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生良好外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10-03 02:25:37

浅谈大学新生良好外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摘 要: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培养良好外语学习习惯的现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介绍了习惯的作用和影响,指出大学生的外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大学新生应养成的良好外语学习习惯及培养这些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新生;外语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48-03

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然而,一个人不可能终生都在学校接受教育。步入社会后,是否仍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与他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大学时期的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对大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而学习习惯则是学习能力的基本保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语是学习科技文化,获取国外信息,进行国际经济、文化等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极为重要。在报刊、杂志、书籍中经常见到涉及习惯培养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大多主要是讲述儿童、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对大学生学习习惯,尤其是大学生外语学习习惯方面的系统研究几乎是没有的。本文着重谈谈大学生良好外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习惯的作用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现代汉语词典,2006]。《新华字典》中写道:习惯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新华词典,2001:1057]。就个人而言,我们说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学习习惯指后天逐渐养成的与学习行为方式有关的习惯。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练习或重复而逐渐养成的能够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外语有益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肖恩·柯维指出,“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柯维,2002:14]。好习惯造就好结果,坏习惯酿成坏结局。古往今来,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有良好的习惯。这些成功者并不一定天生就智力超群,比其他人聪明,正是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让他们技能纯熟,训练有素,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成功者也并不一定就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良好的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并让他们更有效率、更具条理。

人们常说,积习难改。的确,习惯不易改变,因为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中。习惯形成的时间越长,就越难以改变。但是,难以改变并不等于说习惯是不能改变的。人要比他自己的习惯强大得多。萨穆尔·斯迈尔(Samuel Smiles)曾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柯维,2002:20]。连续反复重复你想养成的动作,这一动作就成为你的习惯动作。可见,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

学生学习的优劣,取决于智力因素和由学习动机、意志、习惯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超过智力因素,而学习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又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它是一个人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建立起来的知识银行,知识资本储备越雄厚,以后收获的利息就越多。现代社会已经跨入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从知识银行中受益,终生享受它给予的利息,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产生极高的附加值。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地影响学习效果。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就像借了巨额高利贷,它将拖累人一辈子,令人落伍、沮丧、自卑,甚至成为被社会遗弃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其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外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尤其是刚刚经历了高考洗礼的大学新生,身上还深深刻着中学时代学习习惯的烙印。一是对教师依赖性大,学习自主性差。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大学里除了必修课以外,还有大量的选修课、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空间。然而,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大量的各类随手可得的“资料”,以及教师事无巨细地讲授,在学习中他们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习惯了中学严格管教的新生们对大学里宽松的环境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自主地利用和把握学习条件和机会。于是,多数大学生仍保持着中学养成的学习习惯,老师要他学什么他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作业留多少,就做多少,不留就不知道干什么。学习被动,自主性差,只是按照老师的讲授计划和教学要求亦步亦趋。二是学习目的大多仍是为了考试。对考试的关注程度远胜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关注。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的就不学不练。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动机以及目前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养成学习外语时只停留在对外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识别、理解的层次上,造成学生可理解的、知道的外语信息(词汇、语法规则)远大于其所能实际应用的部分。这种应试教育下的学习习惯培养出的“学习尖子”和“考试高手”。他们只会按常规行事,死记硬背,照搬书本,缺乏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很难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学教育不同于初高中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部[2004]1号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高等教育法》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渴求都使得学生外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上一篇:中小学图书馆为国学教育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下一篇:论“课程目的”的实践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