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探讨职业锚理论的作用及“考证热”现象分析

时间:2022-10-14 08:36:46

基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探讨职业锚理论的作用及“考证热”现象分析

摘要:基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笔者首先在10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并了解学生的“考证热”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对模糊,对“考证”问题具有盲目性,因此通过企业走访,并引入“职业锚”理论,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考证热 职业锚

一、 研究的现实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开始于1999年,查阅教育部数据,我们发现:1999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以47.4%的增速,迅速扩招了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此后,每年高考录取人数都在以一定比例增加,直到2012年,我国高考考生915万,录取685万人,录取比例高达75%。然而,不断升高的本科录取率并没有与此相平衡的就业率。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80万,加上往年剩余没有就业的毕业生,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退伍复原的军人,2012年估计至少需要1300万以上的新增岗位才能基本满足未就业人员需求。现实的工作问题让大学生们毕业之际,为开启新生活而欢呼,也因就业问题陷入尴尬境地。

就业“冷”催生的社会现象之一就是考证“热”。早些年,大学生考证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时至今日,这些证书早已成为本科毕业的必要条件,考证已然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研究的实施

项目共向10所高校发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880份,有效问卷700份。同时,为了给予大学生一些有效的职业规划建议,走访了三家企业,以了解企业招聘时对大学生期望以及对于资格证书的态度。

项目的问卷发放具有随机性,并且涉及学校数量较多,分布不同城市,使调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客观性。

(一)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麦可思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指标》,在2012届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将近四成比例的本科毕业生认为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还有高于两成比例的人认为所从事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北森网也曾提供调查结果,结果中显示毕业生中有40%的人群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也发现,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还存在问题:

1.缺乏对就业形势真正的了解

在对就业问题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较高。700名有效受访者中,分别有31.5%和35.8%的学生称自己从高中和大一开始关注就业问题的,人数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还有80.7%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就业存在危机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62.2%的学生对当下就业形势并不了解,缺乏对就业形势真正的研究。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从调查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中目前就读专业与期望就业方向一致的人数比例,只占总人数的57.8%。同时,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大学生比例为41.6%,其数量不足总数一半。在面对“工作”、“考研”、“留学”等多种可选的发展方向中,将近80%的学生进行了多项选择。就业压力虽然增加了,发展方向也在逐渐变宽。

3.大学生缺乏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和考察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不清楚自我就业竞争力的人数约占35.4%。也有调查结果表示,目前大约33%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他们认为第一份工作仅仅是个踏板,通过不断尝试新工作,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同时,还有16.3%的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

4.理想的个人主义与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

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个人理想和现实选择中存在很大矛盾。比如,对一位视觉传达系的学生进行访问时,她认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她更想做室内彩绘。但考虑到家人的反对、工作的局限性、工作报酬缺乏竞争力和工作性质等因素,使她只能选择毕业后做一名广告公司职员。

同时,还有一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没能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于是四年中消极怠慢自己的学业,把更多精力放在一味地发展个人爱好上,导致毕业后专业知识缺乏,拿着一纸文凭,却不具备专业能力,为自己求职带来很多障碍。

(二)对大学生考证问题的调查分析

由于就业形势的影响,考证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成为了标榜个人价值的新标准,大学生纷纷加入了考证队伍。那么对于证书这个新的价值符号,大学生到底是什么态度?其又与就业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大学生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考证热”问题呢?本项目对这些问题也尝试做了调查和分析:

1.大学生对于考证的态度

考证成为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新目标。通过调查,目前约有62.9%的学生参加过证书考试,还有34.7%已将考证纳入计划中。显然,“考证热”已经成为大学里的一个普遍现象。54.3%的学生认为更多的证书会大大帮助自己未来的就业。

2.对于“考证热”现象的原因分析

研究“考证热”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减缓这种现象的持续升温,同时思考如何理性对待考证问题,所以,想要达到项目研究目的,首先要分析“考证热”现象出现的原因。

(1)客观原因

《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了就业准入制度,使大学生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了政策依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管齐下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竞争力,考证成为了增加竞争力的途径。由于大学毕业生供应量大,人力资源市场无论在能力、学历和个人素质上,都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2)主观原因

面对巨大就业竞争压力,考证成为就业保障之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盲目跟从市场变化。很多学生认为不仅要找到工作,而且要找到收入、地位和发展空间兼备的职业。

