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快弓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10-03 05:07:52

浅析二胡快弓的发展历程

摘 要:二胡的各种技巧经历了从萌芽、发生、发展到繁荣的嬗变过程,其中快弓技巧有着标杆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光明行》《三门峡畅想曲》《战马奔腾》三首代表性的曲目进行解析,试图归纳、总结二胡快弓三个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以期为二胡艺术的继续发展和持续繁荣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二胡快弓;发展历程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拉弦乐器,相传是古代胡人的乐器,所以被称为“胡琴”,又因只有两根弦,又被称为“二胡”,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二胡众多的演奏技巧中,快弓最具代表性,它是检测演奏者技术含量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作品深浅程度的砝码。二胡快弓的技巧发展能够代表时代的发展,推动其他演奏技巧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二胡音乐的创作。本文基于对《光明行》《三门峡畅想曲》《战马奔腾》三首代表性曲目的浅析,试图归纳、总结二胡快弓三个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以期为二胡艺术的继续发展和持续繁荣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1 以《光明行》为代表的发生阶段(1915年~1949年)

二胡发展至今已逾千年,在民间、军旅、宫廷中流行,成为雅俗共赏的弦乐器,长期为伴奏之用。1915年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第一首二胡作品《病中吟》问世,标志着真正有结构、有主题、有一定技法的二胡独奏曲从此产生。这彻底改变了二胡的“叫花子”地位,我国二胡音乐的创作新时期也由此开始。

刘天华先生早期的作品主要表现忧虑、痛苦、激愤、彷徨的情绪,弓法多为慢弓,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旧中国的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处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困苦,温饱问题无法解决,艺术发展相对滞后,音乐形象不可能欢快流畅。

而《光明行》的产生,改变了原有作品的苦闷情绪,更注重在号召、团结、追求、奋进等方面表现中心思想,弓法变得欢快而激进,曲作者对弓法的力度要求已基本奠定了二胡快弓的形成,这是二胡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光明行》创作于1931年,表达了人民渴望社会进步与追求光明的决心,将激情振奋的情绪融入创作之中,深刻反映了人民对光明的美好期望。这是一首少见的进行曲风格的器乐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器乐作品,其创作之源是刘天华先生为驳斥某些外国人“中国音乐多缠绵无力,萎靡不振”的说法。乐曲独特的进行曲风格,表现了爱国者追求进步、赞颂光明的进取精神。音乐结构具有复三部曲式的特点,包括引子、四个段落和尾声,共六个部分组成,除引子外,其余五个部分各包括两个完整乐段。[1]“以来,革命潮流汹涌,原有的一板一眼、娓娓道来的缓慢节奏的音乐氛围已远不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时代呼唤快节奏,人们期待光明,二胡的快弓便应运而生了。

《光明行》引子是连续四小节内弦的空弦顿音,演奏时需要由弱渐强,模拟由远至近的行进步伐,而后第一段,是两个由强渐弱的连顿弓乐句开头,顺势引领后续旋律,激昂向上,通过模拟军鼓、军号的节奏律动,来表现人们勇往直前、铿锵有力走向光明的气势。时至今日,我们重新诠释《光明行》,它还是那么“光明”,极富时代性和思想性,不得不佩服一代宗师、音乐巨匠的伟大创作。

除《光明行》外,刘天华先生的《空山鸟语》(1918年初稿)和《烛影摇红》(1932年)等作品也运用了快弓技巧。《空山鸟语》节奏欢快、快弓运用充分,第一段是快板段,每分钟126拍,比《光明行》每分钟快6拍,旋律的强弱起伏、换把动作的敏捷以及泛音位置的准确把握等方面,将音乐的意境和鸟儿喧闹的艺术效果表现得生动形象。快弓演奏飞流直泻,畅快淋漓,既不拘泥于乐谱,又不陷入自然主义模拟的俗套,右手快弓及左手特殊演奏技法的有机配合,足以将表现力丰富、最接近人声的二胡的演奏风格表现到极致。

当然,这个时期的二胡快弓与后阶段的快弓,在技术难度上和速度上是不能比拟的,但在那个时代,能有如此的进步,通过追求、探索二胡的技巧来彰显时代风貌已经难能可贵了。

2 以《三门峡畅想曲》为代表的发展阶段(1949年~1976年)

时展到解放初期,新中国的成立对文化艺术变革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比赛出现了大量的新作品,如刘文金作曲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赵震霄、鲁日融编曲的《秦腔主题随想曲》,黄海怀作曲的《赛马》,鲁日融作曲的《迷糊调》等,此外,还涌现出许多新颖的演奏技法、风格及优秀的演奏人才。

《三门峡畅想曲》是刘文金1960年创作的,全曲体现了刘文金在传统音乐和作曲理论方面的深厚功力――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如自然跳弓、快速跳把、频繁转调第一次应用到了演奏之中。这远远超越了刘天华作品保持了三十多年的技术难度记录。二胡音乐的创作被推向了专业化的高度。

《三门峡畅想曲》反映了年代的时代背景――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上下积极响应修建水库,生动描写了三门峡水库工地上工人们紧张而又欢愉的劳动生活。这首纯创作的乐曲,丝毫没有“为技术而写,为技术而奏”的痕迹,在曲式、调式调性的布局,音乐形象、技巧等方面,都有着划时代的创新,大幅度提高了二胡的演奏技术和表现力,不愧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二胡音乐发展的里程碑。

