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明代文学作品比较

时间:2022-10-02 09:44:26

现行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明代文学作品比较

摘要:对现行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明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发现,人教版教材主旨清晰,趣味性强,更具人文关怀;苏教版教材结构清晰,侧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两版教材各有优点,同时又各有不足。将此两版教科书进行比较,得出教学启示,对于高效地利用教材,完成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特点;比较;教学启示

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明代文学在不断的曲折中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学年代。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明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各具特色,展现了各自的教学目标和理念,科学地把握教学目标和理念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教材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课本中所选几篇明代文学作品的作为切入点将两本教材进行比较,旨在把握明代文学作品编排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得到相应的教学启示和建议。

一、选篇异同

(一)篇目数量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明代文学作品的篇目分别为《核舟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湖心亭看雪》、《别云间》;苏教版语文教材则分别为《于园》、《核舟记》、《送东阳马生序》、《别云间》。人教版、苏教版两本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的篇目均占有很大比例,但古代文学作品中明代文学作品所占极少,尤其是作为明代代表性文学的戏曲作品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相比之下,人教版中明代文学作品所占比例略高于苏教版。人教版对于明代文学作品重视程度较高,涉及的范围更广。

(二)篇目分布

人教版和苏教版所选编的明代文学作品的主要集中在八年级,这样的选编方式与明代文学作品的自身特色有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要对学生可能达到的预期作出估计。七年级初接触文言文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兴趣的引导,因此教材较多地选择简单且娱乐性的文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九年级处在发展提升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应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智力水平发生变化,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篇目。八年级的学生处在衔接阶段,这时文言文不可过于简单故步自封,也不可过于复杂拔苗助长,此时,明代贴近生活的世俗性文章就富有教学意义。

二、编排结构差异

(一)导语版块设计

与苏教版相比,人教版在所选文章篇目前均设置了导语版块,每个导语版块主要介绍全文特点,概说全文主旨,阐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提出学习全文后的对于学生的要求。这样独特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总体思想的把握以及在学习中自我审查,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具有人文关怀。

(二)“感悟品味赏析”版块设计

与人教版相比,苏教版在《核舟记》一文中开设了“感悟品味赏析”版块,采用原文的部分版面,将该板块穿插于课文右侧,在具体段落后指出段落特点,如总分结构等,这样的编排方式简便地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样的排版方式对教材空间造成了一定程度地浪费,苏教版只有极少篇目采取这样的形式。

三、习题差异

(一)字词解释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础,课后习题中,字词解释是所有教材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教版、苏教版两版教材都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了字词解释的部分,但两本教材习题字词解释的侧重点不同。苏教版教材侧重一字多义的解释,如《核舟记》课后习题第二题“为”字的基本用法,《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第三题辨别句子中“以”字的不同意思,都体现了苏教版对于一词多义的重视。人教版侧重基础的巩固,简单字词的解释,如《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第二题,“录毕,走送之”,“尝驱百里外”等易于理解的词语,有助于增加学生阅读信心,两者侧重各有千秋。

(二)趣味性设计

人教版与苏教版中明代文学作品的习题部分都涉及到题目的现实性,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来引发学生的感悟c思考,但两本教材的课后习题相比,人教版的习题趣味性更浓,首先,人教版习题中增加了一个解释版块,在较多习题后增加了一个系统的解释,如《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后增加了对宋濂生平的介绍,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次,在习题排版上相比,苏教版排版更加简洁,展现了教材的严肃性,人教版则有较多的装饰,图文并茂,趣味性更强。

四、教育启示

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给予了教学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教师增加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待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不仅重视教材知识的传授,更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高,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尤其是教材中选篇分布较少,但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明代文学作品理应在中学的学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青民.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作者构成的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9(11).

[2]刘家访,刘勇.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J].语文建设,2006(10).

[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08.

上一篇:玉佩珠璎金步摇――步摇发展考述 下一篇:从区域社会史角度看哈尔滨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