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03 01:25:53

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 要: 本文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 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其核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开放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学习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大胆交流,善于创新。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提供自主学、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10.9÷6.2(保留两位小数)时,教师不做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思考,要保留两位小数,必须除到小数后第三位;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保二除三”的思维定势,除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后,通过比较余数是否达到除数的一半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而直接确定商约是1.76。这样,学生在学校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发挥表扬的鼓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的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完善时,下课后教师和他一起讨论;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二、开放的思维方式,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不仅能提示客观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提倡解题思路的多、新、奇、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1.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奇的解题思路。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就让合理的猜想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想、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教学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四个同学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八戒、沙僧,他们要分西瓜。孙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八戒听后立即说:“西瓜是我摘的,不行,我要吃,至少也要吃。”聪明的悟空听后,立即切了大的西瓜给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西瓜时,贪吃的猪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疑惑不解。是大呢?还是大?……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寻找答案。通过交流、讨论、争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答案。在这段绘声绘色的情景表演中,学生全身心参与,化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2.让学生在“变通”中学习巧、活的解题思路。优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可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由正及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变通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如解答这样的一道题:求100以内不能被7整除的各数的和。如果一一列出,再来求和,显然比较麻烦;如果变通一下题目,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先求出100以内被7整除的数的和,再从5050(1加到100的和)中减去,求解就方便多了。

3.在求异中学习多、优的解题思路。我们应彻底改变那种给每道题都事先人为地确定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的做法。代之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唯书唯上的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放的教学内容,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创新的思维方式,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走出课堂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圈子,改变课堂教学老师为主体,“满堂灌”的现象,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教学内容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囿于大纲中的内容有所突破。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后,我让学生把火柴盒的内盒展开,观察它的平面展开图后,出示这样一道题: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铁皮,请你把它做成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形无盖铁皮盒(铁皮厚不计容积越大越好),这个铁皮盒的最大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能用割补法找到解题方法。虽然这些内容已超越了大纲要求,但学生从中获得的潜在只是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是值得的。

2.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只是利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是一种崭新教育理念的形成。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大胆改革,勇于实验,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造就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浅析网站建设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