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体自由谈

时间:2022-04-29 04:14:39

戏剧文体自由谈

戏剧,一朵盛开在文学领域的瑰丽奇葩,为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合奏来展现一种风情或是社会面貌。不同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样式,以其独特鲜明的形式结构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散发着本身特有的艺术魅力。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就已经接触到古今中外的戏剧名作,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王实甫的《西厢记》,再到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的《雷雨》《北京人》《日出》,当代老舍《茶馆》《龙须沟》,郭沫若的历史《屈原》等。西方有“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莫里哀的《伪君子》,契诃夫《三姐妹》,曾给“五四”中国带来巨大思想轰动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还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世界性戏剧文学名作不一而足。这些在世界文学中享有盛名的戏剧文本,是前人留给后代的一大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丰硕的文明成果值得我们去吸收、借鉴与学习。

要想真正学好戏剧文学,我们必须来认识一下它的基本“面貌”,揭开其“庐山真面目”。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剧本的定义。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的发展进行依靠的是剧中人物的台词,台词决定剧情发展的方向与快慢,而矛盾和冲突,则是剧本的灵魂所在。所以我们说,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台词和集中反映的矛盾冲突是一个剧本所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

以曹禺先生《雷雨》为例,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中有这样几句:

周朴园: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从这段人物台词中,我们看到曹禺设计的人物对话一上一下,一句接一句自然而然地展开了故事的叙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对于矛盾冲突的反映《雷雨》同样是可圈可点。在周萍和鲁大海交手时,鲁侍萍在一边大哭起来,她内心的痛苦与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

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

什么打我的儿子?此时的鲁侍萍满腹辛酸,心里很清楚站在

眼前的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却不能相认,欲说不能,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冲

突集结于一处,化作泪水,完美地展现了一个母亲的既爱又恨,

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情。

其次,我们再来谈谈剧本的分类。从内容和性质的分类看,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对于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恩格斯认为,悲剧表现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实现之间的矛盾。在众多戏剧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有神秘力量左右现实人生的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王》;由于社会不平等、不合理造成人生悲剧,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社会悲剧,如《雷雨》;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不融合导致的历史悲剧,如《屈原》等。与悲剧相反,喜剧则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喜剧中,作者通常会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以及对喜剧人物性格的刻画来嘲笑讽刺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和人性的弱点及缺点。笑是喜剧最鲜明的特征,但于嬉笑诙谐之间却又包含大文章。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喜剧分为讽刺喜剧、幽默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不同样式。像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莫里哀的《伪君子》,丁西林的《一只马蜂》《三块钱国币》等都是优秀的喜剧作品。正剧,是突破悲剧和喜剧之间严格界限的第三种类别,它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非喜即悲”的说法,正剧是一种引发读者深刻的人生思考、社会思考的剧本,像易卜生的严肃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其本身就具有浓厚的问题意识,虽然它的“籍贯”在欧洲,但传入中国后,面对相类似的社会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和观众去思考。

再次,我们来谈一谈剧本的基本特征。剧本是在一定的舞台时空中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它要求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所以,剧本的基本特征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所有剧本都要求情节结构单纯、集中,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这里,关键词就是“浓缩”。为适应舞台时空,剧作家必须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简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将生活内容概括地、浓缩地再现在舞台上。我们都知道,戏剧是要在舞台上演出来的,老舍曾经说过,我们执笔写戏,眼睛要看着舞台。剧本是要放到舞台上去受考验的。这就要求作者必须“简之再简”。对于这个问题,在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理论中,有“三一律”的说法。那就是它规定剧情的发展要集中在一个地方,时间不超过一天(24小时),一个剧只能有一个情节。这个说法对我们认识戏剧文学有极大的意义。想想我们看一台话剧,一般只有两三个小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就需要剧作家运用“缩骨功”,把故事、人物、场景糅合在一起,编写出完整的一出戏。这一特征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剧本在舞台上的需要,舞台不是生活,它是一种浓缩的再现。例如,老舍话《茶馆》前前后后浓缩了三个时代的历史风云故事,祖祖辈辈几代人的生活。《雷雨》之所以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戏剧作品,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它对现实生活的浓缩反映。《雷雨》浓缩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在简短的三幕剧中完整呈现,可谓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现在做一个假设,如果将《雷雨》改写成一篇小说,那将会是背景辽阔、气势恢弘的长篇之作。而剧本就不一样,它要运用另一种笔法,将故事浓缩地呈现在舞台上,删减那些无关紧要的渲染伏笔与铺垫,直接提取最有用的枝干骨节,但是其深远的意义却丝毫不减。《雷雨》中,故事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这就是运用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家庭恩怨情仇的背后还隐藏着一场即将爆发的社会大变革。

