸡吃的食物的拥有者。我又举了一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因为劳动者是不同于动物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三、使用价值、价值的主观性

既然劳动具有二重性,那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也就是二重物,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物。“一个物品要具有商品形式,它就必须具有二重形式,即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使用价值形式,是商品本身,即铁,麻布等等的形式,是商品体的用手可以捉摸的可感觉的存在形式。这是商品的自然形式。相反,商品的价值形式则是它的社会形式。”“一个商品的最简单的关系,就是它同另一个商品(不管是哪一种商品都一样)的关系。因此,两个商品的关系为一个商品提供了最简单的价值表现。”[6]这一叙述本来就是在哲学这一范畴讨论价值,而这个在哲学领域生成的价值就是被“经济学所知道的惟一的价值”[7],所以我们无法在经济学领域去证明它,只有上升到更高一级的哲学领域。

简单的价值表现形式并不是一个数学等式[8]

劳动价值理论中提到的“最简单的价值表现形式”可以写成x量商品w1可以与y量商品w2相交换,即x量商品w1=y量商品w2,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个等式并不是数学等式,不成立。因为这个量是如何量化,而商品w1和w2的质又是如何质化都没有说清楚,既然不等量不等质,等式两边如何相等?

我们要回到劳动二重性理论中寻找答案,上面我们说了,具体劳动将劳动量化为时间,这里姑且用“小时”为单位;抽象劳动将商品同质化,w1和w2的本质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简单的价值表现形式如果要用等式来表示就应该表示为:用x小时生产出的商品w1 =用y小时生产出的商品w2。【9】但是劳动价值理论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这个等式成立。即使后来又在该理论中加入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概念也没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价值等式会成立。

价值本质和结论

价值的形成本来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人们是在多次博弈的过程中决定一件商品的价值,由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修正这种商品的价值。

价值理论不应该从一个方面去解释价值是如何形成的,而是综合的看待这一问题。寻求价值的本质更是应该回到价值形成的哲学领域,将劳动,要素,效用,以及它们所包括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考虑在内。需要说明的是,知识和经验这一因素必须考虑进来,而且不能和要素中的技术混为一谈,要将知识和经验做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特殊因素考虑。

参考文献

[1]刘昌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讨中的核心问题[J].经济经纬,2008年(第1期).

[2]何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及数学化[M].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注释:

1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18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60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资本论》第1卷,第60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

3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53页,人民出版社。

4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56页,人民出版社。

5马克思:《〈资本论〉手稿》(1863~187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158~159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

6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3~187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149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

7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18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5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8何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及数学化[M].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9我并不赞成书中采用n小w1中包含的抽象劳动=n小时w2中包含的抽象劳动,因为这个等式成立是因为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n小时电脑中包含的抽象劳动显然不等于n小时台灯中包含的抽象劳动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

上一篇:对新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探究 下一篇:浅谈企业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