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10-03 10:12:15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初中生的道德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原因是知与行的严重脱节。只有让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才能迭到知行统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人格。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效果 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做到学与用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教育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生活。因此我尝试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体现生活化,注重实践、锻炼,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加强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结合劳动,走进生活

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勤劳节俭意识,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培养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为社会奉献的精神;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意识,培养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

1.重视学校劳动教育

尤其是生产劳动,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通过生产劳动增强其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学校可以通过日常班级卫生的打扫,校园花草树木的栽培,学校环境的布置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意志和品格。

2.重视家庭劳动教育

在家庭中的劳动不但能促进孩子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均衡与和谐的发展,而且对他以后的成才和参与社会的竞争,都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从各自的家庭条件出发,给孩子提供劳动条件。选择劳动项目,提供劳动机会。例如:规定他们起床后把被子铺好,自己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放整齐,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早上上学前自己做做早餐等。平时扫扫地,倒倒垃圾,洗自己的袜子,手帕和衣服。在假期里,可以让孩子学学煮饭、烧菜。或者是让他当一天的家。总之,设法给他们提供做家务和当家理财的机会。这样不但能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勤俭持家,尊敬长辈的美德;培养了独立生活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通过这些学生亲身参与的劳动和苏人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能很好的融在一起,较容易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体验教育,走进生活

体验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及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老师说学生听。而是要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自己真正参与进去了,才会有亲身体会,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认识。

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笔者非常注重于体验教育。例如,在进行苏人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第三课时关于《抵制不良诱惑》教学内容时。有关方面知识,不是靠单纯的讲解,而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个别青少年经不住诱惑,走向犯罪道路的教育片,让学生感受到的危害,然后再进行教育,这时学生就不会再把你所讲的话当成耳边风了。再如,在教授苏人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我是中学生了”内容时,我在初一(5)班召开了“夸夸我自己”的主题班会,每位队员介绍自身的优势,挖掘闪光点。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了自信心,畅想自己今后如何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都值得学习。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激励作用。每人“送给身边的同学一句座右铭”更是情真意切,体现了班级温罄和谐的集体氛围,大家在这个大集体中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较好的提高了课堂效果。可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是根本。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不少学生成绩下降。缺少自信。于是学习效果就越来越差。其实他们并不是技不如人。只要环境和条件适当,他们的潜能就会表现出来。如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往往就是平时很普通的学生,他们却能够表演出一个个出色的相声、小品、课本剧,而许多平时成绩优秀的同学反而忘而却步。可见人各有所长,每个人要在体验活动中才能全面成长,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自身的潜能才能充分得到锻炼和展现。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例如,我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益智电脑游戏带来学校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学生们欢喜雀跃,当他们把一个个精彩的益智游戏带到学校后,都高兴地互相交流,对自己的玩的游戏作具体介绍。如游戏的操作方法、有什么秘籍、玩后的感受等。在介绍、交流电脑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很多益智游戏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家都从活动中受益匪浅。接着教师适当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正确上网,达到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走进生活

校园文化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是将师生联系起来的纽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我校就通过黑板报、广播站、文学社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以境育人、以物育人的校园文化。

每当中午的时候,学校里就会传出“你好,这里是校园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的声音。这是我校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校园广播站”的播音分三部分,“文学沙龙”是同龄人的作品,供大家欣赏、学习;“心情故事”讲述了大家身边的动人事迹;“生活小百科”里的知识是告诉大家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自该广播站成立以来,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他们认真地收听,并积极踊跃地投稿,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课后得以延伸。

各个班级定期组织各种主题的黑板报设计和评比活动。如:聚焦神六飞天、国庆特刊、禽流感的预防、争做合格小公民、我心中的雷锋等等。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艰苦奋斗、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把黑板报作为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建立学校文学社。组织喜爱文学的同学写写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谈谈对人生的感悟。《举手之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时光,焕发青春》、《将爱心进行到底》……一篇篇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文章使同学们从生活中感悟了真谛。学会了做人。

总之。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要以体验生活为切入点,使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时代生活的气息,力求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人格,提高教育质量。

上一篇:素质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 下一篇: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