以《三门峡畅想曲》为代表的同阶段作品还有《山村变了样》《金珠玛米赞》《小花鼓》《喜送公粮》《喜唱丰收》《奔驰在千里草原》等,这些作品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二胡音乐的曲库,不禁让人惊叹:二胡还可以演奏得这么快。可以说,这一届的二胡比赛是推动、普及二胡的一次进军号,国人掀起了学二胡的热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二胡的创作手法、演奏技巧、演奏速度、两手配合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奔驰在千里草原》抛弓、垫弓演奏技巧的出现,《喜送公粮》左手拨弦和《赛马》右手拨弦的出现,都是在快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个时期二胡快弓的技术程度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曲目与曲目之间、流派与流派之间,百舸争流,一片繁荣,这为日后的成熟阶段奠定了深层次的基础。

3 以《战马奔腾》为代表的成熟阶段(1976年“”结束至今)

1976年“”结束,全国人民欢天喜地。陈耀星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问世,这时快弓技巧的发展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

《战马奔腾》创作的问世,打破了二胡原有的只能演奏单音的传统,演奏者通过弓毛、弓杆与琴弦的配合,使原有的每一弓只可以演奏几个音,发展到一弓能演奏多音,且速度加快,将战马的嘶鸣声表现得真实而贴切。《三门峡畅想曲》《奔驰在千里草原》这类作品的快弓程度,已远不能满足《战马奔腾》的演奏需要,得益于新的快弓技法,使《进行曲》在作品中更富气势,铿锵有力,特别是引子部分。乐曲激昂的情绪、雄伟的气势、紧凑的结构,一气呵成,用来表现战马嘶鸣、万马奔腾,以及展示冲锋、厮杀、呐喊等生动的战斗场面,使演奏力度明显增强,更富新意,这与二胡制作工艺上琴弦材质的更新、加粗及弓毛数量的增多有着密切关系。快弓速度与力度有机结合,成就了《战马奔腾》这样一首积极奋进、气势浩荡的优秀作品,这时还有谁会相信二胡只是一件“哀乐乐器”呢。

《战马奔腾》全曲贯穿了快、气、清、真四大要点,其独特风格自始至终都突出了“快”字。如果说此前的快弓只是片段性的快,那么《战马奔腾》便是连续性的快,这是这个时期快弓最大的特征。随着情绪的推进,速度有增无减,张力明显,尤其是连续十六分音符乐句都有一定的冲力,使之成为“音流”而直泻于九天之上,这时表现出来的音色也明亮清脆,一反往常的暗淡无力。快弓发展促进了二胡制造业的发展,由原来的牛筋、蚕丝弦到现在的金属弦,由原来的简易弓子到现在的马鬃毛制的弓子,使二胡形制逐渐发展并趋向稳定。

《战马奔腾》中运用了几种新的演奏技法:大击弓、双弦快速抖弓和飞弓,皆是在快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大击弓,是陈耀星新创的模仿马蹄声的演奏技法。双弦快速抖弓,是借鉴了琵琶演奏法的“双弦推拉”、“绞弦轮指”等技术,发明并运用的一种新技法,用于模拟展现练兵场上千军万马、刀光剑影、人喊马嘶冲锋陷阵场面的音响效果。飞弓,即快速连顿弓,这种弓法与小提琴演奏技法中的“飞跃断弓”相似,大多是运用弓子的自然弹性,在一弓之内快速地奏出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极为短促的音,用来模仿马嘶鸣后的喷鼻声,内弦上的飞弓多以拉弓起,跳音快速且清晰,在外弦上也可以演奏,但用得较少。[2]这个时期的作品,在技巧运用方面改革创新的力度最大,也是非常成功的。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移植作品出现。有从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音乐作品移植而来的二胡曲,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有对外国音乐作品进行移植和改编的作品,如《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野蜂飞舞》、《查尔达斯》、《霍拉舞曲》、《吉普赛之歌》、《无穷动》等。

中国民乐二胡与西洋乐小提琴同属拉弦乐器,分别是中西乐队中的灵魂,所以将小提琴曲移植成二胡曲相对匹配。但小提琴四根弦,而二胡只有两根弦,用两根弦内外线形上下把位的快速演奏,增加了作品在速度、力度、节奏、音准等方面的难度,这时,快弓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多的是两手配合及音色节奏的准确控制。《无穷动》一曲,从头至尾长篇幅的十六分音符、频繁不断的上下换把、变化音,速度保持下的强弱对比处理、左手敏锐高超的演奏技巧、手指松弛富有弹性的按弦、右手的快速运弓、左右手快速而默契的配合等方面,都将快弓带来的技巧发展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小提琴来说,在当时的西方已经形成科学而规范的演奏体系,将小提琴的发展技巧及作品运用到二胡上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二胡音乐的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没有快弓,谁可以用二胡演奏这类作品?二胡技巧与技法又怎会发展得这么快?因此,快弓是带动其他技巧发展的关键。

4 结语

快弓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二胡新技法的产生与发展,这与作曲家勤于研究、忠于探索,将西方音乐风格与我国民族音乐有利结合是分不开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前进中发展的,从《光明行》到《战马奔腾》用了60年的时间,二胡的演奏技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当中最令人欣慰的是,演奏家在研习快弓的同时,又派生出“抛弓、垫弓、大击弓、双弦快速抖弓、飞弓”等技巧。快弓发展到今天,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它的发展趋势。将来还会产生何种新的技巧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快弓技艺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进步,同时快弓也是催生其他技巧产生的源头。

参考文献:

[1] 施维.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解读与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148.

[2] 陈伟.二胡――中国国粹艺术读本[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132-138.

作者简介:于腾腾(1989―),女,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理论,壮族马骨胡艺术。

上一篇:文化产业管理教学改革与服务地方经济 下一篇:单轴定位仪控制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