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22-10-03 12:48:27

浅析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摘 要]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农村人口多,传统农业存在很大优势,但也有不少问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农村经济发展

一、中部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概况与特点

中部地区主要包括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六省,总人口为3.7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35亿人,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31.08%;总的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中部地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就农业及农村经济而言,表现出如下特点:

1.农产品生产全面发展,农业比重仍然较大

中部地区是我国历来传统的粮食生产区和养殖业基地。广阔的耕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资源以及适应的气候条件决定了中部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牧水产区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业的发展一直呈稳定与持续增长态势。

2.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

除山西省外,中部其它五个省份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适宜,草山、草坡面积较厂。湖南的洞庭湖和江西的鄱阳湖,都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中部六省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色金属、磷、硅灰石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可为农村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中部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部地区在传统农业方面存在很大优势,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中部六省在农业发展方而也存在着不少严重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

农民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在客观上形成了与现代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小农意识、内陆意识,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农业科技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中部地区自身的农业科技供应能力和相关技术的消化能力显得极为薄弱。另外,中部虽然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由于信息化、服务化水平低,有关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信息获取困难,中部的农业在总体上却未能形成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品牌不多,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很少。

2.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中部地区虽然在粮食生产及农副产品生产上具有较大优势,但是生产方式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耕作方式上,同时也由于地理条件上的限制,没有形成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劳动效率降低,再加上天气因素等影响,造成农业生产规模经济上不去,农业产量不稳定;农产品加上仍停留在初级阶段,附加值较低;由于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满足不了农民生活需要,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脱离土地,纷纷去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病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

多数县域内的经济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还较大,二、三产业发展步子慢,层次低,规模小,缺乏大的优势产业和大企业的带动。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根本就没有显示出来。

三、解决中部崛起中的农业发展问题的策略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观念促发展

建设新农村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原则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要防止偏离中心。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就是要切实以农村的经济工作为重点,紧密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统筹安排和完成其他各项任务。要坚持科学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把人的需要、利益、权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从片面强调增加财富为主转向以保障人的需要为主。。

2.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应加大对粮食生产、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力度。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角度注重粮食生产区的重要性。在保障基本农田动态平衡的基础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完善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建成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支持粮食生产县(农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打造粮食核心区,提高优质粮食单产水平和商品率。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其次,应加快食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转变现行的农业生产结构,多渠道地把粮食转化成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推行“畜牧转化”和“加工转化”,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落实对内资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3.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部六省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大力实施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要以工业化为主导,走工业强农、工业强县、工业强乡之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要依据当地优势,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同时,要引导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发挥集聚效应。发展农村工业要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村工业要坚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营造发展的新优势。

4.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人口素质

推进中部六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要在六省城乡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加快普及高中义务教育;要整合农业教育资源,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农村各项事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农民掌握多种职业技能的要求;要在农村加快普及市场经济知识,重视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商业精神,特别是加强诚信教育;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需要,进行科研攻关,引进、推厂先进的科技成果,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刘 勇:中部崛起的主要任务和对策[J].中州学刊,2004(3)

[2] 郑新立:关于中部崛起几个问题的思考[N].河南日报,2004,11

[3] 夏筱瑛:关于中部崛起的思考[J].人民论坛,2005,6

上一篇:珠三角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下一篇:基于DEA的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