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时间:2022-10-02 07:41:52

企业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摘 要: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标准与工业企业实际需要的技能人才标准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充分吸收企业元素,让企业元素与技能人才培养实现相互融合,才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企业 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

技能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工业企业进步的助推器。职业院校作为工业企业重要的技能人才资源库,承载着为工业企业培养能用、适用、好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这也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的,职业院校必须努力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加强与工业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力争在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与工业企业达成共识。

笔者作为一名在职业院校从事多年学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教师,经过对全国200余家各类工业企业的调查了解得知: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工业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很大,主要投入在以下几方面:企业文化、工作制度、奖惩方案、员工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企业为什么在以上几方面投入较大?这样的结果是怎样产生的?经过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职业院校现行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要,造成企业引进员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才能真正达到上岗标准。

作为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不能靠改变企业来适应学校,而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但要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方面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更要在学生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方面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尽量为企业降低员工培养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人才。

实现以上学生培养目标,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转变学生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在学生培养管理过程中,努力引进企业元素,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了解、感知、适应企业。

一、企业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企业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学分制和教学一体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管理模式。

1.营造企业式的校园氛围

营造企业式的校园氛围就要努力寻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创造结合点。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普遍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

首先,是管理机构名称的变更。学院名称可不做变动,下设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专业系、保卫处、后勤服务处等科室。其中,按照职能性质与企业相关职能科室一一对应。教务处主要职能是课程开发设置、组织考核教学过程等职能,根据其职能可与企业生产部对应。学生处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可与企业综合办公室对应。招生就业处主要承担新生的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可与企业采购部和销售部对应。专业系可与分厂或车间对应。另外,财务处、保卫处、后勤服务处等名称与企业基本一致,可不做变更。

其次,教师称谓的变更。学院院长可称之为“董事长或总经理”;学院各科室主任可称之为“部长”;专业系主任可称之为车间主任或分厂厂长;班主任可称之为班组长或工长;普通老师可称之为师傅。

2.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要充分体现企业特点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安排要按照企业四班三运转或三班两运转的模式进行。据对近几年学生离职原因的统计,学生因不能适应企业四班三运转或三班两运转这种工作方式离职的学生大概在30%左右。要改变这种现状,职业学校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方式,打破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实行课时课程安排的方式,实行企业式的课程安排方式。每班上课时间为8小时或12小时,甚至业余时间可以安排加课。实行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作息时间完全与企业工作时间一致,学生上岗后能够适应企业这种生产安排方式,有效降低学生离职率。另外,这种工作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短缺问题。

3.建立以学分为中心的学生考核奖惩激励机制

学分制是企业式学生培养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学分制便于学生考核、奖惩和激励的量化。

(1)学分组成:主要包括基本学分(基本工资)、绩效学分 (绩效工资)、奖励学分(奖金)、浮动学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了更好地与企业融合,可以变考取学分为按月发放学分,类似企业工资发放。绩效学分包括两个部分:科目考试超出60分部分和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学分。

(2)分值确定:学校考核课程以科为个体,每科仍为100分,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学分每月100分,奖励学分学期为上限50分,浮动学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分值分别为100分。

(3)给分办法:目前学生考核主要是教务处通过阶段考核和期末命题考试考核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以考取实际分数获知学生学习效果。企业化的学习效果考核主要是通过确定基本学分为主要手段,每学期初确定开设课程科目(科目考核满分为100分)即生产任务。考试成绩60分即可发放全部基本学分,超出60分部分可认定为绩效学分。

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学分(不定分值)主要由学生处(综合办公室)、专业系(生产车间)和班主任(班组长)评定。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表现良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月发放给每位学生的绩效学分。表现不好可以不给或少给学分。

二、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实施企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办学成本提高

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企业模式,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和管理方式,而调整的结果是直接导致学校办学成本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实施这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出发。职业院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吸引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技能人才培养,让工业企业充分了解学校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同时,职业院校要积极吸纳工业企业和社会一切可利用资金,以有效降低办学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这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好,从而为社会和工业企业培养更加实用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促使家长和学生理解、接受企业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企业模式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施,是对多年来职业院校传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也是对多年来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任何事物的出现,对社会大众来讲都有一个从陌生到认识,再到熟悉的过程,何况一种教育方法的变革。家长和学生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服务对象,与工业企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施企业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职业院校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和学生家长熟知实施这种模式的重要性和目的。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为学生和学生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创造必要条件,同时让学生和学生家长有机会并愿意参与学校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企业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种探索和尝试,还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体的职业院校,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上一篇:走进心灵 点亮智慧 下一篇:创新作品放异彩 雕虫小技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