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0 03:56:26

压力管理论文

压力管理论文篇1

职业压力(OccupationalStress)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某种需要而感受到的紧张或焦虑状态,并造成与其职业要求不相符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职业压力通常伴随着潜在致病的生理变化,给个体的幸福与安宁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众多研究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均显著高于护士、医生等其他职业,并呈现继续增加的态势。导致高职教师较高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压力来源的多元性,既有诸如个人特质、需要和态度等个人因素,也有诸如行政组织、家庭、社会和教学及学生行为等外在因素。总体来说,高职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是非常普遍和明显的。笔者通过对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发现,高职教师存在较大压力,在五级计分中(均值为3)得分为3.10,说明教师感受到较大职业压力。研究结果还显示,高职教师感受最大的十个压力源依次是:评职称条件多、限制死、条件高(4.16);继续深造、学习或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太少(3.84);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或兴趣(3.64);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3.52);学生素质不高,有不良习惯,管理难度大(3.44);缺乏时间完成科研教研工作(3.44);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高(3.44);学校管理对教师限制太死,奖惩、分配制度不合理(3.24);每天工作时间太长(3.2);工作量大,感到很疲劳(3.12)。在人口学变量与职业压力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方面,男教师总体感受的压力(3.25)大于女教师(2.97);已婚教师总体压力感受(3.14)大于未婚教师(2.78);中级职称教师的总体压力感受(3.18)大于高级职称教师(2.44);在教师类别方面,校外兼职教师的压力最大(3.23),校内专任教师总体压力感受(3.11)大于兼课教师(2.98)。从教师职业压力的维度分析,高职教师存在较大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除教师在人际关系(2.21)和自身发展(2.84)两个维度上压力较小外,在学校管理与待遇(3.35)、角色职责(3.48)、学生因素(3.32)和工作负荷(3.20)上均存在较大压力。

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学校的过度管理问题。因为我国高职院校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学校扩招力度较大,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建设却相对滞后,存在对教师重管制,轻沟通的粗放管理倾向,教师在追求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展现自我价值时,受到学校过度管理的约束,产生迷茫和失落感。二是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问题。高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学工作是一个孤寂的专业过程,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现实的环境却并不能完全为教师提供上述工作的有利条件,诸如职称评定的硬性指标要求与高职教师平常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高职发展中的招生困难、专业瓶颈和就业质量偏低,从而使许多高职教师很难在工作中找到未来值得发展的方向和有利资源,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三是教师的待遇总体偏低。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教师的经济待遇近几年也随之提高,但与社会物质总水平的增长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相比,大部分高职教师的收入水平仍难满足时代转型社会所带来的物质生活需求,由此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挫折感。四是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高职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得面对学生入学素质日趋下降的现实。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投入,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欠缺,甚至对教师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不屑,常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网络和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为拓宽,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独有者,他们的权威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给教师带来一定程度的紧迫感。五是高职教师的工作负荷较大。近年来,高职招生规模大幅增加,高职教师工作量也因此成倍增加,他们要承担远高于扩招前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再加上当今的高职学生独立意识增强、知识面宽、思维灵活等变化,高职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受到了严峻挑战,存在较为紧迫的自我发展压力,一定程度上都给高职教师心理带来较大的压力。六是社会对教育较高期望带来的压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的作用,由此决定教师的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但现实情况却是高职并没有得到社会整体的关注和尊重,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与职业要求本身并不相称,现实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满足,由此造成高职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出现一定程度的压力。此外,高职教师还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极易产生角色冲突,引发职业压力。

二、高职教师职业压力过大的危害

高职教师较高的职业压力除了对其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之外,还会对学校管理和专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进而消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

由于高职教师事实上存在的较高职业压力,直接导致其在智力、情感、个性和意志等各方面都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从而出现经常性的高度紧张状态,极易造成机体各方面极度疲劳,严重者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内地职校教师工作上普遍存在“不开心”状态,认为自身心理压力大的占44.2%,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对高校教师的不必要压力。

(二)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

由于较高的职业压力,致使一些高职教师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并逐渐丧失工作热情,出现工作中的倦怠感,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度降低,不能集中关注教学事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这种现象容易在校园中产生弥散效应,增加校园人际冲突,降低工作积极性,学校为此应对必然增加管理成本。同时,由于较高职业压力带来的教师个性丧失和工作完成能力下降,对学校教学团队的打造也带来了较大障碍,降低高职院校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的整体实力提升。

(三)破坏课堂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流是教育的基本形态,而这种交往不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还应当包括人的情绪情感上的互动和体验。由于高职教师存在较高的职业压力,由此引发教师与学生交流愿望下降,出现对学生的消极与冷漠态度,甚至于刻意回避正面交往。长期以往,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四)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职业压力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很容易传递给学生,从而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不良。当这些从教师身上习得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会将他们从教师那里学得来的行为习惯传导给社会,使这一“病症”状态进一步蔓延、扩大,最终成为全社会的“通病”。

三、高职教师压力管理EAP模式的构建

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即员工援助计划,它是由组织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旨在帮助解决组织成员克服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难,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通过借鉴EAP运作模式,重构高职教师职业压力管理新模式。

