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乙肝研究释解

时间:2022-10-02 06:44:46

中医药治疗乙肝研究释解

1中医药对乙肝症状的改观

目前西医治疗乙肝以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IFN)两类药物为主,但由于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易反跳、费用高等缺陷,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1]。中医药治疗乙肝显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6年中有1063篇文献对单药、单方制剂、自拟定方及中西药合用治疗乙肝的临床疗效的研究。其中部分文献通过将疗效与现代医学的检测指标相结合,观察分析了中药对于乙肝的主要检测指标和部分症状的改善作用,更充分、客观地说明中医药治疗乙肝的疗效[2]。(表4)西医治疗乙肝追求病毒转阴,中医治疗也以此为目标,但疗效不佳。中医治疗肝病应有自己的特色,扬长避短[3]。据统计,研究中药抗乙肝病毒作用的文献数量,占总数的29.6%,在改善病人自觉症状和体征方面,如消除腹胀、厌食、胁痛症状的研究文献数量,仅占总数的7.21%、3.71%和4.34%。

2特色疗法治疗乙肝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治

疗乙肝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共有57篇研究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乙肝的文献,其中提及特色疗法6种(表5)。如针药结合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的状态,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损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而推迟或逆转疾病的进展[4]。相对于西医在乙肝理疗方面研究的空缺,中医特色疗法的研究发展前景可观。

3对中医治疗乙肝辨证论治的研究

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乙肝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辨证过程中定性、定位缺乏客观具体的指标,以致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给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及推广造成阻碍。研究者对中医治疗乙型病毒性肝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视日益增加。2007—2012年共有158篇对乙肝辨证论治的研究的文献,可归纳为对辨证分型、病因病机、治法治则三方面的研究,其中以对辨证分型的研究文献居多,占58.2%。部分研究者通过观察乙肝患者的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5](表6),总结探讨乙肝常见证型特点和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的差异,揭示“证”的实质及其与客观指标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辨证论治的准确度,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具有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乙肝临床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中医治疗乙肝的发展[6]。2.7其他研究在CNKI数据库中还检索到关于中医药防治乙肝的文献7篇,乙肝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治疗关系的文献14篇,专门研究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文献1篇,提出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效果的评价标准应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核心出发,从宏观改善症状、微观检查指标应答、生存质量三个方面来评价,才更符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际[7]。

4结语

从中医药治疗乙肝研究方向的整体来看,近6年来的研究热点是中药治疗乙肝的研究以及乙肝的辨证分型和治法治则。其研究方法趋向于将临床治疗与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相互参照,补充微观辨证指标,以实验室的客观观察结果为根据[8]。以提高临床研究结果的准确度和推广性,促进中医治疗乙肝的诊疗标准,治疗方案的统一为目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乙肝多个症状及抗HBV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未统一,甚至分型不当[9];多数用于临床的中药近期疗效好,而远期疗效不佳,且疗程较长[10];汤剂虽应用广泛,但缺陷较多,无法规范[11];在中药治疗乙肝方面受西医治疗思维的牵制而未对其治疗优势进行深挖研究;临床科研试验设计水平、研究质量亟待提高[12];对于疗效标准、特色疗法的研究重视不足,缺少可供专门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医学工作平台[13]。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乙肝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待加强:有关中药、复方治疗乙肝的研究,需加大力度,寻找其改善症状和体征方面的优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检测手段筛选出有效方药[14],并加强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15];应进一步完善、规范和统一乙肝辨证论治体系,制定出客观、规范的分型诊断标准[16];改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过程,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完善中医治疗乙肝的疗效标准及反证疗效标准,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进展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有中医特色疗效标准;构建中医药防治乙肝和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循证医学工作平台;加深对特色疗法的治法、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以发挥传统治疗的优势。

上一篇:论职校电工专业教学改革 下一篇:职中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