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唱歌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时间:2022-10-03 10:02:32

浅谈小学唱歌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易普及、最受欢迎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只要求有健康的发声器官即可,要提高教学的价值和效益,必须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这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歌曲的教育、审美、娱乐功能,更生动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所以进行歌唱发声的技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生的歌唱有很大的可塑性。唱歌是以人的发声器官为乐器,儿童时期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只要进行正确的训练和引导,这一人人皆有的乐器性能将会得到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歌唱能力也将能得到很快的提高。那么将如何发挥学生的发声功能与歌唱的有机结合呢?

首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要求,确定发声训练的内容。

在低年级阶段本着培养儿童良好的歌唱习惯,以自然的声音来歌唱(切记不能大喊大叫)逐步求得音色的统一这一原则进行发声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好模仿这一特性,引导启发学生想象大自然中的一些容易模仿的声音。如:小羊的叫声“咩咩”、老牛的叫声“ma―!”、婴儿的哭声“啊儿!”等等,让学生模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发声练习的积极性,又提高发声训练的价值和有效性。

在中年级阶段,对学生加强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使之逐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获得表现歌曲情感的初步能力,通过律动、节奏等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以致形成良好的发声效果,养成学生平日自我训练的好习惯,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哼鸣练习及吹笛练习。

在高年级阶段的发声训练应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歌曲。可让学生平日练习“吹口哨”、“吹灰”“闻花香”的感觉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以达到训练气息的控制的目的。

其次,歌唱中的姿势、口形、呼吸、共鸣等方面的技能技巧是融为一体的,只有把几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歌唱发声的完美效果。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做好发声的示范

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歌唱教学中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发声训练更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正确和有效的示范去启发、引导儿童。如:教学生发“O”的口形,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口形,然后看老师的示范,使学生通过直观去认识,再过渡到实践――发声训练,教师再做正与误的对比示范,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最终发出符合要求的声音。

二、在教学中,通过熟悉的歌曲进行哼鸣练习

哼鸣练习也是发声练习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可先放些熟悉的歌曲作为发声练习的前奏。如:教学生哼唱《上学歌》时,要求学生双唇微闭、笑肌微提,气流从鼻腔而出,发出流畅的鼻音,根据歌曲的速度、节奏、节拍的变化,哼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从而训练鼻腔的共鸣,为发声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训练学生的发声,还要通过训练学生呼吸来体现,而歌唱的呼吸要通过发声来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一些日常现象来体会呼吸中气息的运用。多练习一些有关气息训练的发声曲,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练习。如:“抬重物,吞咽食物,打哈欠等感觉练习气息的控制。使腰部产生一种气环的感觉,做到胸腹联合呼吸,同时,歌唱的呼吸要注意不要耸肩,不要伸脖子。如:i----要求用中等音量平稳自然的发出“i”音并注意延长音记号的唱法,不能中途停止或做出不必要的动作(耸肩、伸脖子等)。

四、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仔细听辨学生的发声状态,培养正确、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

良好的习惯往往要通过一个较长阶段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在这之间,往往还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发声现象。如:最常见的喊叫、喉音、鼻音过重、虚声,教师要及时发现,不然一旦习惯形成自然后,那样的话花数倍力量也难于矫正。如:教一年级学生发u、o这两个音时,要求声音集中、口形准确,若掌握不好学生将发出空虚的音,此时,教师要及时示范,加以纠正,不然将会影响到其它母音及咬字吐字。同样发韵母“e”时容易造成喉音,老师必须要求学生用高位置来发“e”音并及时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总之,良好的发声,并非一日之功,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加强训练,才能形成。通过发声训练学生会在练习过程当中渐渐掌握发声的技能技巧,但这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因此,一定要把获得的技能技巧运用于唱歌之中,以至实现发声的目的与唱歌的有机结合。

上一篇:中职生立体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