(一)高职教师压力管理中EAP服务的目标

高职院校EAP服务项目的主要目标有两点:就教师个人层面而言,旨在通过项目实施,指导教师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帮助教师解决个人、家庭、工作当中的各种心理困惑,缓解压力;改善教师人际关系,促进良好工作关系和和谐家庭关系的形成,达至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协助教师学会自我成长,正确引导期职业生涯。就学校层面而言,通过该项目实施,不断优化组织承诺,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受;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满足教师心理层面的多方面需求;提高教师各项满意度指标,增进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改善学校整体氛围,促进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二)高职教师压力管理中EAP服务的内容

EAP的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岗位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家庭问题、情感问题、法律纠纷、理财问题等多方面内容。就高职教师的EAP服务而言,主要包括:一是心理评估。根据学校需求,针对高职教师在情绪、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心理评估问卷,进行心理评估,了解高职教师总体的心理状况,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二是教育培训。针对心理评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培训活动。对高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压力管理、挫折应对、积极情绪、职业倦怠、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培训;对咨询式管理者开展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工作中预防和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的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其能够对教师开展压力应对、积极情绪、工作与生活协调、自我成长等专题的培训或小组咨询。三是心理咨询。就是通过热线电话、面对面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等,为受心理问题困扰的教师提供咨询辅导,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地获得心理帮助和服务,充分解决困扰高职教师的心理问题。

(三)高职教师压力管理中EAP服务模式的构建

员工援助计划(EAP)在压力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压力诊断、宣传推广、改善环境、全员培训、心理咨询和文化建设等几个层面,在高职院校中可以结合学校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应用EAP模式。

1.压力诊断。对高职教师进行压力诊断与评估是EAP有效开展的前提。通过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教师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现状,发现和诊断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问题及其导致的因素,并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应对和处理,尽量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

2.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高职教师认识职业压力,形成对健康心理理性判断的重要形式。学校可综合应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宣传推广,诸如海报、宣传栏、校报、校园网、微博、微信、健康手册、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以企全面引导高职教师形成对职业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等的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出现较高职业压力和心理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同时,开展诸如压力管理、应对和改善压力方式等带有EAP性质的推广活动,提高高职教师对EAP的认识。

3.改善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改善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环境,有利于减轻教师的的职业压力。作为高职院校,一是要着力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办公环境、住房条件等,为教师营造一个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硬环境;二是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教师工作的差异性质和特点,进行组织结构优化、考评制度升级、团队合作建设、教师生涯规划,改善教师自身工作等的软环境建设,为高职教师提供内部的支持性工作环境,并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形成内外互通的社会支持系统,消除各方面的压力源。

4.全员培训。改善高职教师压力状况须通过系统的培训来达成。通过开展压力管理、挫折应对、情绪控制、健康心态、自我成长等系列培训,实现全员培训,使高职教师系统掌握应对职业压力的基本方法,增强对职业懈怠的抵抗力。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教师管理人员,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技术和辅导策略,能在教师出现职业压力时及时找到切实的解决方法,缓解和消除压力带来的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5.心理咨询。当教师出现较大力压力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咨询辅导。提供咨询辅导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设置咨询热线、网络咨询、团体辅导、个人咨询等。并从工作到生活全方位地给予教师关怀,帮助他们改变和完善信念动摇、不合理的认知结构、不良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问题,并切实正视自身的各方面问题,减少压力的出现概率,理性看待、正确应对、有效解决压力。

6.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以及管理水平的集中展示,通过建设以尊重人性为核心的优秀校园文化,构建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形成视教师为最重要资源的社会共识,全面活跃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真正体会到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觉,进而在教学工作中能够体验到组织的归属感、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有效降低职业压力,体验工作乐趣。

(四)高职院校构建EAP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EAP项目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国内外EAP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学校领导层的支持与重视是EAP项目顺利实施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这一过程中,EAP特别需要学校管理者表现出积极态度,主动承诺行政支持,积极提供长效服务。高层领导更要拿出足够的资源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分认识到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明确教师的身心健康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从EAP的管理目标上来看,学校管理层也必须理解EAP项目不仅仅是学校提供给教师的一项精神福利、利他,更是可以使学校从中获利的健康项目。其次,制定科学有序的管理服务机制是提高活动实效的根本保证。EAP项目的实施,一要针对不同的高职教师采用不同的培训和咨询策略,不同年龄、职位、性别的教师面对的压力也是不同的,需要区别应对;二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师心身健康评估系统,明确可提供的各方面资源,包括高职教师的实际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对学校绩效的影响,合适的人财物资源等,必要时可建立专门机构主抓教师的压力管理工作,这样既能减少运行成本,也容易增加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信任感,促进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第三,服务内容的多样化是增强活动吸引力的重要法宝。EAP的服务内容应当多样化,绩效考核要具有长期性。其一,要明确学校EAP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而应当是全体教师,其二,学校EAP的服务内容不仅仅针对教师的压力,还应该延伸到家庭、工作和社会等的各个层面,给予教师全方面、强有力的服务。除此以外,学校EAP的作用还要从压力管理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积极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服务,引导教师合理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

压力管理论文篇2

发电厂(站)的压力参数包括发电机、汽轮机、水轮机等旋转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各处油压、汽压或水压。由于这些压力参数可以反映出旋转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所以只有准确地加以测量,才能使上述设备的正常运行有保障。现在发电厂(站)使用的各种压力测量仪,一般都采用现场安装压力表或短距离毛细管传输压力表,需要安装在要测量的压力现场附近,由值班人员定时巡查记录。这样的测量方式,不但值班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无法做到随时观察各处压力参数的变化,难以预防事故发生于未然。

