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设计

时间:2022-10-03 04:31:01

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设计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高职学生能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社会实务问题是教学评价的归宿。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评价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应该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式下设计好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经济法课程;工作过程;教学评价

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标准是促进经济法课程目标实现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管理调控手段,同时也是检测高职学生经济法课程的学习效果与能力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应重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经济法理论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经济法实际应用能力与对经济法律事务的事件处理能力。

一、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评价机制与高职经济法课程目标相悖。目前,高职经济法课程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闭卷形式为主;对教师而言,基本上都是表格与一次性结果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限制了经济法授课老师在考核评价方面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关键在于还严重忽视了高职院校之所以开设经济法课程所追求的应用能力教学目标。这种评价考核机制必然引导高职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经济法概念与法规来应付相应的考试,基本上脱离了经济法的实际法律实务问题,严重地与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相悖。考核评价的结构公式化,高职学生的最终成绩由日常成绩积累与期末考试成绩获得,教师教学好坏的评价也以此为基础作为衡量标准。

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评价简单化。对高职学生注重记忆力,反而对经济法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几乎没有关注。这种简单的评价导向,对教师与学生都已经造成只注重考试成绩,因此必然导致只注重结果而不关心学习运用经济法的整体过程。目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评价仍然局限于单一的经济法教材所述与相应的课堂所授,因此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的倾向,重识记知识,轻经济法应用知识的考核与科学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经济法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设计的关键

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实施过程性考核。高职经济法课程的主要特征应该是表现为“行动导向”。经济法课程的考核模式如果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并将相关的考核手段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经济法课程的评价可以以工作任务为单元,针对教学与实践过程逐项考核。针对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完成经济法课程每项工作任务之后,经济法教师与班主任可以对相应的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高低给予评价与认定。对经济法课程教师而言,在过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同事、家长与学生对相应教师的整体综合评价。双方过程评价与考核的关键在于每次课的过程均要确定教学目标与过程阶段任务,并设计好过程教学的考查与检查。

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评价的要求。评价与考核的内容应该尽量全面化,为真正提高高职经济法人才的培养素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评价的要求以人为本进行整体性评价。在对高职学生课程学习与高职经济法教师施教的考核内容设计方面,就自然不能局限于课堂与书本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简单的评价,而应该考核双方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教学与学习能力、质量、合作、个人综合素质与社会生存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型教学提倡经济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好导演角色,从容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有序地参与过程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力争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三、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设计方向

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评价设计。推进经济法课程进行项目化任务过程改革,应该能够促使教师与高职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不断加强与经济法律实务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在推经济法课程教学整体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分解任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自然就有章可循。高职学生在学习整体过程中,通常要完成每一项教师导演的工作任务,而且通常必须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促使让学生主动接触未来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学校设计项目化改革的教学实践内容,力求以教学工作项目为主要载体组织经济法教学内容,相应地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上逐步改变传统的方式,大力推行以能力评价为中心的教学课程评价方式,尽量推进锻炼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动手能力与激发创造力。

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机制设计。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最终需要通过合乎理性的评价机制来进行检验,通常不同的评价机制对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评估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论,同时也会对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产生不同的倾向性与指向性评价。目前的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的评价机制必须进行改革,主要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期末考试闭卷或开卷相应的考试,改变试卷的单一题型与刻板的评价方式。应该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性技能为指引,不断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但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也不能跳跃太大,应该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接收能力与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应该加入辩论、模拟法庭、分组讨论交流、平时表现、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等设计,并辅之以合理的评价指标内容设计,引导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高职经济法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设计关乎培养综合型应用性人才的成效评价,因它事关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指引方向。教学评价设计应与经济法专业的实践性相契合,对学校教学质量为主的评价考核机制应改变传统评价的方式,引导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颖丽.高职经济法精品课程教材改革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28

[2]陈雪娇.过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9

[5]蔡斌.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微[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16

基金项目: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3年立项课题,项目编号:KJ201340,课题名称: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

朱昀(1981-),女,硕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方向。

上一篇: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下提高冶金企业思想政治工... 下一篇: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