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范文

时间:2023-02-25 19:02:05

师德修养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从教师个体角度,谈教师拥有“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之后,将给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社会平等观念、学习习惯、工作职责、身心发展与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师德修养所带来的影响。【关键词】多元智能;教育观念;教师;师德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必须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多角度考虑教学问题,创设能吸引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十五”规划的教育课题中,已经开始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指导和加强学生进行“多元智能”训练。通过“多元智能”训练和教育评价,打破过去对学生进行单一智能的传统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培养和评价学生能力,促成学生全方位发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面对“应试教育”占主导的今天,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育全面改革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只要一个没有先天不足或后天大脑受损的人来说,一般都具有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itic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和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平时,由于受到单一智能评价理论的影响,人们很少从人的八种智能方面考察一个人是否在某方面更加优秀,这样葬送了大量可造的人才。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力体现会有显性与隐性两种。即有些人在某一方面的智能表现得比较突出,而其它方面智能却表现不那么突出。但如果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一个人的智能时,会发现有些人看来在某一方面并不是“天才”,表现也很一般,但通过一定的引导和强化后,会发现此方面却有很大的潜能,甚至是此方面的“专才”。很显然,今天的学校教育中能引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将会给“应试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优秀生”与“后进生”的真正差别在哪里?怎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怎样的学生才真正有培养价值?……等等,都会得到全新的答案。其实,现在给学生分成优劣和不同的等级,更多参照了学生的应试成绩,却基本忽略了学生本身潜在的智能,忽略了学生发展的长处,忽略了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专才”的可能。这无论对全民教育还是精英教育,都给国家和民族造成特大的损失。为此,特地对教师拥有“多元智能”观念下的师德修养作为探讨,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师德修养中教育公平意识、社会平等观念、学习习惯、工作职责、身心发展与自我评价等方面所产生的良性影响。一、有利于促进教师达成教育公平意识社会是世俗的。当人们面对一些问题、做一些事情时,难免会被人情、关系等一系列的社会因素所左右,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学习、态度和判断力。作为教师,尽管给世人冠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面对世俗的社会,或多或少都受到个人情感态度的影响,表现出个人的喜好或厌恶。面对同样的情况,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样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同一个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热情与冷漠,甚至有时对自己不太喜欢的学生,会采取不公平、不正确的评价或手段,并造成一些无意识的“伤害”。如果把教师作为一般的社会个体,教师也是社会的人,有自己的情感态度,有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行为和判断,出现“过错”情况是很正常的,也是无可指责的。但从教师的社会职业特点上看,这里不应该的。作为教师,必须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世俗中给自己留下一块净土,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当教师引进“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拥有“多元智能”观念之后,教师会掌握系统的“多元智能”评价方法,通过对自身的智能认知和训练之后所得到的自身潜能开发体验,引入到学生的培养与评价之中。面对学生需要培养和评价之时,会更多地考虑一些问题:一是教育公平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是否有影响?面对学生,教师会从自己感知需求和智能挖掘的体验中公平公正培养与评价对自己的影响迁移到学生的公平公正培养与评价之上。尽管面对的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尽管一些学生的学科成绩不那么理想,表现不令人满意,但教师会从“多元智能”评价的角度,重新评定自己的学生,重新找到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重新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最终给予学生更为公平、公正的教育,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二是教育公平对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是否有影响?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环境中有太多的诱惑、自身的发展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面临着大量急需尽快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做出指导和加以疏通。青少年时期也是学生自我认识和改造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宽容与呵护,渴望长辈公平的评价与激励。如果教师拥有“多元智能”观念,教师会更关心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成熟,给予学生更多正确引导和公平激励,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更好的发展。三是教育公平对学生成才是否有影响?社会的倾向和评判常常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才”。拥有“多元智能”观念的教师会发现自己身边到处都有“人才”,都需要做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做出合理的评价,挖潜学生的潜能。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四是公平对学生的社会角色是否有影响?学生的道德养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当学生面对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他们会自主地感受到什么是荣耻,什么是美丑,会体验到社会、集体和家庭的温暖,会相信自己,也会学会相信别人。因此,拥有“多元智能”观念的教师,会更好地营造出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公平教育和评价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影响,会给学生投去更多信任目光。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关怀和信任目光中,拾起自尊,融入社会,扬起生活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二、有利于教师形成平等的生活观念人的平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平等和对他人的平等。一个具有平等生活意识的人,对于自己,不论在任何场合都能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对他人,无论在任何情况都能表现出应有的宽容、合理判定和理智思考,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五斗米而折腰”和“小事面前糊涂、原则问题清楚”。对工作,都能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表现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奉献精神,成为环境的主人。结果是工作效率高,工作环境和谐。也许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作怪,很多教师常被日常的环境所左右,无法带着欣赏和批判态度生活。遇到领导,无所适从。遇到权威,一切服从。缺乏必要的个性、自尊和自信。当教师引进“多元智能”理论,拥有“多元智能”观念之后,教师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思考自己的智能水平,明白自己的特长和不足,找到自己该有的个性、自尊和自信。面对领导,会从社会分工不同上考虑,只是各自承担和完成不同的社会职责而异。面对权威,会带着批判的态度,迎合和汲取适合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扬弃不愿接受的东西。面对工作,会想方设法做到最好。尽管自己缺乏某方面的能力,但能很合理地评价自己,学会协调,通过协调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面对工作环境,会做到在同事面前尊重同事,在领导面前学会思索,在学生面前更具亲和力。表现为多几分谦虚,少几分自以为是,多几分优雅,少几分骄横无理。让自己和谐地处身于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生活的主人。