本文介绍的单片微机压力检测仪,是一种能够远距离测量压力参数的智能仪器。在单片微机的管理下,检测仪的测量过程完全是自动进行的,工作状态的转换操作也非常简单,测量结果既可以用显示器显示或打印机打印,也可以送至上位计算机进行远距离集中监控,便于实现发电厂(站)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1电路的构成和原理

检测仪共有8路检测通道,各路通道的模拟放大电路及基准电源电路均相同,而压力传感器的输入则按实际需要选择不同量程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为各路压力检测通道的测压元件,当压力作用于传感器时,芯片上的电桥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不平衡,输出正比于压力变化的电压信号,基准电源采用恒流源电路给电桥供电。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比较小的,须经过模拟放大电路放大。为了消除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的温漂,采用了基本差动运算放大电路。

由于检测仪具有对多路测压点进行自动巡回检测的功能,所以需用自动转换开关对多个压力传感器送出的信号进行选取。为此,采用了CMOS8选1多路模拟开关(选用4051),由它控制8路通道的通断状态,相当于一个单刀八掷开关。从多路转换开关输出的信号是模拟量,在把它输入单片机运算处理之前,必须先转换成数字量,完成这一功能的电路就是A/D转换器。检测仪使用了MC1433双积分型A/D转换器,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电压变换成与其平均值成正比的时间间隔,然后用计数器记下此时间间隔内的时基脉冲的数目。

由于单片机本身提供的资源如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等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在单片机上扩展其它接口芯片。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RAM和I/O是统一编址的,所以可以把单片机外部64KBRAM空间的一部分作为扩展I/O的地址空间,这样单片机就可以象访问外部RAM一样访问外部接口芯片,对其口进行读写操作。检测仪采用具有I/O接口和计时器的静态RAM8155作为I/O并行接口电路。

拨码盘分为始点值拨码盘和终点值拨码盘,其作用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当检测仪进行巡回检测时的输入通道始点值和终点值。

拨码开关的每一位数码开关对应一路输入通道,并用来设置该通道的测量范围。当一输入通道压力输入量程不大于2.000MPa时,该通道的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当一输入通道压力输入量程大于2.000MPa时,该通道的拨码开关设置为“ON”。检测仪将根据拨码开关设置的量程进行运算,以提高低压力量程范围的数据精度。

显示译码电路(74LS247)则将BCD码译成十进制数字,再由数码管显示压力检测通道的序号和各测压点的压力值。

操作显示电路的作用是用来切换及显示检测仪的工作状态。

打印/通信接口电路的作用是把测量结果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或把测量数据传至上位计算机进行远距离监控。

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每一路通道的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模拟放大电路进行线性放大,然后由多路转换器的模拟电子开关进行选择,并经滤波后,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再经I/O并行接口输入到单片微机进行运算,运算处理后的通道号和压力值最后经I/O并行接口送至显示译码器进行译码显示。

2压力检测主程序

按照检测仪的工作原理而设计的压力检测主程序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3抗干扰措施

3.1硬件的抗干扰措施

压力管理论文篇3

1、压力管理 过度的压力会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英国、荷兰等国每年因工作压力造成的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0%.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北美地区因压力所付出的代价每年超过 2 000 亿美元。1993 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因工作压力而引发的经济索赔占全部职业病索赔的比例,由 1980年的 5%,上升到 1990 年的 15%.根据美国压力协会的估计,美国的工作组中由于压力问题造成的员工缺勤、离职、旷工、劳动生产率下降、高血压、心脏病的医疗和经济索赔,以及人员替换等方面发生的费用年均为 2 000~3 000 亿美元;这为工作压力所付出的经济代价,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 500 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 5 倍. 预算人员在企业投标的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成功地报价不仅能为企业带来项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使预算人员成了最容易产生压力的人群之一。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是有利的,而过多的压力则影响着个人的工作表现。因此,适当的压力管理不仅对于预算人员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也对其准确的主观判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压力管理不仅与个人的压力应对行为有关,而且与企业所给与的支持程度有关。 本文通过预算人员及参与者的研究,分析了组织支持、压力和压力源泉的关系,以及压力水平的差异。组织压力管理是一种应用在工作情景中的哲学,用来激励个体和组织以减轻压力产生的副作用.它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减少潜在压力源并为员工提供自我压力管理培训来实现。压力水平的优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里状况.组织压力管理可以帮助个体克服畏惧和防止任何紧张心理。组织压力管理大致上可以分为 3 个阶段:在压力出现前改变潜在的压力现状,当压力产生时减少压力产生的副作用和管理压力已经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应地,组织压力管理可以分成 3 个不同的水平,即初级、二级和三级水平。在不同的阶段,压力管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初级水平阶段,要采取措施调整或者减少工作压力源对个体的消极影响。通过实现个人和环境的适应来优化压力水平、行为和满意度。在二级水平阶段,主要是集中在压力管理上。它使员工扩展身心技能,从而增加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在二级水平阶段,要对个人压力和应对方式进行有益调整采取激励措施。在三级水平阶段,组织要对那些因压力而遭受到严重健康影响的个体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这一阶段的压力管理是采取介入方式,如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和咨询服务。通过提高个体的精神健康状况,使组织和员工双方受益。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对压力的管理而不是减少压力源。 2、组织支持 组织支持是为在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提供的咨询服务,它对于员工的情感、心理和生理健康至关重要,是工作满意的源泉.它帮助员工重新认识压力状态下的损害,同时,通过让他们感到会有其他人提供必要的帮助来增强自身应对环境能力的信心。来自同事的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和有利于缓解压力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还有助于决策过程。 由于员工在组织中的需求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个方面,组织支持相应的也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个体系,这两种支持对于员工处理角色和人际需求非常重要。认识到组织和个体的这些正式和非正式方面,可以为组织生活中的需求管理提供可选择的补充方式。 (1)正式支持体系包括信息、设施、评估和情感支持,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可以看作是组织的正式支持并通过在公司应用的实效性来衡量,它包括 3 个主要的类别:情感支持,职业发展和报酬体系。情感支持通过三项指标来衡量,即“娱乐活动”、“情感咨询计划”和“生活方式培训计划”。职业发展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个人发展计划”、“深造补贴”和“职业咨询计划”来衡量。报酬体系通过“加班费”和 “医疗保险”两项来衡量。 (2)非正式支持包括来自工作场所同事的支持,它应该是组织正式支持的补充。通过调查者对同事和上级支持的程度来衡量来自组织非正式支持的效度。组织非正式支持包括同事支持和上级支持两项。 3、组织支持、压力和压力源泉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预算参与人员,包括预算员、计划员、工程师、项目经理、采购员、项目经理和主管进行了调查。共有 73 名被调查者填写了问卷。为了比较预算人员和其他参与者的压力源及压力水平的差别,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预算人员和其它预算参与者统计。研究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组织支持、压力及压力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组织支持对压力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相对于正式支持来说,非正式支持与压力水平的相关程度较强,即非正式支