3.“两分法”看待考证问题

“考证热”的产生和持续升温,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考证热”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证书的数量和种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考证是大学生又一次的公平竞争,提高了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考取不同类型证书、接触不同领域,学生可以探索和发现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同时,“考证热”是就业市场需求的直观反映,分析各类证书的热门程度,可以帮助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进行判断,有利于进行个人职业规划。

但是,从“考证热”作为描述一种现象的普通词汇,到现在被人们谈起渐渐带有了一些贬斥的语气,也存在一定因素。作为大学生,正确理性的对待考证问题,也有助于自己更好的进行职业规划。因此,我们要看到并正视盲目考证中存在的“隐患”:

第一,“唯证书论”。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考证热 ”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们重视证书的数量积累,而忽略了能力的真正习得。

第二,“盲目跟风”效应。大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理性看待身边变化,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考取对自己有价值的证书。

第三,“本末倒置”。尽管考证是自身实力的证明,增加了就业竞争的取胜砝码, 但专业学习始终是大学生的根本。

三、 如何把握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机会,理性对待考证问题

除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和“考证热”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我们还出于给予大学生一些好的建议角度,对企业进行了走访,希望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和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的引用,可以给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带来些提示。

(一)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的要求以及对考证行为的态度

不同类型的企业往往有不同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于员工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对企业进行采访时,我们发现,涉及行业不同但各企业之间,在人才需求上具有相似之处。在被问到“企业通常以什么标准来录用员工”的时候,企业都表示:应聘者的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和合作能力考察是很重要的部分,在招聘时,综合竞争力较高的竞争者容易脱颖而出,这其中包括学历、个人魅力和健康的人格。同时,在各种品格和能力中,企业最希望自己的员工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另外,谈到当前大学生热衷于考取各种证书以提高个人竞争力的问题时,企业认为,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证书是为竞争者锦上添花的附加条件,而不是大学生认为的必备条件。

(二)职业锚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同时,职业定位的准确性又关系到事业发展的长久性。埃德加・H・施恩(Edgar H. Schein)教授对“职业锚”定义时认为:职业锚的确认需要一个过程,要经过早期几年的工作实践,并不断的加深对自己的动力、动机、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认知之后才能够达到。

尽管职业锚理论直接运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上显得较为草率,但职业锚理论也强调:职业锚的最终发现和定位是一个人长期对自我的观察,将多年实际经验、兴趣、资质和潜能等因素结合所获得的准确结果。所以,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用来探索早期职业锚的最佳时间。不同职业锚的学生,个人兴趣目标也有所不同。将职业锚理论中对职业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在大学时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中,已经显示出不同职业锚类型的行为表现,比如:技术型职业锚追求在技术和职能领域的提高,喜欢对科学和技术进行探索,专心于课业,致力于参加科研项目和技术性比赛;管理型职业锚致力于工作晋升,喜欢掌握全面管理和独立负责的工作,管理锚型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积极参与学生干部竞选,热衷参加社会活动;服务型职业锚更多的倾向于自我的价值观,关注更多环境和社会问题,这类学生一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扶贫、尊老和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给周围人群带来安定感;

清楚了解职业锚的分类,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急功近利的心理。根据不同职业锚类型表现出的特点,初步探索自己的职业锚,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在职业规划和考取证书时一味从众。

四、 研究结论

“考证热”问题归根结底是就业问题带来的影响,“考证热”只是一种现象,就业的需要才是问题本质。大学生通过考证获得文凭的过程是一个文化资本积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考证是积极地行为,但为了避免追求证书数量而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和消费过度,大学生还要理性考证。同时,我们还要强调的一个观点是:考证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时间协调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积极向上的、自如应对紧张环境的心态。而并非仅仅为了一纸文凭。

对于理想对待考证问题,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显得愈发重要,尽早地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们在选择就业时的困惑。在衡量专业与就业关系的基础上,再对自己进行有目标的职业和技能培训,考取一些与规划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企业热衷的职业资格证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计划和积极地自我培养,都将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编著.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2. 张伟.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新型就业观[J].经济论坛,2006(8)

3. 肖金学,韩平.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及影响[J].知识经济,2012年17期

4. 钱晶晶.大学生职业锚及企业管理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2

5. 林泽炎,李春苗.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快递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橄榄路1350号上海电机学院肖云舒收 电话13916419257

上一篇: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学习初期兴趣培养的对策研... 下一篇:数学课堂上创新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