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我国施行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10-02 10:44:38

国外对我国施行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摘要:理论上讲,只有出口国企业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手段时进口国才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免遭损害。但是,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急剧上升。文章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反倾销;制度因素;经济利益

一、欧盟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与欧盟一直保持着良好伙伴关系,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冲突,可以看出,决定反倾销的主要原因应该在经济和制度体制上。

首先考虑欧盟现在实际情况,截至2007年1月份,欧盟的成员国已增加至27个,面积、人口、资源的丰富让欧盟的实力整体上看是壮大了,但27个国家的贫富差异是很大的,这其中不乏与中国拥有相同比较优势产品的国家,从而产生了替代效应,欧盟的四大资源的自由流动政策,共同农业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欧盟对本身贸易保护加强,从而推动了对中国的反倾销;再看一下中欧贸易的情况,2001年到2003年度的稳步增长到随后几年的大幅上升(见图1)。据海关数据统计,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是2173亿美元,比2004年同比增长22.6%,此时欧对华的贸易逆差达701亿美元;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27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而欧盟对华的贸易逆差达916亿美元(数据来自《中国对外贸易2007年中国形势报告》),如此大的贸易逆差,再加上欧元问世,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不断增强,导致欧盟对中国施行贸易措施,这其中最多的就是反倾销。

“欧盟最关心的是中国能否向参与世界贸易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能否向建立在价值与法律基础之上的公民社会转变。欧盟在1995年发表的《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文件》中提出,它将致力于全世界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并表示,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人权问题是欧盟将中国从政治和经济上纳入国际社会的关键议题”(引自《中欧关系中的障碍浅谈》)。这里把它认为是制度体制的体现。对于人权问题,欧盟与中国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分歧,对此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经常都会因为中国劳工不能够享受他们所认为的“起码”的人权而给予很大的“惩罚”。不难看出欧盟的对华经贸政策更为关注制度的趋同,也就是说,在如何制定贸易政策上,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更为欧盟所关注,因此,欧盟与中国贸易摩擦的焦点并不在于贸易不平衡。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根据1981~1995年15个样本国家的反倾销数据,Feinberg(2005)研究了美国反倾销发起的动因,Feinberg发现,“宏观经济状况是美国反倾销发起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衰退期间外国产品更容易遭到美国厂商的反倾销诉讼”。根据近年来美国国内的报道,美国国内部分行业经济萧条,工人失业率上升等现象都被宣称是来自中国产品的压力,即其认为的“不公平竞争”所导致的后果,通过各大行会对国会的游说和施以的压力,反倾销就被大大加以运用。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美贸易开始有顺差,当年为63亿。此后,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见图2),并且不断扩大,2000年达到297.4亿美元,2006年则进一步提高到1442.6亿美元。2000~2006年,中美贸易顺差年增长率高达30%。按照美方的统计,美中贸易逆差的数字则更早,更大。1985年,美国开始出现逆差,2006年,美对华的贸易逆差达2325.5亿美元,占美贸易逆差总额的27.8%。这些数据表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和美国不景气的GDP增长激发了美国近几年来对我国的“积极表现”。Feinberg认为,“美国的反倾销使用已经偏离了寻求公平贸易的初衷”(引自《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实证研究》)。

制度上的改变也增加了美国对我国的强烈打击,即中国加入WTO后,最惠国待遇已经不再能够限制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口,对此,美国也不得不频繁的使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自己。随着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崛起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提高,我国与美国在政治上的冲突也日渐明显,、朝鲜问题、蒙古问题,这些都使得美国对华的经济政策问题带有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也被认为是影响中美贸易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三、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由图3可得,2001年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数是14件,2002年13件,2003年6件,2004年6件,2005年13件,2006年9件,单从图的表面来看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量总体有下降趋势,但是印度对国外发起的案件总数2002年是31件,2003年19件,2004年12件,2005年25件,对中国发起的案件数在其中所占比例分别是41.9%,31.5%,50%,52%,从这些数据上来看,印度对我国反倾销的力度呈攀升势头。根据周灏的《WTO时代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国别和商品结构分析》中得出1995~2005年,共有26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26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其中印度不仅是对中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头号反倾销大国。原因何在,根据《印度对华反倾销缘起竞争心态》一文中提到中国社科院有关南亚问题专家的分析,指出“印度之所以对中国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印度的心态问题。近年来,印度的GDP和出口增长的势头都很快,但是同中国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如果不对中国有所遏制,今后的增长空间有可能受到限制”。中国连续很多次成为世界GDP增长最快的国家,这就是中印复杂关系的症结所在,因此,中国的迅猛发展和强大让印度对中国始终存有戒心。

有关研究表明,中印两国在对外贸易的总体结构中是竞争大于互补:首先,两国都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同时也是它们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其次,两国的传统产业占总体产业结构的比重很大,出口产品结构相似,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品、医药化工原料、轻工产品等为外汇来源的主打。再次,中国的制造业优于印度,并且印度在促进出口的同时,其进口政策却是谨慎、保守甚至是防范的。例如,印度官方长期将300多种进口产品视为“敏感产品”并进行重点监测,只要不明显违背WTO规则就对其尽可能进行限制。这一政策非常奏效,自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3年,300种“敏感产品”除进口除棉花外都呈现下降趋势。两国有如此大的竞争,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与经济结构背景下,中国产品频繁遭遇印度反倾销调查也不足为奇了。

四、结论

本文从政治、经济、制度三方向讨论了欧盟、美国、印度三大国家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原因。其中,对欧美国家的分析注重其经济、政治、制度体制的因素,对与我国情况相似的印度,主要从经济利益方面分析了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的原因。

从以上这些角度分析我国面临的来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情况的反倾销,反倾销措施一旦实施,往往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周灏.WTO时代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国别和商品结构分析[J].财贸经济,2007(2).

2、谢建国.政治分歧与制度摩擦――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

3、屠新泉,徐莎,彭程.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特点[J].国际经济合作,2006(3).

4、曹用.中欧关系中的障碍浅谈[J].社会科学论坛,2007(4).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上一篇:发展绿色物流 构建循环型经济 下一篇: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