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听力活动的设计

时间:2022-10-02 10:37:29

真实性听力活动的设计

摘 要: 真实性听力教学的两个重要构成因素: 一是真实性的听力材料,二是真实性的听力任务活动。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听力活动的真实性能够体现学习者的真实性。学习者参与听力材料的收集和听力活动任务的设计对其听力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关键词: 真实性听力活动 任务设计 听力水平

一、引言

听力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学习者的听力策略研究,对于听力材料的研究还限于听力材料的真实性上,对于真实性的听力任务的设计研究甚少。本文对听力教学中的真实性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听力设计案例呈现部分从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听力任务的真实性两个方面设计听力真实性任务,并且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全体现学习者的真实性。

二、真实性概念的综述

对于语言材料真实性(text authenticity)问题的讨论始于上世纪70年代,讨论的焦点在于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真实的语言材料的关系,以及语言材料真实性对语言学习的影响。Widdowson(1978:80)认为材料的真实性与真实性材料是不同的概念,材料的真实性涵盖了真实性材料这一概念,它存在于学习者使用材料的过程中。真实的材料是就材料本身而言,而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材料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它存在于学习者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是对材料的合理使用、对材料作出的恰当反应。这与Breen(1985:63)提出的学习者真实性(learner authenticity)这一概念不谋而合,Breen认为学习者只有对文本即语言材料感兴趣,并且学习者能够运用先前的知识去解读该文本,方能体现文本的真实性。可见文本材料真实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习者的真实性,即学习者是否真正与文本进行互动交流。

Breen(1985),Tylor(1994),Lee(1995)等一些学者也都从语言教学的各个角度出发,从(1)文本的真实性(text authenticity);(2)学习者对文本诠释的真实性(learner authenticity);(3)语言学习任务的真实性(task authenticity);(4)课堂语言的社会场景的真实性(classroom authenticity)这四个方面对真实性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内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对真实性材料与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魏东霞,2007;高治东,2006)。魏东霞(2007)认为简化的语言阅读材料并不能够真正帮助学习者学习目的语,而真实性语言阅读材料因其直接性,能够提供给学习者真实可靠的材料,更能帮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高治东也认为真实性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他们都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毕竟只是学习者而不是组织者,本身会有局限,这对教师这一指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认为学习者作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完全可以参与真实性听力材料的收集和真实性听力活动任务的设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上论述的是语言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任务的真实性的相关研究,但都只笼统地涉及语言学习材料的真实性问题或者从真实的阅读材料角度讨论,并未细化到听力材料的真实性的讨论。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不少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听力材料的真实性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以及听力任务的设计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如陆国君(2000),孙秀英(2006),黎彦(2007),Freda Mishan(2005)等研究者着重分析了材料的真实性对听力的作用;陆国君(2000)听力教学中坚持使用真实听力材料并对听力任务进行分级、控制任务难度等做法来训练学生以增进学生进行自然交际的信心和能力。孙秀英(2006)提出了听力练习设计的三个原则:目的性、真实性和主体性,这三个原则和以上分析的任务的真实性和学习者的真实性相一致。黎彦(2007)指出英语听力教学可以利用录像节目、电视广播节目、网络资源、原版电影这些真实性的听力资源使学生扩大知识面,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Freda Mishan(2005)在其文章中分析了多媒体如电视、广告传媒、电影、歌曲等真实性的视听资源是如何应用于英语语言学习中,并且利用这些丰富的真实听力材料设计了诸多任务。在其文章导言部分写道:“‘真实性教学’的前提是使用真实性的文本提高语言学习的水平并且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其真实性。”(The central premise of the authenticity approach are the use of authentic text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preserving of this authenticity throughout the procedures in which they are implicated.)这就启示语言学习者和教师均需参与真实性语言材料的搜集和任务活动的设计,尤其学习者的参与更能体现其真实性,从而保持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从本质上来讲,追求英语听力教学的真实性,首要是需要真实性的听力材料,其次是听力任务设计的真实性,而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学习者对文本诠释的真实性。

