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时间:2022-09-21 05:37:47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摘 要:就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随机教育;策略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蕴含着很多具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去发现契机,即时地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下面就幼儿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语言失当

语言不仅仅是信息的传输工具,更多的是人的情感,在对话过程中,“说者”要说出心声,“听者”要移情于他,然而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有些教师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的时候往往是用严厉苛刻的语言去强行制止幼儿的行为,不是命令就是训斥等等,幼儿一旦犯了错误,就会大声斥责,完全没有把幼儿当作与其平等的人来看待,更不会有耐心去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教育完全不是“体验”与“感受”的过程,师生无法达成理解和共识,更不用说让幼儿产生心灵共振了。

2.随机教育内容单一

幼儿生活活动具有生活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而这就说明了蕴含在其中的随机教育因素也是多样化的,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也是非常多的。然而,目前很多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的内容,大多数还是局限在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和纠正安全隐患的教育,把原本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了“遵守规则”和“安全教育”两大部分,这使教育活动中的五大领域与幼儿园生活活动完全割裂,必然导致随机教育内容单一化,而且还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随机教育很少面向全体幼儿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有些契机可能是由一名幼儿引起的,教师在对此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也只是“就事论事”地针对某一个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很少能够面向全体幼儿,很难发挥出随机教育的真正意义。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偏重于一对一的教育,而应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全体幼儿进行教育,让每个幼儿都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随机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随机教育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

有些教师虽然对幼儿进行了随机教育,但是并不关心是否达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幼儿是否理解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也不会有意识地去强化随机教育的结果。尤其是幼儿,他们学习知识具有不稳定性,就更需要教师对随机教育结果进行反馈和强化,否则,随机教育也只能沦为随意教育。

二、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随机教育价值观

只有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到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的价值,并树立正确的随机教育价值观,才能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重视随机教育,积极地实施随机教育,做到不失时机地抓住契机进行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与幼儿平等对话

随机教育中教师必须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幼儿的感受,真正实现与幼儿平等对话,这样才能达到彼此理解与心灵的共鸣,才能使随机教育更有效。具体做法:

(1)对幼儿要有爱心。“爱是生命的火花,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充满爱,才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张扬,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幼儿平等对话。

(2)语言要和蔼。和蔼的语言是与幼儿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用和蔼的语言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能促使幼儿呈现出自由和自主的精神。

3.与幼儿共同交流,达成理解和共识

随机教育不是教师对幼儿的规训和命令,而是要有耐心与幼儿沟通和交流,通过循循善诱,让幼儿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应该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随机教育的价值。

4.加强反思总结

杜威说:“哪里有反思,哪里就有悬念。”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去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使你拥有再多的教学经验,也不过是循环往复的重复,除非可以从经验反思中去吸取教益,才能真正的有所进步,有所改进。这就是说教师要加强反思能力,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的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幼儿园随机教育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总结:

(1)实施随机教育前。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幼儿,对幼儿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能否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能否及时地抓住教育契机,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原因在哪,应该如何去改进。

(2)实施随机教育中。教师要对自己教育中的语言进行反思,是否做到语言和蔼,与幼儿平等对话,是否能够与幼儿达成理解,是否面向了全体幼儿,是否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等。

(3)实施随机教育后。教师要反思是否对随机教育进行了强化,如果没有,那么原因是什么,如果进行了强化,那么方法是什么,是否发挥了作用,如果没有,原因又是什么等等。

总之,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去发现教育契机,充分发挥出随机教育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者简介:侯平淑,女,1963年8月出生,中专毕业,就职学校: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第一幼儿园,从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的研究。

上一篇:面向情感特征的风景图像分类研究及其实现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朗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