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03 07:17:08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分析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430205)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高职体育教育课程是高职公共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本篇论文主要对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也需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同样体育课程的变革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体育课程的改革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性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分析来看,在一些院校中,高职体育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本篇论文主要着眼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一、当代高职体育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为了培养技术性的学习人才。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主要以传达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相关的体育技能为教学的目标,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老师讲解,学生听,学生演练,老师纠错”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很难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参与度较低时,课堂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学生就会对当前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这样一种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反复练习枯燥的动作,不仅使得学生变得厌倦,也使得学生浪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去练习动作。恶性循环,最终致使学生厌倦体育课程的学习。

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课堂内容不够生动新颖

经过调查发现,当今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同样也由于是高职院校在一些工资待遇或者相关福利上与普通的高等学校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使得不少体育教师在前途选择上选择高等院校,这也就使得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高等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就影响着课堂授课的质量,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般会提问单调陈旧的问题,讲课的内容与方法也与高等学校存在差距,这样的教学环境也就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沿袭传统的考核方式,忽视学生个性建立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高职院校不仅在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上较为单一,甚至于在考核方式上也缺乏变通。传统的体育课程考核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这样的以分数决定个人成败的方式,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下步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些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问题。根据一些教学经验,我们可以探索到一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转变的一些新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的出发点,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体会学习的内容,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造就身体素质也就不尽相同。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授课时,要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这样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也就给教师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另外,就算是身体素质相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着适应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同的问题,一些身体素质本不是很好,又不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在此情况下表现的尤其明显。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育素质进行划分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样,在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学习中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增强学习体育的自信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程变得积极有趣。当然,学校也可以将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融合,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划分到一个新的班级,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层次相同的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授课,让学生之间减少差异化得竞争压力。

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公共体育课程,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同,开展乒乓球、足球、篮球、武术、健身操等不同的体育课程,教师将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选择学习课程。学生在进行选择课程时可根据自己未来工作的要求或者当前专业的需要进行选修课程。比如专业为空姐或者秘书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健身操之类的体育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在进行选课学习时也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时间要求,或者是对教师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时间和不同教师的专业课程。以学生的需求为课程选择的主导,以兴趣出发,建立一个新的体育学习的模式。

2.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对高职体育课程进行创新时要注意以学生为创新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课堂内容的确定。我们可以大致的将专业分为商贸专I、工科专业和医疗专业,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将来从业部门的需要,制定一个适合于每一个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另外,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堂内容进行创新,甚至于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放置到课堂的主置,让其自主的确定想要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转变教学的方式,传统的教师教学,学生学的方式过于单调,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游戏感觉的课堂,以竞技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氛围,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变成富有魅力的学习乐园。

比如有一些高职院校中开设酒店管理的专业,这类专业的学生将来一般就职于酒店后厨,服务员或者是迎宾小姐。这样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站立,这就要求这类专业的同学在以后的工作中腿部要有力量,同时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耐力才能支撑起专业工作带来的压力。如何进一步锻炼这类专业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和提高学生的耐力?教师就可以从这一个方向就行出发,制定适合这类专业学生的体育教程。比如可以针对性的开展轮滑、跑步或者健美操,教会学生正确利用腿部的肌肉计量,保持优美的体型,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技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的w育技能的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对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进行锻炼,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平常的锻炼将课堂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课堂时间较为短暂,学生很少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堂学习到的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体育社团活动,体育俱乐部或者是学校开展的各类运动会。当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社团或者其他团体中去,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锻炼自己的体育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当学生在这类的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不仅要给予肯定,还可鼓励学生去参加更加大的平台组织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进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兴趣并结合将来就业的需要。教书育人要以学生为本,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要给予学生应有的重视和地位。在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另外,学校和教师也要积极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身体的锻炼和技能的学习达到学生掌握技能的目的,学生也在不断地磨练中强健体魄,锻炼意志,提升能力,让自己发展的更为全面,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刘守燕,朱锋.中外合作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47-49.DOI;

[2]王颖.西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内容优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3]林涛.现代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

[4]丁勇春.福建省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4):421- 424. DOI;

[5]王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2.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下一篇:龙梓嘉:传承中国文化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