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2-10-03 07:08:37

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跟上时代的步伐,各大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改变非一日之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听说能力 存在问题 提高策略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交流技术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在实施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充分重视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学中心和多媒体教室,大力提倡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要求教师上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现代科学技术的确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

现在大学英语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听说内容都存在重复的现象,甚至一册书中就有几个单元重复或是内容相似,关于电脑和网络的话题是重复频率最高的。另外,英语语法知识在高中就已经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而口语和听力则相对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在高中都没有接触过口语和听力,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安排上也无法兼顾。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直接挂钩,课堂上教师不作四六级的辅导,有些学生会选择性地回避英语课,上自己的专业课,或是在考过级后就不上英语课,这对教学组织安排也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2.课程时间

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听、说、读、写,一般是听说、读写,每周四个课时,听说课两个课时,读写课两个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需要教师的合理安排和指导。

3.教学目标

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不与大学生的学位和毕业挂钩,听说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挑选人才的标准仍然建立在传统的分数和考级(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上,这必然决定教学目标会向应试教育倾斜。

4.班级人数

由于全国各大学院校逐年扩大招生,因而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仍高居不下,英语听说课教学难以展开。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由于是医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很难受到重视,一个班现在最多有120人左右,少也有90人左右,听说活动在这样的大班中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5.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上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过多地依赖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惰性。

二、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1.语音训练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较存在一个很大的劣势,就是没有系统地进行语音训练,发音不正确,口语不好,听力也难以提高。还有一些发音规则,如连读、升降调、简化、弱化、重读、失去爆破,以及英式和美式发音的区别。因此,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应当在第一个学期得到系统的语音训练。

连读是英语语音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说话或朗读的一种语音习惯。因此,要听懂地道的英语和讲一口地道的英语,就得学会并掌握连读。在英语中,升降调决定了说话人所表达的意义是陈述或疑问,例如陈述句可以用升调表示说话人对所讲述的事情的不确定,要知道英语中的这种用法才能准确做题,才能在口语中应用自如。听力材料中还有大量的口语材料,而口语中又大量使用了英语的简化和弱化的形式。如果学生不了解简化和弱化、重读和失去爆破等发音规则,就会对听力理解产生障碍。我国的英语教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上一直是遵循RP(Received Pronunciation)语音体系,即英国音的语音教学系统教学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式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一些英语教学当中,如VOA及其他的美式英语听说材料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备课材料。而对于没有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概念的学生来说,会对同一个单词的不同发音感到困惑。因此,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两种发音体系的区别,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美式英语的发音特点和规律,多接触美式英语,这对提高听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文化输入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的听说能力的作用也是无法估量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力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若对西方文化知识缺乏理解,缺少一定的相关学科背景知识,仅用汉语的思维逻辑判断听力材料,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听说水平自然难以提高,更谈不上很好地应用英语语言。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英语教师绝对不能忽略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除此之外,还不能忽略本国的文化培养。我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对西方文化要有所了解以帮助提高听力、提高口语交流能力之外,对于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用英语来介绍中国文化。在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正在以一个新的姿态迈向世界,中国人要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就要用流利的语言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书法、孔子、中西医、各种传统节日等,还有当前中国社会的流行元素、时尚生活,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听力和口语材料。

3.听说结合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学习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知识,运用就是语言的运用。因为听说课本身就是传递给学生一些交际语言知识和技巧,与精读或综合课的不同在于听说立足于语言交际运用,听说课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听说课堂的教学也贯穿着投入、学习和运用三要素。教师说明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将听力的内容贯穿到口语当中,指导学生学习重要句子和句子结构。通过口语部分的讨论和练习,学生熟悉了这堂课的主题和重要句型,在做听力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陌生。在第二部分的听力教学时,第一遍、第二遍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抓住所要求的信息;在抓住主要信息之后,第三遍就让学生精听,通过速记的方式让他们逐句写下关键词,然后复述,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达到训练的要求,同时也增强了信心。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精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识别英语语言中的连读、弱读、爆破、英式音和美式音之间的差异,纠正以前语音不准的问题。我在英语听说课程中就是这样通过说和听交替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

4.英语思维

学习一门语言时应该以这种语言的思维去思考,这样才能投入。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学的都是书面英语,听和说时用的自然是中国式思维,再加上中国人内敛的天性,心理有障碍,羞于开口,虽然发音不错,词汇掌握得也不错,对句型的把握也可以,却突破不了口语关。没有找到英语在思维表达模式、语言交流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与母语汉语的对比与兼容之处。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血和肉是英语,但是骨架子是中文”。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思维不到位,不懂得英美人的思维模式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多接触英文歌曲、英文电影、新闻和广告等西方本土事物,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学会用英语来思维。英文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欢快抒情的节奏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能够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听英文歌曲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产生对英语听力的亲近感,还有利于教师因势利导,用地道的语言构造形式解析抽象的词法、句法,让他们知道提高口语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学习和怎样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在电影、新闻和广告中,我们常常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经常观看可以让自己融入其中,思维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三、结语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技能,也就是俗话中所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训练英语听说的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大量听、大量背,不断模仿,这是纯熟掌握一种技能的根本诀窍。一个完全没有听过英语的人,不可能突然有一天拥有良好的听力,一个偶尔说几句英语的人也不可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英语听说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王绍斌.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2,(5).

[2]张馨月.影响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VOL36.

上一篇:自主学习中心的功能与应用 下一篇:学会从生活中感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