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下戏剧教学内容的确定

时间:2022-10-03 10:15:40

文体意识下戏剧教学内容的确定

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戏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艺术。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源远流长的戏剧形同虚设:教材必选,教学部分教,考试绝不考,如此尴尬的地位遮蔽了戏剧的文学魅力,使其丧失了作为戏剧文本的教学价值。很多语文教师在此等教学氛围中,不知道戏剧教学该教些什么,常把戏剧文本教学内容等同于其他叙事文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突显出戏剧的文体特征,例如将小说教学内容与戏剧教学内容混为一谈。因此,如何挖掘戏剧教学内容,需要语文教师一直探索。本文基于戏剧的文体特征,探讨戏剧教学内容的确定。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与内在规律,这些特征与规律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语文教师除了关注学情外,更要顾及到文体特征,正如王荣生教授提出的依照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戏剧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有着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丰富多样的戏剧语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确定戏剧教学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戏剧冲突

美国戏剧作家劳森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确,冲突是一场戏剧中最大的看点,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冲突代表着戏剧的基本特征,戏剧动作的整个过程都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清矛盾冲突的线索(产生哪些矛盾,如何产生这些矛盾),即“写了什么,怎么的”。

如曹禺的《雷雨》,剧本中8个人物,各有独特的经历和很强的个人意志,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或亲属关系组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不仅有周朴园和繁漪、周朴园和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还有繁漪与周萍、周萍与四凤、周萍与鲁大海、侍萍与鲁贵的冲突。总之,每个人都带着强烈的愿望和企图,互相发生或大或小的冲突,形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这些冲突又使得每个人彼此牵连着,而蘩漪、鲁侍萍与周朴园,四凤、蘩漪与周萍,四凤、周冲与周萍这些人物之间的多重三角关系又彼此交织、互相影响,推动矛盾冲突紧张而又曲折地向前发展,如海浪翻腾,一浪高过一浪,极具冲击力,使得戏剧“有戏”可看。

又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剧作中的主人公窦娥处在矛盾中心,先是蔡婆向赛卢医讨债被害,张氏父子趁势要挟,蔡婆的屈服于外部势力、弃置礼教,引起了窦娥的强烈反对,导致窦娥与蔡婆的矛盾冲突出现。矛盾层层推进,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接踵而至,张驴儿想和他的父亲一同娶回窦娥婆媳俩,但是窦娥表达了自己绝不二嫁的决心:“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尔后,张驴儿又误毒死张老头,嫁祸给窦娥,窦娥临危不惧、坚决抵抗张驴儿的胁迫。最后县官严刑,窦娥与统治者(县官)的冲突爆发了,窦娥为了蔡婆招认,以致法场呼冤。紧张的情节中,窦娥与蔡婆、窦娥与张驴儿、窦娥与县官的冲突,充分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窦娥在刑场上指天喝地更使得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戏剧教学中,把握戏剧矛盾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戏剧艺术矛盾冲突的过程,既可使学生掌握剧本情节,又可以获得一些鉴赏戏剧作品的方法,这样的内容是真正适合教学的内容。

二、戏剧语言

(一)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是戏剧区别于其他文学艺术的最显著的特征,戏剧中的角色依靠语言而存在,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来塑造。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品味人物语言,应关注以下三方面: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即人物内心活动;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其一,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剧本不同于小说,不能用人称直接出面介绍,所以勾勒人物形象或者刻画人物性格时只能通过人物本身的台词来表现,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因此人物个性化语言就尤其重要。比如这段台词:

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朴园:跪下……

周朴园:叫你跪下!

周蘩漪(不等周萍跪下):我喝,我现在喝。

这是蘩漪被周朴园逼着喝药的情节。蘩漪是周朴园的妻子,然而在对话中完全感觉不到丈夫对妻子由心发出的关爱。相反的,是周朴园对蘩漪的逼迫,是蘩漪对周朴园的无条件服从。周朴园与周冲、周萍、蘩漪的对话,使其自私、无情、冷漠的形象跃然纸上:作为周公馆的最高统治者,他要求所有人都要绝对服从他,尤其是对蘩漪――“做一个服从的榜样”,维护他在家庭中绝对的权威。

其二,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即人物内心活动。“动作是激起观众情感的最迅速的手段”,[2]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促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戏剧。在引导学生阅读戏剧时,要提示学生透过文本人物的语言去体味其中所包含的动作性。例如《曹操与杨修》(节选)第七场,曹操看到众将领都愿为杨修作保说道“(大惊):‘呀’!”一个“呀”字,却生动传神地流露出曹操此时的心理活动,生性多疑的他认为杨修在军中的威信显然已在己之上,他绝对不能容忍他人胜过自己,所以杨修是非杀不可。因此,戏剧的动作性主要是从戏剧人物的语言体现出来,发自人物肺腑的语言,构成了人物心灵内在、人物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碰撞和较量,而这种碰撞和较量在无形中推动人物动作的发展,酿成戏剧冲突,从而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高度的审美价值。