压力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箍筋约束;强度理论;极限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U312;TU39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764(2016)05-0020-07

Abstract:Based on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and the influences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material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ratio were considered when coming down to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quare steel tube-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column. Effective constraint coefficient and ineffective constraint coefficient were introduced to consider the different constraint functions of concrete derived from the stirrups, the constraint concrete outside steel tube was divided into effective constraint region and ineffective constraint region. The square section was equivalent to circular section to consider the double constraint function to concrete in steel tube derived from steel tube and oute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Then a new method for the axial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quare steel tube-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was deduced. The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 formulae was proved. Influential effects of some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quare steel tube-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colum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ide pressure coefficient.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the material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ratio and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while i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thickness ratio.

Keywords:steel tube-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tirrup constraint; strength theory;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高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由截面中部的高强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管外的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的柱,也可以看成是在钢筋混凝土内置钢管混凝土而成的柱,内截面钢管形式有圆钢管、方钢管和矩形钢管,又可称为核心高强钢骨混凝土组合柱。高强混凝土有强度高、变形小的优点,但其延性差、脆性大,不利于抗震;将其与钢管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性能,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较大的刚度和良好的抗火性能等优点,经济效益良好[1-2]。

国内外对钢管混凝土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Evirgen等[3]通过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试验,分析了宽厚比、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延性和屈曲行为的影响;Wang等[4]基于18根圆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和偏压的试验结果,详细地介绍了该型构件的失效模式、承载能力等性能;吕学涛等[5]对圆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明火试验,分析了升温时间和配筋率对受火后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剩余承载力、刚度和延性的影响规律。而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研究相对较少:幸坤涛等[6]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高强钢管混凝土核心短柱在轴心受压时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进行了全过程分析;聂建国等[7]考虑核心钢管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受压性能存在的明显差异,分析了混凝土体积配箍率等因素对柱协同工作的影响;龙跃凌等[8]在分析核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受力机理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圆形截面和方形截面对钢管外混凝土的影响,对核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郭全全等[9]进行了叠合柱短柱偏心受压试验,并基于试验采用截面极限平衡理论提出了叠合柱偏心受压短柱的正截面承载力公式;徐蕾等[10]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试验结果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火灾下的温度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目前,对于高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部分研究只考虑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而未考虑箍筋的约束作用;部分考虑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和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但均未考虑混凝土对钢管内混凝土的约束,即未考虑钢管内混凝土受到的双重约束。在实际工程中,叠合柱配箍量较多,在达到极限状态时,箍筋约束混凝土不会过分剥离,能和钢管内混凝同承担荷载。而尧国皇[11]的有限元结果也表明钢管核心混凝土受到钢管和钢筋混凝土的双重约束,其承载力比同样条件下普通钢管混凝土中混凝土要大。因此,考虑内部混凝土受到的双重约束作用是有必要的。本文以内配圆钢管的方形截面高强钢管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构件处于较高应力状态时,箍筋约束混凝土角部受到约束强,边缘中部受到的约束弱,对箍筋约束混凝土利用Mander模型[12]进行有效约束区和非有效约束区的划分,推导出有效约束区系数和非有效约束区系数,同时,本文考虑钢管核心混凝土受到钢管和钢筋混凝土的双重约束效应,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对钢管和钢管约束混凝土承载力分析,推导出方形截面高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极限承载力,与文献试验值对比验证,并分析了径厚比、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材料拉压比、纵筋配筋率、侧压系数的影响特性。

