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及服药后的护理

时间:2022-10-03 02:06:24

浅谈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及服药后的护理

摘要:中药汤剂的服药是否得法对疾病治疗的疗效有很大的影响,中药的作用和辨证施治有着整体的关联,它与患者的病变部位、汤剂的类型、服药的温度、服药时间、服药的禁忌有密切的相关因素。本文探讨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的方法及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汤剂 内服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76-02

中药汤剂的服药是否得法对疾病治疗的疗效有很大的影响,为减少中药汤剂的服药不当导致患病时间延长而增加患者的负担和痛苦此类现象的发生,针对如何掌握正确服用汤药的方法及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护理方法,在此做些探讨。

1 中药汤剂的服药方法

1.1 一般药物。应将一日一剂分2~3次等量分服,上部疾病,尤其是咽喉或呕吐病人或服潘泻叶、胖大海等。应指导患者频服:将一天的量少量多次服用。急危症的抢救治疗,应将一剂药一次服下。治疗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败血症等要连服。如《汤液本草》所记“药气与食气不保欲相逢,食气减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又在其中也”。

1.2 中药服用温度。

1.2.1 温服。一般汤剂宜温服,特别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

1.2.2 热服。急症用药、寒症用药宜热服,属寒者热之,以助药力。发汗解表必须热服,服药后加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发汗;真热假寒,宜寒药热服。寒性病宜热服;行血脉通经络者宜热服;除烦止渴祛暑之剂宜热服;解表药宜热服;理气活血化瘀解表补益之剂宜热服。

1.2.3 冷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属“热者寒之”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之剂宜冷服。

1.3 服药时间。按照中医的昼夜阴阳消长规律,服药时间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以及副反应的有无与大小。

1.3.1 一般于饭前及饭后1~2小时服用。病在上焦的(心肺部)宜饭后服;病在下焦(膀胱)宜饭前服。古代医学家对此甚为重视。据《本草纲目》记载“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日,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1.3.2 急性病、热性病及时给药,可2小时服一次,必要时采用频服法,使药力持久能起到防变邪的作用。

1.3.3 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宜睡前服,安眠药应睡前半小时服用。调经止痛汤药要在月经来临时服用;治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解表药宜即时服。

1.3.4 治咽喉疾患药宜不拘时间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迅速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稀释痰液,便于排痰。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不拘时服。

1.3.5 健胃药饭前服,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制酸药宜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

1.3.6 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或半空腹用,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给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效果。治疟疾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2 中药内服的护理方法

2.1 解表类药服法与护理。解表类要应温服,服药后应被,并进热开水或热稀粥,发汗以微汗为宜,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阴亡阳。患者应避风寒,禁冷敷。服用解表发汗药时,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如复方阿司匹林、以防汗出过多而伤阴。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物。

2.2 泻下药的服法与护理。泻下药一般空腹服用,易于耗伤中气,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服,体质虚弱及妇女胎前产后均慎用。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泻下药,应睡前服。腹泻下药后,往往有大便次数增多,并可有轻微腹痛,一般便后腹痛即消失,应事先告知患者,要注意观察大便的质、量、次数等变化,对服药后腹泻较重者,应随时观察以免虚脱。

2.3 清热药的服法与护理。清热药类多属苦寒,服药期间应注意病情变化,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宜饮食清凉之品忌辛辣油腻。

服药后不宜过度劳累,病人应心情舒畅,以助药力顺达。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

2.4 理气活血药的服法与护理。理气活血类要多辛香燥烈,以丸散剂多见。多走串通行,易于耗血、动血,虚证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及月经过多、孕妇应慎用或禁用。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之品,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

2.5 温里类药服用方法与护理。服药期间宜保暖,防止风寒侵袭。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忌食生冷寒凉之品。温里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损者慎用。温中祛寒药用于久病虚证,药力缓,见效时间较长,嘱病人要坚持服药。服药期间观察病情若见脘腹疼痛拒按,柏油便或吐出咖啡样物,面色无华,脉细,胸闷气短,大汗淋漓等危重证候,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相应急救准备。脘腹满闷及呕吐频繁或呕吐蛔虫者均不宜使用温中补虚药。气虚自汗者服药后宜静卧,慎当风受凉。实热内结、湿热积滞、阴虚血热等而致腹痛者忌用温中补虚药。服用温经散寒药,应注意保暖,尤以四肢及腹部切忌受寒。如见舌红、脉数的关节肿痛、月经不调等,则不宜服用此类药物。服药期间出现咽喉疼痛、舌红、咽干等症状时,为虚火上炎,应及时停药。危重昏迷病人服用回阳救逆药,可鼻饲给药。

2.6 补益类药的服药方法与护理。补益类药应空腹服用,服后稍事休息,以利药物吸收。补益药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一般多制成丸剂、片剂、膏剂。外感期间不宜使用补益药。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辛辣、生冷及纤维多不易消化食物。

2.7 安神类药的服法与护理。安神类药应于睡前半小时服用,病室要保持安静。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好精神护理,患者在睡前消除紧张、激动情绪,保持平常心态。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忌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性食物,晚饭不宜过饱。矿石、甲壳类的安神药,质地沉重,易伤胃气,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弱者更须慎用。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正确掌握服用汤药的方法和服药后护理方法对提高药物疗效及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多观察总结,以提高中药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梅全喜主编.《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 张廷模、肖丹主编.《中药学专业知识》

上一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方式探... 下一篇: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效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