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3 12:46: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收集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两组的外周血PH、血气指标、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可解除患者的呼吸抑制,改善其呼吸循环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治疗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2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03-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主要特征为气道功能受限,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以及肺外各器官功能的损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极易产生低氧以及高碳酸血症,死亡率较高[2]。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具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分析了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旨在探讨无创通气用于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肺病科及ICU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在56-77岁之间,平均为(67.7±8.9)岁。患者均符合COPD以及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疾病史以及精神疾病家族史、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均具有无创通气相关指征,均无肺大泡、气道阻塞等机械通气的禁忌症。患者均自愿参与并能够配合本研究,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随机均分成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予以综合性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止咳化痰、平喘、抗炎和抗感染治疗、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缓解支气管痉挛等,并予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无创通气治疗。呼吸机选择Synchrony呼吸机,以口鼻面罩进行通气,通气模式为BiPAP,常规固定面罩后行正压通气,设定为S/T模式,预设呼吸频率在13-17次/min之间,吸入氧浓度设置为30%-45%之间,吸气正压初始值设定为8-10cmH2O之间,初始呼气正压设置在4-5cmH2O之间,并根据患者的PaCO2、SpO2以及潮气量合理地调整吸气及呼气正压,通气治疗时间控制在4-18h/d之间,并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地调整各参数。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维持其呼吸道的通常,合理吸痰,并确保抢救器材及药品随时齐备,以便对突况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带机以后的咳嗽、咳痰、神志、生命体征以及动脉血气变化等,同时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停机间歇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评价。显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完全缓解或者基本缓解,动脉血气指标均恢复正常,精神症状均完全消除;有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所好转,精神神经症状基本消除;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或者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的数据均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均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均以X2检验,P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

2.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21.4±5.3)d,对照组为(28.8±7.4)d,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血PH、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的血气指标及血PH无明显差异(P>0.05),结束治疗后,两组的PH值、PaO2以及SpO2均显著提高,PaCO2、HR及RR均显著降低(P

3 讨论

COPD是一种因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所引起的一种进行性气流受限疾病,且其气流受限具有不可逆性,患者常存在肺功能进行性的减退,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及劳动力。COPD以及造成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之一[2]。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生理及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通气不足、动静脉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及耗氧量增加等,可抑制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反射性呼吸兴奋,进而导致缺氧加重以及CO2潴留等[3]。临床实践研究证实,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并控制高碳酸血症,有效纠正患者的呼吸性酸中毒等,还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主要是利用呼吸机可对患者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并增加其通气量,从而降低耗氧量,缓解其呼吸肌疲劳。同时也可减少CO2的生成,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此来对抗内源性的呼气末正压,可促进CO2的排出,从而快速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并减轻CO2的潴留,有效缓解各项症状[4]。

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疗效,但由于患者的呼吸较为浅表或者其在潮式呼吸时往往存在触发不良,因此在通气中应选择自主通气/令通气的通气模式,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呼气压力,以选择潮气量变化,从而使潮气量能够尽快达到4-5ml/kg[3]。对于昏迷患者,应及时合理的吸痰,并注意清除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其呼吸通畅[5]。在治疗全过程中,还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以消除其不良心理,从而更好地接受并配合治疗,并促进其康复。同时,应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且干净整洁,加强口鼻咽腔护理,以免发生感染,做好各项急救准备,以便随时处理突发状况。此外,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予以高蛋白、高营养及高维生素饮食,如饮食困难则应及时予以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其营养状况良好。此外,还应严格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以减少患者的院内感染率。

本研究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的外周血PH值逐渐回升并接近正常水平,外周血PaO2、SpO2、PaCO2、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显著改善,且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熊简.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6):794-795

[2] 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81-82,86

[3] 杨红辉,周妍.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含量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77-2379

[4] 张琳,钟明媚,郝明伟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16(2):81-83

[5] 冯学威,高欢,李钰等.无创正压同期治疗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541-4542

上一篇: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下一篇:冠心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