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2 03:12:03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要切实发挥好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熏染作用,三者要互相配合,共谋以德育人的百年大计。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家庭;学校 社会

【中图分类号】G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71-01

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逐渐长大成人,其思想道德建设应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相互配合,循序渐进。

1 重视家庭的基础作用,匡正家长的成才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这有来自教育这根“指挥棒”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教育中成才观的偏误。为人父母者如果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就能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通向德智体全面发展。

1.1 家庭道德要立足于关爱,坚持正面教育。一些父母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对子女放任自流,或以充裕的物质条件代替必要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流动人口家庭中的未成年人,长期处于“托管”状态,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还有一些父母出于对子女的珍重,纵容、迁就子女的过分要求和缺点错误,致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惟我独尊、贪婪自私、骄横无理等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除了给子女以必要的生活上的呵护外,还要向他们灌输做人的道理,严格把好思想道德关,给子女多一些思想道德上的关爱,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不要因“望子成龙”心切而让子女“超负荷运转”。教育方法上,要尊重子女的自尊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要力戒简单粗暴、强迫命令,搞“一言堂”。此外,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应注意保持和谐一致。父辈与祖辈及其亲属,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标准应保持统一,家庭与学校、社会的德育要求应保持和谐一致。

1.2 家庭德育应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对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家长应根据其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进行启蒙教育。通过家长的耐心教导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培养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逐步形成尊老、诚实、谦让、礼貌、勇敢的行为习惯,克服孤傲、自私、娇贵等不良心理。入学阶段,未成年人已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较完备的行为能力,社会接触面逐渐扩大,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朝气蓬勃,但又因涉世不深,单纯、稚嫩、易冲动和感情用事。在这一阶段,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不能以孩子由老师教育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家长应与学校互通情报,根据学校反馈的意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也要主动把子女在家庭中的表现如实向学校反映,以利于学校进行针对性工作,共同教育未成年人。

2 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矫正教育的“指挥棒”

2.1 学校德育要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对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产生的道德困惑,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通过教师的正面引导,取得正确认识。德育内容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科学价值观、网络伦理观、生态环境伦理、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要广泛吸收、利用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丰富的德育资源,为我所用。同时,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也要更多地利用传播媒介的优势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

2.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希望所在。教师必须努力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带动学生,尤其是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悉心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热心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此外,应加强伦理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修养,通过对道德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的掌握,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3 激活社会的熏染作用,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3.1 净化社会环境。通过褒扬先进,针砭时弊,激发未成年人对美好理想、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此外,必须切实加强对黄、赌、毒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丑恶现象的查处力度,防止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污染滋生蔓延。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主题公园、图书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影剧院等的建设和完善,以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为未成年人陶冶情操、全面发展提供优美的外部环境。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创作为广大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3.2 优化网络环境。针对未成年人钟情网络的现实,不能采取简单禁止的办法,而应进行兴利除弊的疏导。一手抓疏,把日益增多的未成年人吸引到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站。引导学校建起自己的校园网,开展网页设计赛、动画制作赛、电脑编程赛、网络游戏赛等等。它既满足了未成年人浓厚了上网乐趣,又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一手抓堵。鉴于目前网络、手机这些新的通讯领域存在的无序和混乱,疏的同时还必须有堵。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上进行过滤,将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要教给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技术和方法,“网上安全忠告”,提高他们抑制腐蚀和抗拒诱惑的能力。要倡导“网络文明”,严格执行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对未经登记注册的黑网吧,要坚决查封。对违背管理规定的网吧,要严加惩处乃至取缔。对环境恶劣的网吧,要责令限期改善,逾期未改应处以重罚。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净化灵魂的工程,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权威性的机构,来统一社会各界的力量,发挥1+1>2的效果,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合力,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强力支持和帮助。

上一篇:多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