师德修养范文第2篇

一、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就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师德修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师德修养 献身精神 敬业精神 园丁精神

一、学习理论,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思想品质形成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人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十七”会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得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都要有坚定的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念,为自己能够终身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自豪。要从“灵魂工程师”的高度认识终身从教的伟大意义和使命感,丢掉一切私心杂念,真正做到忠于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三尺”讲台和所有的学生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满腔热情去哺育学生,用高尚的灵魂净化学生。要向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习,终身“粉墨生涯”,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社会上的每一个行业都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也不例外。教书育人一事,看似简单,实则繁难。要使一个自然人完成社会化,要把一个平常人造就成一个有用之材并使之学会创造幸福、享受幸福,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因此,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教师的担子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着力雕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正如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所说的,教坛无小事。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通过大是大非问题的处理来体现,而往往是于“小事”上显风格,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师在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繁杂的事务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是否敬业,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另外,教师的爱岗敬业不单是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更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上。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道德要求已被视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正像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深厚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国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境界。

二、教书育人,提倡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

教书育人、认真执教是教师的职责。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引路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水之源、无灯之光,因而是空洞无物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增多,传递信息方式也随之变换更新,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开拓新的思路,建立新模式,深入探索,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行家里手。

三、关心学生,提倡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学生都希望老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热爱学生是教师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在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代新人这一职责时所产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感。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正如安﹒谢﹒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他们可能会给教师带来更多不愉快的事情。”学困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和温暖。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性格和习惯也不尽相同,但不管他们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别,甚至有的学生缺点较多,很难教育,然而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老师要急他们之所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热爱和严格要求是一致的。辛勤的园丁爱护自己种植的小树苗,希望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但他们决不会心疼砍去树干上滋生出来的七枝八杈。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老师爱学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及时给以帮助和教育。

总之,老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通过老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教育的宗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因此老师的道德素养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师德修养范文第4篇

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锻炼的结果。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师德修养就无从下手,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加强师德修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严于解剖自己。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认识自己,又谈何了解、教育学生。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聪明的人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别人,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再次,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在这之后,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水平真正提高。离开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师德修养也只能是走走过场而已。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

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是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他们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甚至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所有这些可贵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们每个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榜样,值得认真地学习。因为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窥视之下,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言行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和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列则加勉;其次,教师要主动到学生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行的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自身,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提倡“慎独”

师德修养范文第5篇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要适度,要做到爱而不宠、温而不冷、严而不厉。

要做到自律,教师就要淡泊名利、克制私欲。

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

所谓自律,就是自我约束。与自律相对应的概念是他律,即外在的约束。从师德修养的角度来说,自律与他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相对而言,自律更可贵。这是因为自律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主动的约束,而他律则是来自外面的、不得已的、被动的约束。因自律而表现出来的师德行为是长久的,因他律而表现出来的师德行为是暂时的。因此,加强师德修养,关键是要做到自律。

