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防范

时间:2022-10-03 08:38:00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防范

[摘要]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的中心,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的企业,这一特殊性,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就潜在损失的程度而言,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首要风险。如何准确地识别和度量经营风险,实现经营风险的优化管理是商业银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防范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第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其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第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可以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二、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管理系统

风险识别是强化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从银行与企业看,银行主要依据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识别和认定贷款风险。企业骗取银行贷款,往往从上述几个方面的信息着手,提供虚假的信息来误导银行的风险识别,信贷人员可能会被一些模糊认识所误导,以致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识别相关信用风险,进而造成贷款损失。

(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操作不规范

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仍存在责权利不明晰的问题。虽然各行信贷管理上都强调“三查”,但往往重贷轻管,由于贷前调查不细致、贷中执行不到位、贷后监督不得力而最终流于形式。比如我国商业银行的很多贷款在批复时要求先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根据工程进度发放贷款,而基层行执行时却往往置之不顾,在相关手续尚未办妥的情况下就将贷款一次性发放出去;此外,信贷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没有做到位,贷款档案严重短缺,不仅使银行的资产保全工作丧失了时机,同时也给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设置了障碍。

(三)关于信贷品种盲目增加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汽车、教育、耐用消费品等多种信贷品种,而且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最高限额、贷款利率及还款期限等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住房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较早却并不完善,其他如针对汽车、教育等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仅处于起步状态。从形式上来看,抵押贷款之外,信用卡透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信用卡的信贷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足,使用机制尚未建立,以致信用卡目前仍处于萌芽状态,其消费信贷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考

为有效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治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我国目前在金融方面虽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基础法律,但有些法律如《破产法》、《反垄断法》等需要修订或出台细则;为加大信用立法和执法力度,需要将制定《公平使用信息法》提上日程;并尽可能地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在《刑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对不讲信用、恶意逃债、赖账等给国家或个人造成损失行为的定罪量刑条款,对逃废债、恶意拖欠贷款本息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增加企业的逃废债成本。

(二)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策略

风险识别主要受制于审查部门对每个风险资产关键潜在风险的预测、监视、识别的能力,因此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标准的审批流程以提高风险的识别。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信贷人员(客户经理)的风险识别、测量的一般技能有限的实际情况,控制贷款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的流程体系,实现信贷审批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硬控制。这个标准化的审批流程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组成:定量分析通过对客户财务资源的评估得出风险评分结果;定性部分以银行内部最好的信贷员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贷款风险决策的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及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

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贷综合管理。通过系统对业务的前期调查、复查符合、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业务分析、档案管理都设定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将信贷政策的制度固化到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中,如果违章操作,系统会自动拒绝,避免了人为因素。同时,还要充实完善各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建立可靠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息系统。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贷担保制度,以实现与国际上商业银行管理信贷均采取合法的贷款担保制度向接轨,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还可以把信贷与保险结合起来,依靠保险适当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换,避免恶意逃废债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志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刍议[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11).

[2]吴小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7).

作者简介:戴航(1984-),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上一篇:中小企业网络联保融资模式创新 下一篇:我国金融结构的双重二元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