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引导文法教学,实现学生素质提升

时间:2022-10-01 08:58:42

采用引导文法教学,实现学生素质提升

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极大的认同,这种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表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该教学法着重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引导文教学法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旨在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倍受国内外职业教育界推崇。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个同生产岗位对接、实现产教融合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在“通过微型数控铣床的制作实现机电专业真实岗位项目教学”的课题中,采用了此方法进行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通过引导问题,学生对一个复杂的工作任务流程进行策划和操作,独自制定计划,执行工作并对成果进行检查,最终实现了有效教学。实践证明,引导文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引导文教学法的内涵

引导文法是一种经过处理的指示性方法,是指导受训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很好地运用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准备及执行过程中。该法的优势可以在教学任务目标设置上得到很好的表现,因为它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同样在项目的处理中,也可以很好地运用引导文法。引导文法是以全面的行动为基本的,受训生独立制定学习计划,执行工作并对成果进行检查的教学方法。

引导文法实际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其特点是具有明确的任务和引导问题,核心是提出引导问题。通过核心问题的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引导文所给出的重要信息(如专用图纸、操作手则、使用说明书、教科书、电工手册、图表、书籍、技术文献、标准表等),独立思考和解答,找出完成工作的方法,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检查自己的成果。因此,有人也将这种方法称为“引导问题法”。

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有所改变。教师结合实际,重点集中在开发引导文、布置学习任务并准备相应的引导文资料及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则根据引导文及相关资料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和实习任务。

引导文法将培训中的任务提出和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见图1)。

引导文法这六个步骤,从开始就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使他们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独立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引导文教学法具有开放性、自适应等特点,可以适合不同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进度。该教学法在鼓励优秀学生和先进生的同时,也不放弃滞后生,这点与课堂教学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不同。所以引导文法可以提高各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特征

1.引导文是引导文教学法的基础和中心

引导文是该教学法必备的教学文件。因而它的编写是该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这就使教师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引导文的开发和教学的准备上。对教师的要求是:

(1)提前准备工作任务;

(2)关注各个工作小组;

(3)解释说明工作任务;

(4)帮助解决难题;

(5)针对问题提供意见;

(6)调解冲突;

(7)评估最终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清楚地了解应该完成哪些工作,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对学生的要求是:

(1)接受教师布置学习和工作任务;

(2)独立处理信息;

(3)正确评估自己的工作步伐;

(4)正确评估自我的能力、技能和知识,规划自我的学习目标;

(5)全面地,创造性地规划工作;

(6)独立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

(7)独立执行工作计划;

(8)自我检测工作成果;

(9)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10)加强团队精神。

引导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学习目标:通过该教学项目,学生应完成什么工作,应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引导问题:学生在引导问题的指引下主动、独立地学习,制订出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对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和评估,即怎么干。

信息来源:为学生指出获取有关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导文还可以附带技术说明书、工作计划表、材料明细表、工具需求表、成绩评定表、图纸等必要的资料。

2.“引导问题”是引导文教学法的核心

引导是教师组织学生在完成某一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一种正确的思维导向和沟通师生情感的方法,是指引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秘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关注首尾环节,并不代表就放任学生任意学习。当学生能够正常进行学习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见证者和引导者,不应在过程中随意介入,而是将问题记录下来,最后总结反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切实掌握“会学”的本领。

3.强调自我评价是引导文教学法的主要特征之一

通过自我评价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引导文教学法在《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准备和资讯

在这一阶段,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其次要讲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最后要给学生引导性问题和信息材料的具体来源,如书籍、杂志、具体网站等。

引导问题是引导文的核心组成部分,设计引导问题是引导文教学法的首要环节。以引导问题作为关键线索,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系统地引导并激励学生自主地搜集整理信息,借助已有的材料弥补所出现的信息空白,找到正确的结果,教师也可通过简短的解释来补充所缺知识,完成信息源的汇总。例如,在《数控系统的连接》任务的学习中,设计的引导问题是:①数控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在试验台上找出它们。②按照电路图和接线图进行各部分装置及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写出接线步骤。③按照本任务书上给出的调试要求进行调试,写出调试步骤及最终结果。这样三个问题就把主要内容和操作的关键点概括出来。学生通过这三个引导问题,就可围绕主题任务完成具体操作步骤的自主学习。

2.制定计划

这一阶段,学生要明确认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提供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工作任务表或计划工作流程(计划表)。这是一个学习小组团队合作讨论的过程。讨论是引导文教学法的核心特征,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弊端,作为学习过程个性化的一种途径,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同伴讨论交流中获益。通过团队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激发其对团队高度负责的奉献意识;同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起和组织活动、协调和管理进度的能力;与团队内外人员交际和沟通的能力。激发一场持续活跃而有实际意义的讨论,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讨论缺乏质量,流于形式而陷入假讨论的误区。