二是集中地表现矛盾与冲突。戏剧是一种直面观众的艺术,它应该尖锐、剧烈、抓住人心。要想有如此伟大的“功力”,则必须具备戏剧冲突。它也是剧本叙事的基本特点。戏剧冲突是戏剧性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表现形态。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戏剧冲突是一个剧本的灵魂。老舍在谈戏剧创作时曾经说过,写戏需要先找出矛盾与冲突,矛盾越尖锐,才会越有戏。戏剧不是平板的叙述,而是随时会发生矛盾与冲突,让你有一种坐在火药桶子上的感觉。先要令人动心,然后再碰撞出火花,到最后解决矛盾。要知道,一个优秀成功的剧本,它的矛盾与冲突并不是单一的,这其中会包含形形、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比如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雷雨》这部剧中共有八个人物,有很多人认为这八个人物的集结点在于周萍一人,八个人构成的一个网,每个人都和其他的人有必然的联系,而周萍这个人的关系网仿佛最为密集。这种巧妙的人物构思也是《雷雨》的成功之处。周萍这个角色就是牵涉各种矛盾与冲突。首先他在辈分上是繁漪的儿子,但背地里却又和继母繁漪发生恋情。这样一来,他的人物身份无法定位,是儿子还是情人?即出现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其次,周萍这个角色在内心深处喜欢着侍女四凤,他喜欢她的单纯善良,但他自己又生活在一个充满欺诈、瞒骗、邪恶的社会中,为名利所诱惑,违背内心,以此可以看出这个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最后,周萍周旋于繁漪和四凤之间,他一方面喜欢善良单纯可爱的四凤,另一方面又贪恋繁漪的成熟女人的魅力,内心苦痛地挣扎,也是全剧鲜明的冲突之一。但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戏剧冲突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矛盾冲突,这是因为它受到舞台的限制,这里的戏剧冲突强调矛盾的集中性和尖锐程度要达到最高。所以我们《雷雨》中看到,周朴园在面对鲁大海时明知故问,向侍萍暗示他与大海无血缘关系,表现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势不两立,他的凶恶狡猾揭露了其阶级本质,一场腥风血雨的社会变革即将拉开。这里由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直接演化升华至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激烈紧张,扣人心弦。

三是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对白则是两个角色之间的对话,这是支撑剧本结构的主体部分。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气质、职业经历、性格和所处的特定情境,才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求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口语化。在戏剧中,人物的语言要有个性化、动作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台词还要和动作、手势、表情相结合,以便于上口入耳,更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俄国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剧本(喜剧和悲剧)是最难应用的一种形式。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是作者提示。不像小说那样有作者大量的铺垫、渲染等描写。在戏剧舞台上,只有依靠人物的台词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双重作用,既要使对话顺利进行,又要使情节故事快速进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物语言在剧本中的重要作用。一旦人物的语言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就会出现“冷场”的局面。这也是创作剧本时要极力避免的问题。在关注人物台词时,我们还要注意另一个问题就是潜台词。在剧本中,一个人的台词往往还会有一定的隐含意义。《雷雨》中,周朴园说梅家的一个小姐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在这里,周朴园用了“忽然”这个词语,其潜台词就是梅家小姐的死与自己没有关系,很显然他在推脱责任,来掩盖自己的罪行,这就是其潜在的含义。由此可见,我们在读剧本时一定要细细品味,不能“只顾表、不及里”,只有咂摸出隐含潜在的味道,方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戏剧,不像小说那样正统,没有诗歌那艘深奥,也比不上散文的抒情达意,但它的确是好看。戏剧里面有紧张刺激的情节,简洁达意的台词,复杂交错的人物关系,言尽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正是凭借这些,戏剧这一文体吸引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出现了大量的戏剧“粉丝”。这着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那我们在读剧本的时候,也要积累一些方法。

戏剧为什么被称为戏剧呢?就是因为它演的是一出戏。在读剧本的时候,首先要尽量把自己“挪移”到戏里面,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设身处地来解读、品味。其次就要从戏剧本身的特点入手,找出戏剧的主题,矛盾冲突,“牵住牛鼻子”。再次,我们还要体会剧作家的写作技巧。作者从开始构思到最终完成一部戏剧,必然要经过多次的打磨雕琢。比如说将悬念设在哪里?把伏笔埋在什么地方?场景与场景是如何转换的?人物内心的刻画要怎样描写?这些都要经过剧作家的“精雕细刻”,它们饱含了作家的心血。

上一篇:让鸟儿在天空自由翱翔 下一篇:陕西重点示范镇建设与发展的机遇、定位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