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刍议

时间:2022-10-02 08:47:21

师德建设刍议

摘要:从学理上探讨师德建设的内在依据,把握师德建设的现状,谋划师德建设思路,既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师德建设现状呈现出强调个人自律、轻视师德培养,重视业务能力、轻视道德品质,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权力的倾向。应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提高教师自身德性建设的责任感和行为自觉性,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构起坚固的德性长城。

关键词:教师;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3-0134-04

建设师德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课题,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这首先是由师德建设的内在根据决定的。师德建设植根于教师的使命、教师的作用和现存的师德问题。对教师肩负的使命、发挥的作用和出现的师德问题的探讨,能够澄明师德建设的客观根据。

首先,教师肩负的使命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人们对教师形象及其使命的精准概括和基本期待。按此理解,新师肩负着传道、授业和解或的三大使命。而这种使命的完成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伦理自觉。因为,一方面,教师每一使命的完成都要涉及到道德问题,因而需要相关的师德伦理支撑。传道要求教师把人生、社会和自然的道理向学生予以表达和宣扬,而这其中就包括传受大量的道德知识和伦理准则。因此,传道的使命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高远的道德伦理境界。授业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并充满关爱地从事自己的施教事业。因为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没有教师授业活动的伦理关照和道德生活,教师就无法完成授业使命。解惑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予以启蒙和阐释,这既包括知识的学习及其技巧和方法的运用,也包括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社会进步等问题,因此教师完成解惑使命的过程需要渗透着耐心、体谅和关爱等伦理精神。另一方面,不仅每一使命的完成需要丰富的知识和丰厚的伦理素养,就教师对这三个使命的总体性而言,还需要其具备高度的职业自觉、价值追求和高尚的人格。教师只有从总体上,从职业道德和师德伦理的高度去映照并践行肩负的使命,才能充分胜任并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使命和角色期待。教师肩负的使命充溢着丰富的道德精神,沸腾着深刻的伦理期待,因而肩负并完成教师的使命无疑需要关注和加强师德建设。

其次,教师作用的发挥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能,而这一职能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就是以自己的思想、品德、知识和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这种作用必然渗透和贯彻着深刻的伦理精神。具体说来,教师作用的伦理精神可以从教书和育人两个维度进行确证。从教书的角度看,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启发。教师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教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因而教书的关键是教师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教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而这里的重要维度是要符合教学的伦理要求。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书“必须符合特定的文化体系中伦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而那种动辄就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侮辱和恶意体罚的教书行为显然是与伦理精神背道而驰的。从育人的角度看,教师需要具备伦理精神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想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进取创新品质,首先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精神风貌。因为所谓育人是一种人格对人格、道德对道德的主体互活动,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尚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品质,那么学生的德性生成就会失去重要支撑,必然造成教师育人作用的遮蔽和缺失。不论从教书还是从育人来看,教师作用的发挥都呼唤和期待着高尚的伦理精神。

再次,现阶段师德存在的问题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的使命和作用期待着具备伦理精神的教师,作为能动的主体教师如果能够顺利解决自身的师德问题,那么加强师德建设就会成为多余之举。现阶段我国的教师队伍总体上说师德水准是比较高的,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使师德建设受到很大冲击。当前人们普遍反映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热衷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道德自律,追求物欲,甚至一切以经济利益为标准,向学生及其家长直接或间接索要财物或“方便”。其二,滥用权力。有些教师滥用教育权力,对学生进行体罚、心罚或变相体罚,这种滥用权利的行为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而且会伤害其心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其三,追逐名利。有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争名夺利,追求虚荣(成果造假)、欺世盗名(学术不端、论文造假、成果剽窃)、诋毁同行等,这些不道德行为使教育事业受到腐蚀,教师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其四,放纵。个别教师扭曲爱情,大搞师生恋、婚外情;也有的教师感情偏激、心理扭曲、情绪失控,把课堂当成自己情绪的宣泄场,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西哲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德性应该处理情感和行为,而情感和行为有过度和不及的可能,而过度和不及皆不对;只有适当的时间或机会,对于适当的人和对象,持适当的态度去处理,才是中道,亦即最好的中道。这是德性的特点。”虽然教师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价值观的偏颇和德性的丧失。这些问题说明教师的德性需要建设。

如前所述,师德建设有其深刻的内在依据,科学地审视和把握住当前师德建设的现状,才能更好地谋划师德建设思路,加强师德建设。当前师德建设现状具有以下倾向和特征:

第一,强调个人自律、轻视师德培养。主要表现是:其一,人们大多期待和希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体现出高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行为,要求教师重视个人修养和自律,却很少有人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为教师的师德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上;其二,人们普遍关注教师对于社会、国家、职业、学生、学校、同事、领导等外部世界所应遵守的师德原则和规范,很少去关注和研究教师个体内心世界可能产生的冲突、失衡和失谐以及应对之-策;其三,人们大多注重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而很少去关注和思考教师表现出高尚师德行为所应具备的师德知识、观念和情感等精神支撑。

上一篇:美国伊利诺伊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述评 下一篇:中国近代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