其三,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说:“所谓潜台词……就这种艺术形式的优越性来说,它那‘言外之意’的感人力量,还在于它能够唤起观众设身处地,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从有限的台词领会到它那‘无限'的生活内容。”例如《雷雨》中四凤端药给蘩漪喝:

四凤:您喝吧。

蘩漪:(喝一口)苦的很,谁煎的?

……

蘩漪: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蘩漪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不仅苦药喝了一辈子,在周公馆这些年过得也一直很苦。现在苦药她喝够了,受的苦她也受够了。这里面包含着一种被逼上绝路的决绝和义无反顾。所以在鉴赏人物的台词时,我们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潜台词,发掘台词背后更深刻的含义。

(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指剧本中在演出时不说出的文字说明部分。学生阅读、教师教学时都容易忽视舞台提示,然而它在烘托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比如曹禺在《雷雨》中,把对现实、时代的感受和激情与自然界的雷雨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雷雨是整个戏剧的氛围,剧中人物都呼吸着雷雨的气息,身受着雷雨的洗涤与激荡。《雷雨》第一幕开始的描写:“屋中很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第二幕舞台提示更加的郁热:“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潮湿的空气,低压着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在雷雨欲来临之际逐渐丧失了理智与冷静,仅剩内心欲望的骚动与挣扎。第四幕中雷雨终于降临、电闪雷鸣:“外面还隐隐滚着雷声,雨声淅沥可闻……除了偶尔天空闪过一片耀目的电光,蓝森森的看见树同电线杆,一瞬又是黑漆漆的。”人物的对白与滚滚雷声、淅沥雨声交织成一片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周家每个人,使之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与禁锢,一切的冲突在雷雨中达到高潮,预示着周家最终的结局是毁灭。像这样的艺术审美和分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读懂舞台提示的潜在意义。

戏剧文学的鉴赏,需要鉴赏者深入到剧本中,反复品味剧本语言,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在鉴赏语言这一环节中,教师在鉴赏戏剧语言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把握戏剧冲突的基础上,朗读人物的唱词。

三、人物形象

在理解冲突、品味语言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深入、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鉴赏人物形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众多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地位及人物在矛盾冲突中所展示的性格特征、人物自身矛盾冲突以及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如《雷雨》,曹禺在高度集中的时间、密集封闭的空间里,通过矛盾冲突、人物语言成功塑造了旧中国资本家周朴园的形象。我们通过他与他的家庭(侍萍与蘩漪)、他与工人阶级(鲁大海)的冲突,通过他肯定、短促的语言基调,到处都带有命令式的口吻,他自私、伪善、冷漠无情、残忍的资本家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窦娥冤》中塑造的窦娥的形象,窦娥是一位正直善良而刚强、孝而不顺而又极具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在和张驴儿对簿公堂时,县官严刑逼问,她宁死不屈,窦娥的刚强形象映入眼帘。当县官向蔡婆动刑时,她为了蔡婆免受折磨主动招供,承担罪名;在押赴刑场的过程中,为了不让婆婆看见她伤心难过,她向刽子手提出绕行后街,这一系列的表现生动传神的刻画出窦娥正直善良的形象。面对地痞流氓的逼婚,胆小怕事的蔡婆劝顺,窦娥并没有惟命是从,而是以嘲讽的态度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蔡婆的劝说,这正是体现了窦娥的孝而不顺。面对张驴儿的逼婚,她以贞节观为武器捍卫自己的,维护自己高尚的人格尊严,就此可以看出窦娥极具反抗恶势力的精神。

古今中外的经典剧作,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闪光、经典的人物形象。我们在戏剧教学中,一定要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高中戏剧文学的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教得像戏剧。只要语文教师掌握了戏剧的文体特征,在文体意识下选取并确定戏剧教学内容,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必定会跳出“语文教师不会教戏剧”的怪圈,戏剧教学一定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M].北京:商沼∈楣荩1979.

[2]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林金来,毛晓云.增强文体意识的自觉,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J].考试周刊,2014,(7).

[4]胡俊国,王梦婕.把戏剧教得像戏剧[J].语文建设,2016,(10).

(左延慧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35099)

上一篇:坚持需求导向,构建多元化特色人才共育模式 下一篇:法国高级技术员证书班办学模式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