1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俞茂宏以双剪单元体和双剪屈服准则为基础,考虑应力状态的所有应力分量以及它们对材料屈服和破坏的不同影响,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强度理论和一系列新的典型计算准则。统一强度理论包含了无限多个计算准则,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材料,应用十分方便。其表达式为[13]

2 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2.1 箍筋约束钢管外混凝土承载力

实际工程中,构件达到极限状态时,内部钢管的横向变形较小,故不再考虑钢管变形对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影响[1]。研究表明,方形截面的箍筋对混凝土约束较弱,且对混凝土的约束不均匀,仅在箍筋转角处对混凝土有较大的约束[8]。箍筋约束混凝土有效约束区和非有效约束区划分如图1所示。

基于文献[8]的假设:箍筋对其约束混凝土的约束应力均匀分布,则箍筋受力如图2所示。

2.3 钢管约束混凝土的承载力

基于文献[8]的结论,本文考虑钢管混凝土对钢管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且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均匀分布。而方钢管对于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等同于间距为零的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承载力的效应。方钢管轴压承载力的计算过程中,认为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也均匀分布[18]。箍筋约束混凝土和厚度与箍筋直径相同的钢管约束混凝土,二者不同的是侧面对于混凝土的约束:钢管是连续的,箍筋是间断的。本文在方钢管的基础上引入侧向约束系数ke2来考虑箍筋对混凝土约束的不均匀性,从而将箍筋约束混凝土转化为方形钢管约束混凝土。

按照截面面积和含钢率相等将方钢管的有效约束应力等效为圆形钢管混凝土的侧压力p,则混凝土和钢管受力如图3所示。

2.4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承载力

在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外侧的保护层混凝土早已被压碎[21],因此,在本文计算承载力时不再考虑混凝土保护层对极限承载力的贡献。并且在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钢管和纵向钢筋已经屈服。方形高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承载力由箍筋约束钢管外混凝土、纵筋、钢管、钢管约束混凝土构成。计算公式为

3 算例验证与分析

3.1 计算结果对比

由于钢材的拉压强度相近,取拉压比为α=1,取k=2.1,b=1时[16],将文献[22]和文献[23]中的部分试验数据代入式(21)中进行计算并与试验值对比,结果见表1。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侧压系数和纵向配筋率的影响

取文献[22]中试件FZ-2和FZ-3柱为对象,取不同的侧压系数k值(1.5、2.0、2.5、3.0)以及不同的纵向钢筋配筋率(0.85%、1.15%、1.51%),得到的极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如图4、图5所示。

试件破坏时,纵筋已经屈服[8],在一定范围内,纵向配筋率的增加会贡献更多的承载力。图中也可以看出:承载力随着纵向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侧压系数越大,对混凝土的约束越强,故承载力越大。经分析,k值每增大1,承载力约提高917 kN。

3.2.2 钢管径厚比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径厚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上。径厚比不同,其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不同,钢管径厚比越大,其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越弱,反之,约束作用越强。以文献[22]中FZ-1柱,采用不同的径厚比,得到的承载力变化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随着径厚比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变小,并且减小的速率越来越慢。故为获得较大的承载力,钢管的径厚比不宜过大。

3.2.3 材料拉压比α与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b的影响

以文献[22]中试件FZ-2为例进行分析,取α分别为0.8、0.9、1.0,取b分别为0、0.2、0.4、0.6、0.8、1.0进行承载力的计算,如图7所示。

由图可见,在中间主应力系数b不变的情况下,承载力随着α值的增加而增加;在材料拉压比α不变的情况下,中间主应力系数b越大,承载力越高;而理论上b值越大,极限面也越大,理论与试验分析相吻合。在中间主应力增加量相同的情况下,材料拉压比越大,承载力曲线斜率越大,即承载力增加越多。综上所述,中间主应力和材料拉压比对承载力有影响,故计算时考虑二者对承载力的影响会使结果更加精确。

4 结 论

1)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综合考虑了材料拉压比、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并且考虑了内部混凝土受到的双重约束作用,推导出了高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能合理的考虑材料的实际性能,又能真实的反应构件各部分的受力状况。通过试验值与本文理论计算值的对比,证明本文推出的方形高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XU L,LIU Y B.Research on fire resistance of CFSTRC subjected to fire [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14,35(6):33-41. (in Chinese)

[11] 尧国皇.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工作性能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

YAO G H.Research on performance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12. (in Chinese)

[12] MANDER J B,PRIESTLEY M J N,PARK R.Theoretical stress-strain in model for confined concrete [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988,114(8):1804-1826.

[13] 俞茂宏.混凝土强度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YU M H.Concrete strength theory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 (in Chinese)

[14] VARMA A H,SAUSE R,RICLES J M,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fiber model for high strength squar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beam-columns [J].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Structural Journal,2005,102(1):73-84.

[15] 吴鹏,赵均海,李艳.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3):8-13.

WU P,ZHAO J H,LI Y,et al.Study on the axial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quar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stub column [J].Sichuan Building Science,2003,39(3):8-13. (in Chinese)

[16] 赵均海.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ZHAO J H.Strength theory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M].Beijing:Science Press,2003. (in Chinese)

[17]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 High Strength an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mmittee.High strength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 [M].2 Edition.Beijing: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1. (in Chinese)

[18] 令昀,赵均海,李艳.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统一解[J].钢结构,2014,29(10):13-17.