要做到自律,教师首先就要高度认同师德的重要价值。对师德价值的认同度越高,自律就越严格。一个无视师德价值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自律的。师德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师德能够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向师性比较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既是知识的榜样,也是道德的榜样。所以高尚的师德必然会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二,师德能够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而社会价值的实现以个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为基础。所以,人们若要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为社会做出贡献,贡献越大,自我价值也就越大。师德是教师为社会做贡献的巨大动力,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师德水平越高,教师为社会做贡献的动力越足,其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越充分。所以,师德能够促进教师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使教师的人生更精彩,更充满活力。其三,师德能够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广大教师参与社会活动来影响社会;二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优秀教师事迹的宣传来影响社会;三是通过受到师德熏陶而养成良好品德的学生来影响社会。可以说,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道德楷模,也是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师德不仅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对全社会也有示范作用。所以,师德能够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要做到自律,教师就要用师德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主要体现在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语、情感与行为。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语,即严格约束自己所说的话。教师道德的师表性决定了教师不能信口开河。面对学生,教师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应慎重,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准则。凡是可能出现错误导向的话,与教师身份相背离的话,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影响人际和谐的话都不能说,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有的教师就是因为说话不注意,影响了师生关系,降低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严格约束自己的情感,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要适度。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规范,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基础,但爱学生也要把握好“度”,要做到爱而不宠、温而不冷、严而不厉。对待异性学生,教师更要注意“度”的把握,绝不能做有损师德的事情。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就是指教师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凡是有损师德的事坚决不做。为此,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师德意识,还要有坚强的师德意志。意志薄弱的人,经不住诱惑,难免做出有损师德的事情来。所以,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着手,全面修炼自己。

要做到自律,教师就要加强自我教育。从强化自律的角度看,教育和自我教育都很重要,二者都有促进自律的作用,但相对而言,自我教育的作用更大。自我教育是实现师德自律的内在的、强大的动力。自我教育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监督与自我改正。自我反省,就是教师以师德规范为行为标准,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人都是有缺点的,犯点错误也在所难免,关键是别犯大错,而且犯了错误要勇于和善于改正。可以说,人都是在不断克服缺点和错误中成长的。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及时发现缺点和错误,以免因缺点和错误的积累而损害自己和他人。能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的人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自我批评,就是教师按照师德的要求,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判与评价。自我反省的目的在于找出缺点和错误,而自我批评的目的则在于认识缺点和错误。认识越深刻,越透彻,改正的决心就越大。而认识的深刻与透彻又是建立在对缺点和错误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要用师德的原则和规范深刻剖析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找出其产生的思想根源,真正提高认识。自我监督,就是在改正缺点和错误的过程中自己监视自己,自己督促自己。自我监督是改正缺点和错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了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还必须有自我监督。如果没有自我监督,即使有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也未必就真能改正缺点和错误,很可能出现自我原谅与自我宽容的情况。因此,自我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自我改正是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自我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已有的缺点和错误改正了,还可能出现新的缺点和错误,需要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监督与自我改正。所以自我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实现、自我监督、自我改正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自我教育应经常进行,师德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要做到自律,教师就要淡泊名利、克制私欲。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许多违背师德的现象都是因为过于追求名利与私欲。可以肯定地说,一个追名逐利、私欲膨胀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到道德上的自律。淡泊名利,并不是要教师摒弃名利,而是要把个人的名利看得轻一些,把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看得重一些,绝不能因为追求个人名利而损害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克制私欲,并不是要教师消除私欲,而是对私欲有所控制,不让私欲膨胀,因为私心太重的人就会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从而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能否做到淡泊名利、克制私欲,与人们树立什么样的义利观有直接的关系。古人提倡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以利害义。社会主义义利观主张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就要始终把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做到自律,教师就要长期修炼自己。自律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养成。自律一时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自律。要做到长期自律,持之以恒,养成自律的良好品质,应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要立志。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立志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民教师。这个志向确定后,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二是要践行。践行是师德修养的最佳途径。要养成良好的自律品质,关键在践行。只有把师德要求真正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磨炼,在实践中提升,自律品质才能牢固树立起来。三是要达境,即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道德境界。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慎独”的基本意思是当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他也能谨慎从事,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反师德的事。教师要做到“慎独”的确不容易,但也不是绝对做不到的。实际上,有许多优秀教师都做到了。他们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能按照师德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就是自律的模范。在长期的师德修养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师德素质,良好的师德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真正的自律,就应做到“慎独”。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编辑部供稿)

师德修养范文第6篇

师德,即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美德。以美德孕育人生,人生才有价值;以美德浇灌生活,生活才有意义。同样,承担着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的人民教师,他们的师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活,关系到社会,关系到百年大计。

师德是调整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本职工作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有非强制性,对教师的言行起指导和规范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影响。那么,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呢?

