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时间:2022-10-03 11:53:27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摘要:课堂提问环节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紧扣课标,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不同的梯度性,同时,问题的设置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并且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方式,促进和谐且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建立。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气氛;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41-01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数学老师普遍关注的焦点。提问能及时沟通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并且能给教师及时的反馈,然而,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提问,提高问题的质与量以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就自己的观察与实践对课堂提问技巧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问题设置要紧扣课标

一节完整的课程应当有所侧重,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把握,哪些知识点了解即可,教师需要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提问环节也应当以整节课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为核心。课标仍然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参考标准,课标的设置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照我国当前的教育目标,结合了学生的学习水平,综合考虑了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条件而设置的,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优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需要以此为核心,围绕着课程标准展开,使教学能够落到实处。

为了避免提问过于空泛而无边际,笔者建议提问也应当以课标为基点,紧扣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做到有难有易,有主有次。提问需要有针对性,不同章节的重点有所区别,教师既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一概而论,使提问流于形式,就会导致提问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课标上某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的提示来设置问题,在其知识的关键点发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依靠老师的传授式教学来掌握知识,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贯通,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

2.问题设置应该具有梯度性

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有的侧重在基础掌握,有的侧重在能力提升,而前者掌握较易,后者需要教师格外用心,教师在提问时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分配问题的数量,使问题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另外就学生而言,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不同,有的学生掌握知识较快,有的则掌握较慢,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既要符合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要兼顾到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此,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对前者要发挥问题的引导原则,对后者要发挥问题的鼓励原则,从而共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在一节完整的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区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因为在不同的环节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有所区别。教师的提问也应当有所区别,第一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也不应该是同一梯度,随着知识的掌握应该呈现出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状态。课前阶段应该侧重知识的导入,问题难度较低;课中阶段,侧重知识的传授,问题难度适中;课后阶段,学生已经能掌握大部分的新知识,问题难度也应该随之提升。当然,问题的设置也不必全遵循此过程,当视具体情况综合考量。

3.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

所谓问题,即有问有答。问题的提出自然十分重要,问题的回答也同样重要,这也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当考虑如何设置问题,给学生以启发、思考和提升的余地。那么,问题的答案就不能是简单的是与不是,而是在于答案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调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做出解答。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个维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问题的最后答案,更要重视学生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建立都在好问题的基础之上。当然问题的启发性与问题的难度之间并不都是线性联系,问题难并不意味着问题具有启发性,反之亦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不能过分拔高提问的作用,盲目设置具有较高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也会无从下手。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之上,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而不能单纯依靠提问。

4.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方式

在提问中,问题的质量固然重要,然而数学教师也应当考虑数学中的人文性因素,及时给予学生情感的回应。首先,教师在提问时务必要诚恳真挚,本着师生平等的原则,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否则,教师的态度傲慢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其次,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表示出明显的期待和赞许,能够给学生以自信心和成就感。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应当等学生回答结束,不应中途打断,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提醒,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对数学的乐观期待。

另外,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比如学生回答不出,或者学生表现过于热情,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做好课堂调控,恰当处理意外情况,对消极的反应要及时引导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使之变成积极活跃课堂的组成因素。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提问环节能够真正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作用,为积极的课堂气氛和高效的教学方式发挥积极的作用。当然,教师还需要对课堂的提问环节及时加以总结和改进,反思自己的表现,总结经验和教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使课堂提问环节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总之,提问环节因其方便操作、沟通性高、及时性强的优点而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数学课堂上的提问环节更是尤为重要,如何实现有效的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前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重点,对此,不少教师展开了深刻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当然需要明确的是,提问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展开广泛而深刻的探索,笔者也将就此问题继续研究,以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对新课改后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思考 下一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及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