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茶馆》的象似性分析及文体效果

时间:2022-10-28 03:50:15

戏剧《茶馆》的象似性分析及文体效果

摘要: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既要达到叙事的目的,也要体现表演的艺术,且剧本里的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都要高度集中在舞台的范围内,剧情要通过演员、舞台以及在观众的面前体现出来。基于这些特殊性,本文笔者在象似性与文学的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茶馆》为例,分析象似性在戏剧中的文体效果。

关键词:戏剧;象似性;文体效果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041-01

一、引言

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象似性也普遍存在。在戏剧中,象似性的前提就是戏剧演员用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相同的神经结构来把事件完成。这一神经结构的中心就是大脑的再生、复制、储存和触发形象的能力。下面笔者以老舍的《茶馆》为例,分析象似性在戏剧这一文学体裁中的文体效果。

二、戏剧中的象似性分析

(一)行事功能――戏剧中的象似性

对话是戏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表达说话者的某一特定目的,强调话语及其与身体动作相关的特征,它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能保证戏剧在舞台上的表演。戏剧中的每一个话语都会行事某一特征的功能,行事话语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存在或真或假的问题,但却可能是“适当的”或“不适当的”,因为行事话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说出来的。在《茶馆》中,老舍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个人物在特定的场合说自己的话,人物在剧中出场不用作者交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茶馆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命运,用各自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显示自己的性格。下面以几个主要人物的话语为例来分析象似性的体现。

首先看主人公王利发的一些行事话语。

1.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2.可是,我这儿己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3.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

王利发作为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从上面行事话语中可以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即一个能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的黑暗的旧中国下的一个小人物(对条件比他优越的人善于多说好话,多作揖;对难民则表现出强硬、冷漠)形象;一方面胆小、自私,另一方面又精明、干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小商贩的悲惨命运。

剧中二德子是一个霸道、逞凶、蛮横不讲理,完全是一个地痞流氓的形象,下面的行事话语把他的形象活生生的展示出来:

1.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2.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3.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4.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而马五爷在剧中只说了三句话,却体现了他靠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而虚伪的性格特征:

1.二德子,你威风啊!2.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3.我还有事,再见!

(二)反复――象似性的呈现

反复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在戏剧中作者通过运用这一手法,体现剧中的人物在经历一件事情或者遭遇某种情感多次时的身体和心理上的骚动。加强了戏剧这种文体的连贯和象似性。

三、结束语

作为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的《茶馆》,最大的特色就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人物形象则是通过话语来体现的。剧中一共写了70多个人物,出场人物就有50多个。有的是贯穿全剧的人物,有的是过场人物,有的是用来陪衬的人物,有的是因为情节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人物。不管是哪一种,老舍能安排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说特定的话语,其中通过不同的行事话语以及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象似性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得剧情能在观众面前得以很好的展现出来。

上一篇:《企业管理基础》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改革 下一篇:粤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