一、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学生是社会和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家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各种不良思想与意识难免会侵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从而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行动带动感染学生。

二、教师必须互相学习,团结协作。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职业是个体劳动。其实需要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在教学中,各门学科都是相通的,而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各异。因此,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三、教师必须树立献身教育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被金钱所诱惑。选择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教师就选择了平凡。因此,我们要全身心的得投入到工作中,一心一意为教育事业而奋斗拼搏。

二、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意识。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我们的工作特性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当我写到这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5.12那场大地震,震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正是在地震中,出现了谭千秋与范美忠两位教师,他们的师德体现,引发一场关于人性的“地震”。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大灾中才能体现大爱。“我会牢记你那永恒的瞬间。你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当这段话在被救的学生口中说出的时候,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性的伟大,让我们感叹,这是真正的师德,从而使我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教师身上。谭千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四个年轻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永远离我们而去了。谭千秋,伟大的英雄,更是伟大的人民教师。那一刻,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崇高的师德体现,铸造了新时期教师的师魂。同样的一位人民教师范美忠在大难中独自逃生并说了这样一句话:“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的师德如何,答案毋庸置疑。虽然我们不能把他上升到道德败坏的程度,但是,他的这一优秀教师的身份在公众面前会大大降低。

“师德”这两个字是抽象的,我们真的很难衡量一个教师师德的好坏,虽然也有一定的标准。我们都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

一、张显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引导者,应该把他们生命中最好的一面张显出来。我们不应侃侃而谈,而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在地震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从而体现“人性”的神圣。师德的核心就是人性,我们应该把“人性”植根于学生心中,使每个学生闪耀“人性”的光芒。

二、学校应制定职业道德规范,逐步提升教师的师德素质。作为一所学校,我们应制定适合本校的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中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可以作为教师的正身镜,时时检验教师的师德情怀。这样不仅可以约束教师的不良行为,而且可以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

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活到老,学到老。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日趋加快。我们不能永远啃“老本”,否则我们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学习是教师常驻教育行业的“灵丹妙药”。在工作中,多反思、多总结。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因此,我们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拓宽自身知识面。从而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四、善于承担责任、甘于平凡。教师的职业是枯燥的、乏味的。而又是具有艺术性的。因为它的职责是在教育人,活生生的“社会人”。所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勇于承担这个神圣的使命。同时,我们也深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日日循环。生活似乎没有一点色彩,工作没有一丝积极性,从而贻误了学生--新时期的接班人。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平凡,在平凡而神圣的工作中寻找快乐,寻找幸福。生活中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奉献爱心。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有这样的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是教育的灵魂。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应倾注爱心于他们。在教学中,这种感情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提高。因此,我们应善于奉献自己的爱心。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吝啬,施舍你的一点爱给予你的学生吧!

师德修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师德;修养;敬业

《教育规划纲要》倡导“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精神,便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及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呢?

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爱因斯坦说,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是教学艺术家,就需要教师有艺术家热爱事业的热情,忠诚于教育事业,诲人不倦。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教师应亲近学生,关爱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1.1对待学生要有爱心、热心和耐心

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当一个教师用你的真心去面对你的学生,久而久之,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02年我刚上班的时候有一次我校的杨老师邀请我们这些刚来学校不久的年轻老师们去她家做客,一进家门我就发现一个小女孩在她家学习,我们都知道她只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儿子。当时我没有多想,以为是她家亲戚或朋友的孩子。后来又有一次去她家,发现这个小女孩还在。这才知道,这个小女孩是她现任班里的学生。这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又不要她,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过,从小养成了撒谎、偷东西的坏习惯,学习成绩更是甭提了。杨老师知道情况后不厌其烦的教导她,辅导作业,甚至把她接到家里吃、住,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有耐心。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孩子终于改掉了身上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因此,教师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问题生的时候,不仅要有爱心、热心,更要富有耐心。