三、真实性的听力材料和听力任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大多数学者都认可了真实性语言材料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听力教学的真实性以及听力真实任务的设计。那为什么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真实性的听力活动如此重要呢?为什么要在听力材料选择和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真实性?我将从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和二语习得领域中学习者个体差异进行阐述。

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i+1”:i指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状态,“i+1”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助于激活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进而促进语言习得。第三部分设计的听力活动是由学生自己进行资料搜集和录音,因此学生之间的语言能力应该处于相似水平,这样的语言输入不会出现学习者无法做出有意义的回应或者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的情况。

Stern(2009)总结了包括学习者情感因素、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在内的诸多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个体因素,指出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提高。真实性的听力材料是在真实语境下的具有真实目的的交际语言,更能引起语言学习者的获取真实信息的兴趣,引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真实性的听力任务也能达到同等效果,真实性的任务必须使学习者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对任务的主题和目的感兴趣,从而体现了学习者的真实性,学习者真实性的体现最终能够提高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水平。涉及听力技能的真实性,就不应该是孤立地从听力文本的真实性来考虑,还有很多考虑的角度。比如说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制作自己的听力材料,自己设计任务。这样符合了“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四、真实性听力教学活动案例呈现及分析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活动材料资源的收集和任务的设计大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往往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正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真实性。本文设计一活动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源,制作自己的听力材料,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为主题为例,就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个真实性的听力任务活动:

通过设想一个现实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为一位新来的客人做导游,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家乡的某一个景点、学校等;一个学生觉得别具特色的地方,如某一个商业街区、自己喜欢的地方等。

第一步,全班分组讨论,投票表决要拍摄哪些地方,讨论一下哪些地方游客会感兴趣,介绍什么(比如该地点的特点,比如旅行方式,太远的地方需要什么交通工具等),并且讨论介绍内容的先后顺序,语言水平比较弱的学生可以写下要介绍的内容作为录音文本。按照集体讨论的地点,一部分学生跟随老师去这些地方拍摄一些照片,或者学生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拍自己想拍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挑一些照片或者明信片代替。学生可以录音加图片也可以自己实地去拍摄边录音,或者单独制作声音文件或者视频文件来介绍这些地方。

第二步,同一年级可以安排自己带的班级(至少两个班级)将自己班级做的录音材料或者视频材料展示给其他班级,并且自己设计任务,设计的任务可以是问题解决式的,可以是决策性的任务,让其他班级学生完成,锻炼其他班级学生的听力。

第三步,其他班级也可以对这些听力材料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样渐渐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氛围。

这样设计的优点如下:

1.搜集的听力材料完全由学生自己参与介绍,对象的选择、资料的搜集、选择介绍的具体内容也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具有真实性;有很大的灵活性,符合了新课改之后一致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学生组成工作小组,并且预先告知其介绍内容将会分发给其他班级,无形中增加不同班级的竞争意识,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利用自己的录音和自己设计的任务对其听力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帮助,设计的听力任务具有真实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国君.真实听力材料及其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0,(75):6-15.

[2]黎彦.真实材料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7,(32):82-83.

[3]高治东.英语教学材料的“真实”与“真实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3-125.

[4]孙秀英.高中英语听力练习的设计[J].基础英语教育,2006,(6):40-44.

[5]魏东霞.论英语教学中真实性阅读材料的选择[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20-26.

[6]Breen,M.P.Authenticit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J].Applied Linguistics,1985,6(1):60-70.

[7]Freda,M.Designing Authenticity into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M].Bristol:Intellect Ltd,2005.

[8]Lee,W.Authenticity revisited[J].ELT Journal,1995,49(4):323-328.

[9]Stern,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10]Tylor,D.Inauthentic authenticity or authentic in authenticity[J].TESL-EJ,1994,1(2):1-11.

[11]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上一篇:让英语词汇教学不再枯燥 下一篇:从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