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套在防治上肢肘部深度烧伤增生性疤痕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3 07:51:18

压力套在防治上肢肘部深度烧伤增生性疤痕的临床研究

作者:樊新海,王富生,王树民 【关键词】 压力套

【关键词】 压力套;深度烧伤;增生性疤痕

0引言

上肢肘部深度烧伤后形成增生性疤痕对患者上肢功能影响显著,多数患者为此失去生活能力,为家庭社会带来负担,目前治疗方法有: 压力套疗法,药物疗法,放射疗法和手术疗法等. 为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我们选择了压力套和药物疗法进行临床疗效研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院和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200003/200304门诊及住院患者肘窝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180名随访,分为压力组、药物对照组120名和空白对照组60名,年龄分布见表1,组间年龄具可比性.表1患者年龄分布(略)

压力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治疗期内未使用任何抗疤痕药物,药物组仅使用上大吉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疤复新喷剂(医用硅酮凝胶喷雾剂).

1.2方法

压力组选择台湾陈老师弹力衣公司提供的各种型号压力套,根据创面大小和肘部周径(根据《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提供标准)[1]制作,创面愈合后立即应用,在患者能忍受,远隔部位血循环良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压包扎,一般压力在3.30 kPa左右,应24 h持续使用,加压0.5~1 a,除非洗澡以外不要解开. 药物对照组使用疤复新喷剂,应用在深Ⅱ度以上愈合创面上,每日均匀喷5次,使用0.5 a以上. 空白对照组(均为经济条件差的患者),0.5 a内未行任何药物和压力等抗疤痕治疗.

三组患者观察期间均强调肢体关节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治疗6 mo后判断疗效. 观察疤痕的自觉症状、颜色、厚度、硬度、关节的活动度(角度测量). 疗效评价[1]有效: 瘙痒减轻或消失、色泽转淡或接近正常、厚度变窄30%以上,质变软、肘关节伸直达130度,屈曲达60度;无效: 疤痕在自觉症状、颜色、厚度、硬度、关节的活动度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统计学处理: 有关不同组间疤痕瘙痒、硬度、颜色、厚度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疤痕增生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治疗6 mo后3组在瘙痒、颜色、厚度、硬度总有效率见表2,疤痕增生观察见表3,三组治疗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压力套治疗后,在软化疤痕,防止疤痕增生,颜色转淡和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明显. 压力组疗效高于其他两组(P<0.01, 或P<0.05, 表2,3). 治疗过程中,压力套组部分患者有创面起水疱,远端麻木充血不适感,减轻压力后缓解,余无其他不良反应.表26 mo后三组疗效结果(略)表36 mo后三个组疤痕增生观察(略)

3讨论

深度烧伤愈合后用压力疗法防治增生性疤痕在临床应用多年,最早用压力治疗烧伤疤痕启示于躯干深度烧伤患者康复后,后背和臀部疤痕明显轻于前胸和腹部,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经常仰卧自身的体重压迫减轻了烧伤疤痕的增生,随后压力疗法广泛用于烧伤康复,用来防治烧伤后创面的疤痕增生. CarrCollins[2]报道加压后毛细血管减少,胶原呈平行排列,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减少. Williams等[3]认为,当加压后毛细血管压力>3.3 kPa时造成局部组织相对缺血,从而使螺旋状胶原重新排列,组织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氧分压下降,血管数量减少,水肿减轻. 郭振荣[4]用弹力套加压法治疗284例烧伤瘢痕,瘢痕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见长期加压处血管数量减少,官腔变细,瘢痕组织的血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内的氧分压降低,线粒体功能减退甚至停止,致使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受到阻抑,最后发生变形坏死,生成胶原纤维和基质的功能大大下降,从而使瘢痕变薄,软化.

压力治疗下,增生疤痕在真皮层与上、中网状层的肥大细胞的数量与成熟疤痕相同,而在下网状层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则与增生性疤痕相同,表明压力治疗作用,仅局限于真皮的上、中网状层,而对深部的下网状层影响不大[5]. 压力治疗疤痕增生性疤痕的效果越早越好,伤后6 mo内治疗效果最佳,因为早期的结节状团快粘合不甚牢固,易受机械力量影响而被改造.

加压疗法所以能发挥良好作用,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加压包扎导致局部缺氧,使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的增生受到阻抑. ② 加压包扎后血清中抑制胶原酶的aM球蛋白减少,这就有利于胶原酶很好地发挥破坏胶原的作用. ③ 局部组织受压后减少了局部黏多糖的沉积与合成,减少了胶原,故减少了疤痕[6].

我们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得到压力治疗在抗肘部深度烧伤形成疤痕瘙痒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在减轻疤痕硬度,转变疤痕颜色和防止疤痕增生方面有明显疗效(P均<0.01),与文献报告结果一致. 目前在烧伤疤痕防治方面尚无特效疗法之时,压力治疗是一种简单、经济、方便、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盛志勇. 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392-403.

[2] CarrCollins J. Pressure techniqu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s [J]. Clin Plast Surg, 1992;19:733-743.

[3] Williams F, Knapp D, Wallen M.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eatures of pressure garments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burn scars [J]. Burns, 1998;24:329-335.

[4] 郭正荣. 加压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观察及机理探讨[J]. 中华医学杂志,1984;64(7):440.

[5] Johnson J, Greenspan B, Gorga D. Compliance with prssure garment use in burn rehabilitation [J]. J Burn Care Rehabit, 1994;15(2)):180-188.

[6] Cary A. Brown. A comparison of the outcomes of two clinical audits of burn pressure garment satisfaction and compliance in Saudi Arabia [J]. Burns, 2001;27:345-348.

上一篇:三峡电力系统频率控制方案研究 下一篇:32P敷贴加曲安奈德局封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