1.2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于一个教师来讲,忠诚于教育事业,认真辅导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就能实现自身价值。首先,要对自己高度负责,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意味着担当起为了祖国和名族的事业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接班人的重大责任。这个责任是国家和人民,是广大的家长对于我们最衷心的托付,是社会和家庭对我们最大的信任。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一直在学习“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英勇事迹。2012年5月8日,“最美教师”张丽莉向世人展现了人性最善良的一面。在黑龙江佳木斯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失控车辆疾驶而来径直撞向准备回家的学生,就在一刹那,张丽莉用力推开身旁的学生,自己却被失控车辆压在底下,造成双腿截肢。张丽莉老师的事迹被人们广泛的传颂着,她尽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职责,甚至把爱心延伸到了职责以外,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这就是教师的职责,就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职责,当学生遇到危险的时候不顾牺牲自己的来保护学生,这已经成为她本能的反应。

2爱岗敬业、完善自我

教育教学工作是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这样,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本职业的性质,熟练掌握本职业的技能。所以,有了爱心、责任心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赶上时代,让自己能够有能力为人师。

2.1深入研究,做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就是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 专家型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教育家,就是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接受教育再培训,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才能修炼而成的教育家。

2.2锐意进取,做创新型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应向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崭新课堂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继续探索的热情,要积极开发自身潜能,解放思想,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技巧,并推陈出新,形成有自身特质、适合自己运用的教学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做一名新型的人民教师。

3爱岗敬业、廉洁自爱

作为教师,我们应自觉的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认真履行职责,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1淡泊名利才能廉洁自爱

在现如今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里,教师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心灵家园,不能不加筛选地接受向我们奔涌而来的物质和精神洪流,这样,就会被洪水所吞没,失去了自己。比如教师一味的追求权利、荣誉和想着升官发财的事情,那么你就不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或尽早离开教师这个行业。因为那些是官员和商人的事情。既然我们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是奔着教书育人而来的,也就意味着我们舍弃了很多东西――金钱、名誉、潇洒、轻松等等。因此,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艰辛,只有做到淡泊名利才能是自己乐于奉献、廉洁自爱。

3.2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我们要坚持以大义为先,私利居次,个人的利益服从国家、名族和集体的利益。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低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绝。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收学生和家长的财务,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德行为学生与世人做出表率。

3.3用廉洁的标准进行自我约束

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我们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虽然,现在时代在变,观念在变,课程在变,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在变,但是,教师的理想信念不能变,教书育人的宗旨不能变,职业操守不能变,人民教师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不能变。教育是伟大的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纯洁。

师德修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师德修养;关爱学生;爱心教育

国培中黄老师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让我再次真正地理解并体会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其实在2008年7月的一次培训课上老师讲的爱心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那以后我时时约束自己去爱学生。采用爱心教育以后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很多,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一、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1.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它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的热情和无限希望。爱心教育真的是成功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成功。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也会爱老师,会表现得更好,乐意与老师交流,当然也更喜欢上他所喜爱的老师的课,这不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了吗!

2.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不仅仅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于是在教学中我管学生叫“乖乖”或“孩子”,他们听了后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神情,而且变得很乖,如果再给予他某些表现好的方面以表扬的话,他们会做得更好,希望能得到再一次的表扬。但这种表扬要适时,不能过于频繁。

二、在尊重中走入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尊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要耐心听他们述说,以诚相待,做他们的朋友。特别是遇到问题时要耐心地听他们讲后才下结论,千万不能盲目地给予批评教育。

三、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在校父母,不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师要向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学生。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做到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在5.12地震中不就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教师故事,他们不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骄傲吗!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四、要特别关爱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下的儿童

这类儿童他们的心理上就很孤独、自卑,同时他们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我现任教的班级就有两位这样的学生,他们都是父母离异的学生。有一位是男生,和奶奶住的,奶奶还每天接送他,在他的身上奶奶花了很多心血,但是这个孩子始终不好好学习,还很爱出手打人。还有一位是女生,和外公住在一起,外公已年纪大了管不了她,她不调皮,就是爱撒谎,不做作业。我用爱心去教育他们,好好地给他们讲道理,他们还好像听得进一点,但只能管那一会儿;在老师的鼓励下与帮助下他们也能慢慢地完成课堂作业,现在他们也变得越来越乖了。有进步时我就抓住机会表扬,希望能增强他们的自信。现在这两位孩子虽然学习还落后,但在其他方面已经进步很大了,特别是在尊敬老师和长辈方面。

师德修养范文第9篇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就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师德修养范文第10篇

一、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就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个人修养范文 下一篇:修养身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