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初探

时间:2022-10-02 08:54:09

农村寄宿制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初探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实践证明,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和培养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所具有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由于当前的独生子女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服管教,特别是寄宿制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环境的影响,使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本人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几个方面内容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

生活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1、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寄宿在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洗澡、叠被、系鞋带、整理衣柜、鞋柜、书包柜、抽屉等,都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经验,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另外,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食膳……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对于一个6、7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作为老师,教育孩子要耐心、细心,要教会学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为未来走向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利用班会、队会、晨会等时间,向学生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全体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意识。(2)向学生传授《预防流感》、《预防中暑》、《冻疮的防治》、《预防沙眼》、《预防红眼病》以及《怎样保护牙齿》等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3)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习惯、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4)开展个人卫生检查。每次把检查结果记入到个人评比栏中,时刻提醒孩子讲究卫生,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会学习。要学会学习,就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课前准备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二要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三要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四要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且适当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

我们的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三、文明礼貌行文习惯的培养

《论语》里有:“不学礼,无以立。”《礼记》里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具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多么重要,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儿童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合作的条件,因而“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同学缺乏同情心,缺乏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礼貌。他们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待人接物都需要进行新的学习,并加以强化。

1、利用班会课,认识礼貌的重要

学生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礼仪知识在最初阶段是需要灌输的。所以,要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在肯定自己同时,发现自己不礼貌的这一现象,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并在讨论中明确认识到在学校见到老师应该大声问好,到老师办公室该问好、再见,双手递接物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基本礼貌用语该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平时,还组织学生在教室的墙报、黑板报中出示一些有关文明礼貌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读读看看,逐步让学生知道“礼貌”是展示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其它场所,也应该像在学校里一样做一名有礼貌的学生。

2、榜样作用,培养礼貌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所以老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以好的言行来施加影响,让学生模仿,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礼貌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学生礼貌习惯明确了,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果然有了很大进步: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了,礼貌用语在班级中也常常能听到了。

3、持久关注,巩固礼貌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礼貌教育也不例外,学生在懂得了初步的礼仪后,有的学生能持久的坚持下来,有的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就又遗忘了。所以,需要老师不断的树立新的榜样,不断的提醒。

一个好习惯养成还应该让孩子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老师要在在学生有礼貌的问好时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养成好习惯才是一名真正的好学生。

学生的礼貌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学会各种礼仪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还会有反复。必须从平时学习、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并持之以恒,让文明礼貌习惯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懂得文明礼貌知识,促进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成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世纪人才。

总之,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用爱心和耐心唤起差生的学习热情 下一篇:周记―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