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绩”的衡量准则

时间:2022-10-02 09:52:10

学报“编绩”的衡量准则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同时也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报编辑人员属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但由于学报编辑工作性质的特殊,因此,评价和衡量编辑的“编绩”应与教学科研人员有所区分,且体现客观和公正的原则。

学报编辑的任务是创造文化产品,具体地说是搜集、选择作者的文化产品(学术论文),使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能够向社会传播,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

学报编辑的根本职责是办好学报。衡量学报编辑工作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学报编辑为办好刊物所取得的工作业绩。而学报编辑是整个学报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要办好学报,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编辑的学术素养,即学报编辑是否有能力对来稿的学术水平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初步的学术鉴定。

首先,学报编辑在履行了一套严格的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和审稿程序后,他能否在充分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按照刊物的理念做出取舍,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供作者修改。

其次,学报有多重内涵,作为高校展示教学科研成果的窗口,学报编辑部隶属于学校,它要对学校负责,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履行学校机关职能,满足校内作者对公平、公开、公正的需求,利用本校经费,开发本校资源,推出本校成果,代表本校水平。

再次,学报的重要使命是追求学术性,它必须面向学术前沿,提升学术品格,维护学术公正,捍卫学术尊严,彰显学术价值。为此,当编辑把眼光投向学术界的时候,当他发现本校学术资源短缺的时候,他必然会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名流,甚至不惜代价获取优质稿源,并积极争取社会反响。

最后,学报作为一种学术媒体,它固然有面向学术界的内在要求,更具有出版物的文化产业属性。学报只有纳入商业的运行轨道进行运作,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找到出路。如办理广告经营许可证,承接法律许可的各类广告。锁定目标客户,细分市场,加大市场营销,扩大刊物的发行量和市场占有率。编辑要有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增加学报的生机和活力,适时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坚守学术不等于固守清贫,在追求学术品位的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合理、合法的经济效益。

“教授级”的学报编辑取得的“编绩”未必优于“讲师级”的“编绩”,是工作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原因在于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其实,“学者”仅仅作为一个要素参与到学报编辑工作中,而职业的学报编辑工作需要对专业的宏观领悟能力、对知名学者的公关能力、对二次文献刊物的熟悉程度、对学报编辑技术的驾驭能力,等等。换言之,职业学者未必能胜任职业学报编辑的工作,而职业学报编辑基于对期刊现状的把握,只要选准审稿学者、善于调动周围的学报编辑资源,完全可以取代职业学者所从事的学报编辑工作。我们认为,“编绩”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衡量。

第一个层面,从编辑文本衡量。首先,要保证刊物按时按质按量出版,确保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等流程的顺利运转,确保作者稿费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样刊的及时寄赠。其次,要精心编辑,在标题制作、文本编辑、语言规范、流畅等方面下工夫。再次,要认真、仔细地校对。要统观全局,细致检查。如检查目录标题和正文标题是否一致,封面、扉页、版权页、页码等是否齐全,保证编排格式的标准化、规范化。最后,要因地、因时制宜,努力发掘学报所在高校、所在地域的优势,突显学报的特色栏目,打造学报的品牌栏目。作为编辑,首先要立足于编辑工作的技能层面,立足于成为能工巧匠。这是做好编辑工作的第一要义。

第二个层面,从二次文献的转载(摘)率和作者作品的被引率去衡量。确认“编绩”可以依据国内外权威期刊评价中心的评价为重要依据,如论文的引用率、影响因子,国内外重要检索类期刊和数据库引用刊物的情况,并以此作为评价作者及编辑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尺。这是对编辑学术素养的间接考核,它既表现编辑的学术眼光,又表现编辑的学术影响力。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名编辑学术水平高了、影响力大了,自然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刊物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加入光盘版,原发期刊似乎不太重要了,在这个号称“一网打尽”的网络时代,作品是否吸引眼球,“点击”率、“下载”率均可与作者的利益挂钩,也完全可以与编辑的利益挂钩。

第三个层面,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去衡量。学报编辑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与出版方针,提高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杜绝政治性差错,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于科技论文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被引用率和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程度,对引用率较高的已刊论文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好的论文的作者及责任编辑,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学术成果的发表,是科学研究活动告一段落的标志,是作者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实践。承认和肯定作者的劳动,就一定要承认和肯定编辑的劳动。

第四个层面,是否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学报的前途在于发展,学报编辑的前途也在于发展。学报发展的问题首先是质量问题,质量是学报的生命。编辑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根据科学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策划选题、组织稿件。编辑既可以学科为主题设计栏目、组织稿件,更要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栏目、组织稿件。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研究结合起来、把不同学科之间以及文科和理科结合起来、把出成果和出人才结合起来。

第五个层面,是否不断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学报在定位上要改革创新,学报编辑当然要有改革创新意识。高校学报要为高等教育服务,也要为国内外学者服务,为一切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服务。要树立特色化的发展理念,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学报编辑应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办好学报。学报编辑要走内涵发展之路,在保持现在高校主办的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各地的实际、各校的特色和科研优势设立专题栏目,走专题化发展之路。

第六个层面,是否培养了科研和教学人才。高校是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学报在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同时,是否注重对科研和教学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扶持一批青年学者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在提高学校声誉、树立学校的形象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七个层面,高校学报是否从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际出发,依靠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及时发表本校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各种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否成为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窗口和扩大校际交流、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否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高校有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编辑考评政策时不应偏离“编绩”的轨道去评价学报编辑的工作,应注重对编辑人才积极性和归属感的鼓励,注重对编辑心态情绪上的疏导,增强并激发编辑的工作动力和活力,使编辑更加快乐地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的编辑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备〔1998〕号),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S〕,1998-04-01

②王立名: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③李安纲:期刊的主编应该“三化”〔J〕,鄂州大学学报,2002-03。

④王振铎:文化缔构编辑观〔M〕,编辑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远程教育》编辑部)

编校:施宇

上一篇:《谈话》怎样体现差异性? 下一篇:主流报纸版面视觉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