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进行报刊发行量审核的必要性和可能模式

时间:2022-10-03 12:14:59

在中国进行报刊发行量审核的必要性和可能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报刊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在报刊的各种功能中,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在对报刊的认识和定位问题上,市场化和产业化进一步突出,报刊的产业属性进一步明确,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面对这场巨大的变革,中国报刊业的发展,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建立符合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新的运行规则。

在报刊出版的经营活动中,报刊发行是关键环节。发行的实质是通过市场交换被读者认可,是报刊价值的体现。没有一定的发行量,报刊的受众面就小,广告收入就少,整个报刊的经营状况就会受到重大的影响。因此,报刊的发行关系到报刊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国报刊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但在竞争激烈的同时却时常发生一些不规范行为。各种无序竞争的现象不断发生,影响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的形成,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社会成本。在新旧规则的调整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秩序化和规范化问题。规范化是前提,是保障。只有规范化,整个报刊市场才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报刊业目前市场规则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市场的规范化问题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报刊界存在着与市场经济和诚信要求格格不入的一种现象就是:虚报发行量。一些发行量仅有数千的报刊号称数万。仅有数万的报刊号称几十万。虚报发行量对广告客户、对读者都是一种蒙骗误导,是一种为本身占有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而不顾职业道德的行为。这种状况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也损害了市场的诚信和法制原则。它不仅构成了对广告商的商业欺诈,同时也引发了报刊业同行的无序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者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的传媒覆盖、收视率、发行量等资料应当真实。”近年来,一些国际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进入我国从事广告经营业务时,常常以我国报刊的发行量没有经过核查,不真实、不可靠为由,作为向报刊杀价的理由。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受损害的将是整个中国报刊业。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消除信用危机已变得刻不容缓。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报刊市场逐渐繁荣,以及我国与国际规则逐步接轨,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传媒业管理运营机制的冲击,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市场行为者,都已经认识到,报刊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市场信用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报刊管理和报刊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走向市场的今天,报刊的生存大部分依赖于广告的收入。报刊广告经营重要性的日益增强,使得及时、准确地公布报刊发行数据越来越有必要。研究表明,我国竞争激烈的沿海地区,78%的报刊乐于接受报刊发行量认证。因此,早日建立发行量审核机构,定期公布经过严格审核的实际发行数据,在管理上有助于将一种简单的行政管理方法,调整为一种市场管理方法;有助于从监督出版单位本身,调整为监督出版的渠道和流通环节;有助于通过利用市场自身的规律和机制,来规范报刊出版单位的市场行为;有助于通过对报刊发行数据进行独立、科学和严格的核查、公布,取信于广大读者,取信于广告投放者,从而达到杜绝虚假发行数据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获得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使之对出版的管理建立在数字分析的基础上。因此,组建出版物发行数据审核认证机构,既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出版市场、服务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报刊业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借鉴国际经验,适应市场规律、发掘广告市场潜力的需要。对此,广大新闻出版单位、广告经营机构和广告投放企业期盼已久。新闻出版总署早已引起关注和重视,并筹划多时。经过了长时间的精心策划,周密筹备,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终于正式成立。调查中心的成立标志中国新闻出版认证事业已经开创,标志具有专业化、本土化的认证工作即将展开,标志体现中国特色的认证模式架构完成。

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赢利性中介组织,民政部为登记管理机关,新闻出版总署为业务主管机关。调查中心将按照《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章程》和《报刊发行数据审核认证规则》开展认证工作。调查中心在人事、行政、财务和业务上既独立于行政机关、报刊出版单位以及广告机构,又能通过理事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行业之间公正、公平和相互制约的民主决策机制。

调查中心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需要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信心和更艰苦的劳动大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工作,努力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工作模式。我们认识到: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模式,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保证认证工作的权威性。发行量是报刊社广告经营的基础数据,必须客观、准时,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只有把保持数据的权威性作为认证工作的首要目标,才能真正起到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报刊业发展的作用。

二、保持认证机构的中立性。从事认证的机构必须保持中立地位,不能受利益双方中任何一方的影响,保证查审的发行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实现认证工作的专业化。认证机构的组织架构、运行规则、调查程序、认证办法的专业化,这是实现认证工作的权威性和中立性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既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做到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专业化建立出版物发行数据认证工作的新秩序。

四、体现认证工作本土化。中国的报刊业有自身的特点,其报刊业的结构、广告经营模式等与其他国家情况不尽相同。虽然,对此进行了充分考察,但在认证工作开展之后,一定会遇到很多独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创新精神完善工作机制,使发行认证制度符合中国报刊市场的实际,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出版物发行认证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艰难,任重道远。但是,有了合理的认证模式和认证规则,有了全体工作人员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有了社会各界对这项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有了中国报刊业的繁荣发展,有了可借鉴的国际成功经验,中国的出版认证工作一定能够成为推动中国报刊业、广告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Sino Publication Audit Center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四条四号京铁生达大厦三层

邮编:100045

电话:0086 10 68013046

传真:0086 10 68010749

Address:3rd Floor,Jingtieshengda Plaza,NO.4,Zhenwumiao Sitiao,Xicheng District,Beijing,100045,P.R.China

Tel:0086 10 68013046Fax:0086 10 6801074

上一篇:见证齐鲁风云 下一篇:将阅读变为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