接到计划任务书后,同学们按照教师分配组成3~5个学习小组,开始进行积极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制定出工作计划。比如:

(1)先自学课文中的有关引导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2)按照图纸明细表中给出的电器装置或元器件名称,在机床接线板上找出各部分需要连接的电器装置或元器件及接线端子;

(3)对照原理图和接线图进行接线;

(4)进行线路检查(写出检查步骤);

(5)系统调试(写出调试步骤)。

3.决策

决策是前一步工作的延续,是教师进一步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任务计划能否按照计划方案进行实施的关键所在。学生将制定好的工作计划交到教师处进行初步评估,随即根据评估意见开始对各组学生所做的计划进行重点讨论,之后再拟定最终可行方案。首先看学生所制定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符合现有硬件条件,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等。比如,在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数控系统的连接》的学习中,学生制定的计划表中常在“电机强电电缆的相序、变压器进出线的方向和顺序”方面出现问题,教师就需要对照主题任务书与工作计划书引导学生讨论修改。

4.实施

根据师生共同讨论拟定的最终计划,学生分成3~5组开始独立完成计划的每一个环节。小组团队成员之间又各有分工,有些学生在教室里画接线图,有些学生写操作流程,有些学生到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可先提交到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必要时教师在其中及时加强指导,使学生能够克服实际困难,按计划决策步骤来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当观察者、帮助者、咨询者、陪伴者,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确保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安装及接线,并按操作步骤完成操作记录表的填写。

4.试车

自检

接线及接线端子处线号不正确,导线接点不牢固

通电试车

是否征得老师同意通电。试车是否成功。试车运行过程中若发现有异常现象

5.检验

检验是引导文教学法的基本要素。当学生借助引导问题和文献,完成了工作任务,便可以得到教学项目活动评价表,用于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评价表中不仅包含着每个引导问题的答案,还包括对其他工作的想法和展望。通过检验,进一步完善信息源的汇总,通过信息的归档、再利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数控系统的连接》的学习中,笔者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项目活动评价表,评价内容的其中一部分就是线路检查和系统调试的方法,让学生借鉴,这样进一步完善线路检查和系统调试操作方法的理解掌握。

6.评估

让学生进行任务成果展示,开展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教师以建设性的、带有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进行反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学习行为和结果。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的一个循环。评估是经验的交流,不是单纯给出成绩,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经验。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科可只展示成果,但是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成果展示之前还要进行操作过程的展示。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但有成果展示,还须有操作流程的展示,以便对学生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价。

四、引导文教学法的几点反思

1.对引导问题的一些要求

(1)引导问题应与相应作业要求匹配;

(2)引导问题应激发自主学习;

(3)引导问题要激发自主思考能力;

(4)引导问题要指出难点;

(5)引导问题应帮助引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6)引导问题必须适应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群体;

(7)引导问题必须要点详细并容易理解;

(8)引导问题要设计为可以自主去完成;

(9)引导问题的设计要兼顾工作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

2.设计引导问题时需要把握的原则

(1)不要设计简单的是非性问题,即只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

(2)不要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要让设计出来的问题必须依托于给出的资料信息源的知识来解答,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问题可以起到激励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作用;

(3)在设计的问题中不能含有问题的答案;

(4)设计的问题应该针对相应的工作步骤,同时注意,这些问题不要过于宽泛或者容易产生歧义;

(5)不要设计过于复杂或过于综合的问题;

(6)在设计问题时要避免不容易理解的措辞,用词和造句都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

(7)设计的问题要包含学生所学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加深;

(8)问题中不要使用陌生的专业词汇,而应该包含所有明确在教学资料里面出现的并且跟信息资料源的知识对应的词汇;

(9)不要设计跟完成相应工作步骤无关的或者关联很少的问题。

以下的引导问题是不合规范的:

(1)“是”或“不是”这样的选择型问题;

(2)过于简单的问题;

(3)包含答案的问题;

(4)过于宽泛的问题;

(5)有歧义或有多重理解的问题;

(6)过于复杂/综合的问题;

(7)不易理解的问题;

(8)没有考虑已学知识的问题;

(9)含有陌生专业概念词汇的问题;

(10)偏离主题的问题。

3.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导演,引导学生去自主完成任务,通过思想交流与激励等多种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自助,使学生不致于进入误区。二是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地了解教材,还需收集最新、丰富、实用的教学材料,准备颜色各异的卡片、各种色笔、图钉、白纸、白板、幻灯片、课件等,为小组讨论等提供辅助。

上一篇:基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中职客户信... 下一篇: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在中职服装英语校本教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