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理念,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方法考

时间:2022-10-20 03:06:51

创新教学理念,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方法考

摘要:中学生物是一门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学科,生物学科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生物教学成效的提高,首要因素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认知实际,审视回顾自身教学工作,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同时教师要不断注重理念创新,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理念;提升;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94-02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创新思维。学会创新思维是时代的呼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的应为,培养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中的意义重大,因为通过教育,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是提升整个民族创新水平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人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学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1.改进导入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情感是影响人的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动有巨大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共鸣,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积极、振奋的情感,更主动积极地去领会知识、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生物自然的奥秘。

兴趣的生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好奇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学习内容表面,依赖于学习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新颖性和有趣性。在兴趣生成这一阶段,学生以关注和冲动等下意识的动力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关注和冲动,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目的、价值需求有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人的需要(不单指肉体的生理的需要,而且也包含精神、情感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人对它是无所谓兴趣的。凡是人感兴趣的、所欲的东西,总是在某个方面,某一点或某种程度上与主体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说,兴趣是直接由学生学习需要驱使,间接由学习价值观推动而萌发的。因此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导入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 前后联系导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具有全面的了解。有些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已经初步涉猎过,在高中生物教学新授内容教学时,可以进行前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课教学。例如,在开展"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回顾,以使进入新课学习时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2 联系生活导入。教师在教学生物时,要紧扣学科特点进行导入,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切入新课教学,也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就会明显提升,这样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1.3 运用媒体导入。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为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新课导入环节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下载专门的教学软件,将植物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2.1 运用探究法开展教学。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例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这一重难点,可以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2.2 运用演示法开展教学。直观演示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仪器演示法和多媒体模拟是通常被采用的演示方法。除了仪器演示之外,多媒体模拟可以在微观知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直观演示仪器实验难以完成的生物演变过程,提高教学形象程度。例如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行为变化"详细分析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动画模拟方式,将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周期性变化过程这样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成效。

2.3 运用辩论法开展教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的一些不同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点与理念的交织与碰撞之中,运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生物素养。例如,在生态保护内容教学中,有教师针对学生"先发展再保护环境"和"边发展边保护环境"这样两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引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3.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生物素养

3.1 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以将学有余力或是对生物学习具有强烈欲望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3.2 举行知识技能竞赛活动。在一段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相机进行一些知识竞赛或是实验技能操作竞赛等,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营造浓厚的教学竞争氛围。

3.3 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机会,培养实践运用能力。

总之,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上一篇: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 下一篇: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