LING Y,ZHAO J H,LI Y.Unified solution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for concrete-filled steel square tubular short column stiffened with PBL [J].Steel Construction,2014,29(10):13-17. (in Chinese)

[19] 王仁,熊祝华,黄文彬.塑性力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WANG R,XIONG Z H,HUANG W B.Foundation of plastic mecghanics [M].Beijing: Science Press,1982. (in Chinese)

[20] 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GUO Z H,SHI X D.The principle and analysis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3. (in Chinese)

[21] 谢晓锋.高强钢管(骨)混凝土核心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2.

XIE X F.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composite column with core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D].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2. (in Chinese)

[22] 蔡健,谢晓锋,杨春,等.核心高强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实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6):81-85.

CAI J,XIE X F,YANG C,et al.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composite column with core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2,30(6):81-85. (in Chinese)

[23] .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受压性能实验与理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压力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 压力容器设计;应用力学;分析设计;设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TH4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95-01

0 引言

为了推动我国压力容器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自行设计压力容器的技术水平,我国工业领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意识到应用力学理论对于压力容器设计的重要价值,并开始着手做相关方面的工作。经历将近40年的努力之后,我国在压力容器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巨大的进步。

1 基于真实案例的压力容器设计方法进步分析

1.1 圆柱壳大开孔接管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步性

在多种荷载共同作用于圆柱壳开孔接管时,又因支管与主壳相互连接的部位几何结构不连续,相贯区域产生应力集中。一旦设备发生破坏,则这些部位就成为灾害性事故的原发部位。所以迫切需要借助相关科学理论来分析圆柱壳开孔接管的应力情况。以此为基础来实现对压力容器的合理设计,才能确保压力容器安全有效地运行。不论是欧洲采用的“压力面积法”还是我国采用的“等面积补强法”,均只适用于较小开孔率且容器受内压空旷的情形下。目前在数学和应用力学理论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寻找大开孔率下的薄壳理论解。

经过专家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薄壳理论解方面获得了相对于前人的重大突破。其表现为:首先圆柱薄壳方程采用经过修正之后的Morley方程,放弃了以往采用的简化扁壳方程。经过修正的Morley方程不仅能够有效对开孔问题进行求解,还能够保证较高的精度[1],该解的精度提高到了薄壳理论的精度O(T/R)量级。其次以往因为精确连续条件以及复杂精确方程而导致的诸多数学难题得到了有效的克服,获得了外载和内压作用下的圆柱壳开孔接管的薄壳理论解。无论是三维有限元解,还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表的相关试验结果,均对该理论解的高度可靠性进行了有力证明。最后得到内压以及全部外载分量统一的理论解,并且该理论解的适用范围提高到[2]。

1.2 管壳式换热器管板设计方法的进步性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比较复杂,其构成元件包括壳体、管箱、换热管、管板、垫片、螺栓以及法兰等。管板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是至关重要的。管板承受复杂荷载,主要因为:1)管板中间开着许多管孔,并与换热管焊接;管板与壳体相焊接;管板与管箱通过紧固件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3]。2)壳程和管箱内装载的流体介质进行着热交换,这两种流体介质不论是在温度方面还是在压力方面均有很大差异。3)法兰预紧力、温差荷载以及压差荷载也同时作用于管板上面。

我国专家经过大量计算工作,最终获得了管壳式换热器管板计算公式,该公式不仅比较符合实际结构的受力情况,而且在理论方面也相对严格。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相对于国际上通用的美国列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确定的(TEMA)公式,我国的计算公式在安全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上,均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薄大直径、中低压管板的设计厚度。

该公式的基本特点如下:首先把换热器看作多种元件构成的弹性体系,采用应用力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对相应元件在实际操作工况情况下和对管板实际作用情况下的荷载情形进行了综合考虑。其次,在计算当量板的削弱系数时,每个管板单元不仅包含边界为六角形(或正方形)的孔板,还包括管孔中的圆柱壳以及连接二者的圆环。这个模型大大改善了孔板单元模型,可以详细计算管子对管板的加强作用与管孔对管板的削弱作用,从而得到合理的当量板弹性常数[4]。

2 推动我国压力容器设计保持快速发展的若干想法和建议

2.1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标准规范

对于国外标准规范中的设计方法,我们的态度是学习、研究,但不迷信。先搞清楚其基本的意义,力学模型。然后按照基本的力学原理与概念进行分析,对合理的加以吸收,不合理的加以摒弃。

2.2 自主创新研究必须依靠理论研究、实验工作与工程实际的结合

要在压力容器设计、规范方面做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作-理论、实验、工程三者缺一不可。没有轧实的理论研究,不可能有开创性成果。没有实验,就无从判断其正确性。科研成果必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工程实际否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结论

压力容器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在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压力容器研究和设计人员,应积极研究和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压力容的设计水平,推动国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美国AASHTO LRFD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历史和现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1):58-59.

[2]陈士诚,周昌玉,潘林锋. 基于Kriging方法的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区结构强度可靠性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2010(6):49-51.

[3]秦叔经.压力容器标准和规范中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1(1):145-147.

