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3 12:00:52

论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行动研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行动研究是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问题的手段之一,进一步推进了课程改革。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对行动研究的概念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行动研究;教学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计划、行动、考察以及反思等环节,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英语知识。为此,本文分析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并就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明确行动研究的具体概念

王蔷教授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一书中列出行动研究的定义之后,指出:其中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Kemmis和McTaggart提出的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浙江大学教师吴宗杰曾经说过:“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

二、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

行动研究也属于科学研究范畴,具有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行动研究主要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的环节而组成的,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从当前国内外的各种主张综合来看,对于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归纳成如下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1.行动研究的基础――计划

(1)教师要有具体强烈的问题意识,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明确问题的种类、性质、范畴,以及问题的形成过程和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2)教师要深入研究和调查,最好能进入真实的现场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与材料,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前提,进行实地考察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访谈、观察、调查、录像、录音、拍照等。

(3)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也是进行行动研究的基本前提,为了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文献研究的设计与选题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熟悉这一领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所借鉴,找准研究的正确方向,从而确定具体的研究思路。在文献研究中,一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水平、深度和广度、历史和当前动态、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可借鉴的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待补充的地方等。

(4)由参与研究的人员对搜集的信息和材料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现有研究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通过讨论和协商选定主题和课题,明确具体的研究范围。

(5)对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结果预设,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针对研究课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并对假设进行验证。

(6)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主要包括行动预计可以达到的目标,在行动中试图进行改革的主要因素,如,行动的时间、步骤、过程、人员、流程、任务等。

2.行动研究的实施――行动

行动是研究的核心环节,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实施计划,对行动过程进行缜密安排,作为研究者,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践和行动,但是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要根据实际适时调整,使得行动过程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行动研究是一种基于实践而进行的研究活动,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样化研究方法,如,测量法、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验证法等,作为研究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最终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3.行动研究的修正――考察

考察主要针对行动研究过程中的背景、特点、结果进行考察,实际上,考察就是对计划的修正,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为了让考察系统变得更加客观和全面,我们倡导采用有效技术实施考察,主要的考察内容包括:行动研究的背景、对行动研究产生影响的因素、行动研究的主要过程和结果等方面。

4.行动研究的评价――反思

当研究人员对任务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对最初制定的计划和行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反思不但表明了研究第一环节周期的结束,也体现了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让行动研究始终处于不断地循环发展状态中。反思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并描述行动过程与结果;二是评价和判断,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反思基础上进行判断,并写出完整的研究报告。

总之,行动研究是一项整体性的实践过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心理学意义、哲学意义,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把握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兵转.大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5).

[2]杨敏,艾素萍.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0(08).

[3]郝建君.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02).

作者简介:秦小惠,女,1968年10月出生,副教授,就职于中国三峡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追求“有效”,须“守真崇实” 下一篇:化学新课改离不开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