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聚理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优势分析

时间:2022-10-03 09:54:12

基于集聚理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优势分析

[摘 要]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探讨。特别针对港航产业集聚经济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并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为例,具体分析虹口区和浦东新区的政策优势,并提出了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优势的政府推进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55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085-02

一、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不仅是产业空间布局的一种方式,同时还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是产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关联在空间上形成产业网络组织的过程。产业集聚最终会形成产业集群。比如硅谷的微电子与生物技术集聚;底特律的汽车设备与零部件集聚;好莱坞关于影视制作业的集聚等。

1产业集聚的动因

产业集聚的动因既是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又是产业集聚能够发挥的作用、带来的好处,二者互为因果。既由于能够获得益处,所以产业才集聚;又因为有了产业的集聚,才能得到益处。推动和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一般来讲,企业向自然禀赋优越、运输成本低廉的地区集聚,历史上许多产业集群都形成在自然禀赋优越的地区,但这种情况在现代经济技术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已有所变化,自然地理方面因素的作用下降到次要地位,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分工专业化协作等因素的影响更大。

2产业集聚产生竞争优势的前提

企业并不是简单地集聚在一起就会形成竞争优势,产业集聚只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集聚在一起的企业只有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才能在产业集聚区取得竞争优势。

集聚之所以带来竞争优势,原因就在于区域内企业之间互动式的联系。当代企业为了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向上游和下游组织开放,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这种网络联系在生产上体现为物质的投入产出关系,它比市场稳定,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它既包括了市场的优势也包含了企业内部的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组织形式,因此对于整个产业竞争优势的体现是十分重要的。

产业集聚不仅加剧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也带来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社会的变化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做支持,然而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不与同行进行交流合作,单纯地靠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完成一件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盲目地竞争将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因此,共享行业的知识与信息十分必要。由此可知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产业集聚就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二、上海地区港航业集聚的现状

自从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若干意见以来,上海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若干实施意见,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做准备,目前,上海市的虹口区政府、浦东新区政府为加快港航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航运产业集聚区,吸引产业要素资源的聚集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性政策。

1虹口区

本着建设“航运虹口”的理念,虹口区政府早在2002年就开始着手了对于航运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虹口区在发展“北外滩航运贸易集聚区”这一传统航运优势的同时,又另外开辟了专门的区域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航运企业,直至2010年末,虹口区沿着北外滩开发建设了总面积达207万平方米的重点功能区域,吸引了大量航运服务平台和国内外航运经纪公司,其中包括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上海海事局船舶登记中心等航运服务机构平台、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等。同时还吸引了国内优势航运企业,如中海集运、中远集团也入驻其中。

在大力发展航运产业集聚区,吸引更多航运服务平台和企业入驻的同时。虹口区也加大推进了航运金融的建设步伐。2011年3月25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大项目揭牌和签约仪式”在虹口区隆重举行,诸多国内一流的航运服务项目在仪式上现场揭牌,比如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也宣布入驻北外滩;同时上海航运交易所和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虹口区人民政府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签约仪式也同时举行。虹口区经过近10年来的努力,截至“十一五”末期,仅有303平方公里面积的北外滩就聚集了超过3000多家航运企业,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仅航运服务业的税收就在虹口区税收中占到了12%的比重。在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之际,虹口区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大力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大力推进现代航运高端服务业市场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发展目标。

2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是上海另一个重点发展现代航运产业的地区。2009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后,浦东新区就将自己明确定位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上海浦东新区除了积极利用其在金融、保税港等方面的优势外,还着力发展了陆家嘴航运服务集聚区、洋山临港航运服务集聚区、外高桥航运服务集聚区。目前,在这几大航运服务集聚区内的航运类及与之相关的服务类企业达到5000余家,其中有近百家企业的注册资产达到亿元以上。

在打造航运中心集聚区的过程中,浦东新区十分重视产业政策的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政策优势,如营业税优惠政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政策、启运港退税政策、离岸金融账户政策等。在借助这些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航运融资租赁业务等试点业务。

浦东新区同时也加强了与国际航运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化组织和机构的专业技术支持,快速提升了上海航运中心的软实力。2011年4月1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与伦敦海事服务协会签署了“航运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全球航运运价衍生品中央交易系统的启动仪式也同时在上海浦东新区。除此之外,还开展了一些航运交流与培训方面的合作,这些举措对于浦东新区提升自身航运影响力与行业地位,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并参与国际竞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国际上优秀的航运服务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浦东新区同时也加快了发展顶尖航运服务组织与机构的建设步伐,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关注航运产业中最重要的船舶与人才这两大核心要素,同时出台关于航运金融、航运企业和航运人才等相关性产业的支持政策,通过打造“一轴、两系、四块”航运的格局,充分发挥航运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旨在大力发展现代航运高端服务产业,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资源配置的能力。

三、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优势的政府推动措施建议

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上海地区相关的港航产业集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发展效果。各相关企业之间依然自行其是,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合作,有关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并且也没能更好地满足货物运输需求者的消费意愿,这些都阻碍了规模优势的形成。因此,港航产业集聚的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适时举办一些展洽会、研讨会等活动,为集聚区内的企业扩大交流合作,宣传企业和产品搭建良好平台。

第二,随着世界贸易的全球化和贸易环境的改善,港口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港口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集装箱制造业的发展、服务质量和水平、运输装卸水平等方面。由于港口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因此,港口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创新压力。政府应帮助企业加强与区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和联系,以有利于技术创新从而帮助企业保持活力。

第三,政府应加大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港航业单纯的地理区域上的集聚。因此,政府应加快制定与执行关于港航产业集聚的有关政策,加大产业集聚效应的宣传力度,促使港航业的集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方云柯:基于集聚理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优势分析

方云柯:基于集聚理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优势分析

四、结论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产业集聚来获得竞争优势,大量同行业企业集聚一地将产生外部效益,如交易成本的节约、专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创新活动的发生与增值等,这样会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以获得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带动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有效地带动了上海市港航业的发展,为港航业的集聚提供了有利条件,就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良好势头来看,如果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能够给港口的发展和港航产业的集聚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如鼓励环境、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等,就能产生一定的竞争优势,提早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有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再认识[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张玉昭关于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4)

上一篇:浅谈星巴克的体验营销模式 下一篇: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工学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