压力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大型高压隔膜泵 弯管 结构改进 ANSYS

中图分类号:TH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85-02

大型高压隔膜泵作为固-液两相介质输送的关键设备,在冶金、石油化工和长距离管道输送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1]。大型高压隔膜泵液力端主要由隔膜室、腔体、油缸和弯管等关键部件所组成。其中,弯管由于受到内腔压力和装配螺栓力的双重作用,使其在弯管局部位置处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在液力端弯管的设计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应力分析与强度校核,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其在用户现场安全、稳定的运行。该文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大型高压隔膜泵液力端弯管进行应力分析,参考ASMEⅧ-2对应力分析结果分类并进行强度校核,以此为基础对弯管的结构进行改进,以达到优化结构和降本增效的目的,其分析结论对高压隔膜泵液力端弯管及类似承压容器的设计与改造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1 大型高压隔膜泵弯管强度分析

1.1 弯管的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

采用三维几何建模软件SolidWorks绘制得到大型高压隔膜泵液力端弯管的三维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弯管所用材质为ZG20Mn,其机械性能为σb=510 MPa,σs=295 MPa。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弯管进行强度分析,进而对其结构强度进行优化改进。

采用专用前处理软件对大型高压隔膜泵液力端弯管三维几何模型进行前处理,由于该模型为对称结构,为了降低计算规模、提高求解效率,在前处理过程中仅对1/2几何模型进行分析[2]。在弯管前处理过程中应修正对结构影响不大的细节,在网格划分过程中应将曲率较大和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进行网格加密处理,单元形式选用三维四面体单元,单元类型为Solid45;共得到节点43620个,单元35362个。

根据弯管的实际受力情况定义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如下:根据隔膜泵液力端弯管的实际螺栓力将其加载到螺栓孔内表面;将工作压力加载到弯管内腔;弯管底面和模型对称面定义约束(如图2所示)。

1.2 弯管的强度分析与校核

2 结语

(1)根据ASMEⅧ-2中对不同路径下的不同类型应力线性化结果进行校核可知,该弯管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根据对该种结构隔膜泵弯管强度分析结果可以得到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值产生的位置,分析结果可作为该种结构弯管结构改进、改善应力集中和结构变形的参考依据。

(3)从结构优化和降本增效的角度对该结构弯管进行改造,降低弯管壁厚5 mm,依照上述方法对弯管进行强度校核,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高压隔膜泵弯管进行应力分析并应用ASME应力评定体系校核的方法对确保设备安全性和结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凌学勤.DGMB、SGMB系列往复式隔膜泵在氧化铝工艺流程中的应用[J].有色设备,2003(2).

[2] 李大磊,赵玉奇,张志林.SolidWorks高级功能与工程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压力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压汞 J函数 孔隙度下限 含油饱和度

中图分类号:P63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13-02

经典油气成藏学说认为,储层油气驱动力与岩石毛管压力的相对平衡,就决定了储层油水分布现状,驱动力和毛管压力达到平衡的过程,就是油气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不断克服地层毛管压力,驱替原始孔隙中的水而占据孔隙的过程。实验室中,压汞法就是类似于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油驱水的过程。用压汞法测得毛管压力曲线,可以用来研究岩石样品的孔喉分布以及孔渗情况,确定储层类型及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特别是在油基泥浆取心等第一手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利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原始含油饱和度尤其重要。

1 J函数和平均毛管压力曲线

2 确定储层孔隙度下限

统计得到J1S22组26块岩心孔喉半径小于和等于0.702 μm的孔隙占总孔隙的百比为55.8%。岩心的平均孔隙度为13.0%,则可计算得到本区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5.8%×13.0%=7.3%。上述计算值为利用毛管压力资料从理论上计算的孔隙度下限,与用岩心分析资料确定的储层孔隙度下限(7.7%)作比较,可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相差较小,可作为用其他方法确定下限的参考。

3 含有高度法计算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

利用油藏某点的含油高度与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基本思想是:理论上,油藏某点的毛管压力与这点的含油高度之间有个一一对应的关系,从实验室压汞实验测得的毛管压力曲线及相关资料验证了这个一一对应关系的存在。因此,如果知道了油藏中某点的含油高度,就可以确定这点的原始含油饱和度[3]。

4 结论

(1)平均J函数充分考虑了地层的非均质性,综合多块岩心的压汞资料,得到的平均毛管压力曲线,能够表征整个储层的物性特征。采用Purcell法与含油高度等方法,能够较为可靠地确定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并得到较理想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

(2)用含油高度法计算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虽然以毛管压力理论为依据,但未考虑到实际地层条件的复杂性,单靠含油高度计算出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显得过于理想化,但作为一种有正确理论支撑的方法,其计算结果仍然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参考文献

[1] 罗蛰潭,王允诚.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7-59.

[2] Purcell W R.Capillary pressures-their measurement using mercury and the calculation of permeability there from [J].Transactions AIME,1949,41(5):39-48.

