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02 10:52:13

应用多媒体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69-01

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下面就如何科学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 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必备的教学环节,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起注意,从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教学情境的创设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去选材,创设教学情境通常用到的媒体素材有:图片、视频、动画及文本材料等。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让学生看了一段“特种部队在野外30秒内生火”的视频: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在柴草的下面,然后点燃柴草,火在30秒内燃的很旺。老师让学生猜想,是什么原因使火这么迅速的燃烧起来?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可能与高锰酸钾有关,老师趁热打铁,演示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2 应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知识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或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必须清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应围绕教学重难点组织实施。但有些章节的重难点只靠讲述很难落实到位,而借助媒体手段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在学习“分子的基本性质”时,分子看不见、摸不着,只靠老师的语言描述,学生较难理解,特别是对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会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所以在演示实验之后,通过播放flas课件,生动形象地模拟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状况、水和酒精混合后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隙中的过程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将微观粒子的性质直观形象化,使学生顺利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3 应用多媒体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社会生活,体会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进而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同时也能贯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例如在学习“化石燃料”时,播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化石燃料的片段,通过观看,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到化石燃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了使用化石燃料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能源危机。通过这种生活情景素材的播放,学生不仅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化石燃料,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使化石燃料发挥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抑制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怎样开发利用新能源。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应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总结和反馈训练

通过PPT课件对一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再现与小结,进行反馈训练和补救,对一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和提升,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参与和挑战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合理设计课堂小结和训练形式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的主线,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能代替教师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常规手段,如:板书、实物模型、演示实验、自制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追求教学中的音像、动画效果,追求快节奏、大容量,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表达、动手、讨论等训练,让学生只成为观众和听众而失去其主体地位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的课堂互动及情感交流、教师的艺术引导依然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渠道,所有这些是多媒体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课程资源,科学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让情感教学贯穿英语课堂内外 下一篇:高中生物学教学幽默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