压力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低压、理论线损、管理

中图分类号:O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111-01

一、 线损分析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1、线损的定义

线损是电能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功、无功电能和电压损失的简(在习惯上,通常为有功电能损失)"电能从发电企业输送到电力客户终端要经过各个输变电元件,在这个这些传递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这些元件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电能在电磁交换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励磁功率也会形成损失;另外,还有电力设备的泄漏、计量设备的误差和管理等方面因素造成的电能损失"这些电能损失的有功部分被称为有功损失,习惯上称为“线损”,主要以发热等形式通过空气和介质散发掉,有功电能损失电量与输入端输送的电量之间的比例或有功功率损失与输入的有功功率之比的百分比一般被称为线损率,无功部分一般被称为无功损失,无功功率的大量传递和损失会使系统或用户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电流增大、有功损失加大、节点电压降低,并可能导致发变电设备、输电设备、配电设备等负载率降低"电压损失一般被称为电压降或压降,它使终端负荷的电压降低,造成用电设备出力下降,用电效率降低甚至不能正常使用或造成损坏,直接影响电力用户的电力使用价值和经济利益"。

2、 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的影响因素

(1) 电网规划建设布局

电网规划建设布局影响理论线损因素主要包括电网布局、电压等级选择、设备选择、电网设备配置等。

(2)电网技术因素

电网技术影响理论线损因素包括 :调压、调频、调容技术既设备生产技术、无功补偿技术、滇王工程设计安装技术等,它主要指对线损具有影响的不同装备技术。

(3) 运行管理因素

运行管理因素也是影响电网理论线损的主要因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电网的运行方式、供电设备设施的维护、惯常抄表方式、供电设施健康状况及日常管理中的一些其他因素,诸如人情电、关系电,甚至是窃电、线损统计口径等因素。

(4)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影响线损的因素之一,但是其影响力不可小视。这些外在条件主要包括 :气象条件、电力设备生产材料、负荷特性等不受电网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影响的因素。

3、线损管理范围

线损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1)配电线路损失;(2)配电变压器损失;(3)低压线路损失;(4)配电线路无功以及低压无功补偿管理;(5)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的电压损失管理。

二、 降低0.4kv线损管理的措施

1、实施专业管理,提高线损水平

(1)建立线损管理工作流程

线损管理工作流程确定了线损管理工作从制定并下达目标、措施到完成线损管理目标的各个环节。

(2)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降损节能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任组长, 主管副经理任副组长,营销部、生产技术部、调度所、输变电工区主任为成员;线损管理归口部门为营销部,设立一名专职线损管理人员;生技部、调度所、输变电工区为线损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 各设一名兼职线损管理人员负责相关线损管理工作; 供电所为 10 kV 及以下线损管理执行部门,由供电所营销员负责线损管理工作。

(3)关键节点说明

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年总体目标、措施计划等,以正式文件印发;人资部负责线损管理监督制约、考核激励及保证; 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总体目标、措施计划等,将季度指标、措施计划及35 kV,10 kV 分线路指标,0.4 kV 分台区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供电所;分级专业管理即 10 kV 及以下由用电营销管理、生技管理,35 kV 线损由调度运行管理、生技管理、输变电管理、营销管理;分级分专业上报管理目标和措施计划、统计报表;公司线损归口管理部门是营销部,负责线损管理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并制定和分解线损计划指标,加强计量管理,开展计量改造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加强客户端无功电压管理,督促指导客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在线损管理流程中生产技术部负责合理安排停电检修计划, 加强对设备检修质量的管理,做好降损技术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检查工作,做好电压无功管理工作;在线损管理流程中调度所制定并实施 35 kV 电网经济运行方案,充分利用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开展电网潮流计算,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网损; 供电所做好配网的线损统计分析工作, 同时开展三相负荷测试、 调整及低压无功就地补偿、对居民客户推广更换智能电能表等工作。

2、 应用新技术完善管理线损统计体系

(1)设t理论线损计算软件

由于基层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根据负荷状况要更换、增加配电变压器或缩短供电半径,增加线路分支,改变运行方式,这就需要及时对10kV、0.4kV线路作出理论线损计算,作为分析线损和下达指标的依据;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对不合理的线路结构、变压器及时进行更换,以期实现变压器及线路经济运行。

(2)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

在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时,应做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减少无功远距离输送。应对各种方式进行线损计算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应当合理调整和利用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大为降低,而且还可以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应当根据电网中无功负荷及无功分布情况合理选择无功补偿容量和确定补偿容量的分布,以进一步降低电网损耗。

(3)确定环网的合理运行方式

是合环运行还是开环运行,以及在哪一点开环都与电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有关。从增强供电可靠性和提高供电经济性出发应当合环运行,但是合环运行会导致继电保护复杂化,从而使可靠性又受影响。开环运行应根据网损计算结果选择最佳解列点。

(4)电力网的合理运行电压

电力网的运行电压对电力网中元件的空载损耗均有影响。一般在35kV及以上供电网络中,提高运行电压1%,可降损1.2%左右。提高电网电压水平,主要是搞好全网的无功平衡工作,其中包括提高发电机端口电压、提高用户功率因数、采用无功补偿装置等。在无功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对于低压电网其空载损耗很少,宜提高运行电压。由此可见,在电网运行中,大量采用有载调压设备可以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合理地调整电网的运行电压。

3、 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线损管理

制定和修订了 《景县供电公司节能降损管理办法》、《计量管理制度》、《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和《景县供电公司线损考核办法》。 同时,对营销工作 112 个危险点及预控措施进行了梳理并汇编成册, 确保在指标管理、抄核收管理、统计分析及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

低压配电线损管理事关配电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国家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但其本身又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其的认识,自动参与到降损的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浅谈如何降低线损异常率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2] 期刊论文 浅谈如何降低线损异常率 - 中国信息化 ,2013(10).

[3] 期刊论文 查缺补漏深入分析强化台区线损管理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上一篇: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