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合资没有尽头

时间:2022-10-02 01:06:39

中国汽车合资没有尽头

正是政策的干预,使中国本土企业“输在了起跑线上”,失掉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媒体界一位青年才俊最近从国外游学归来,对中国汽车业的现状深为焦虑,感叹道“中国汽车业合资几十年,似乎就干了一件事:为外国公司卖车”。

从第一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签约迄今29年,中国汽车业一直在合资路上狂奔。年产销量由不足20万辆上升到近2000万辆,增长了100倍,就市场规模而言,的确是成绩辉煌,中国虽然因此而自诩为“汽车大国”,但只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汽车品牌的“全球最大市场”。自主品牌在本土市场上处境艰难,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难道这就是我们合资战略所要到达的“彼岸”?

“合资不可能获得核心技术”,是全世界人尽皆知的“秘密”,正因如此,当年日韩车企都只合资了短短几年,就宣告分手,自主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唯独中国有这么多汽车合资企业,而且合资协议一签就是30年,更要命的是,合资“第一期合同未到期又再签30年”,还被认为是有关政要们的光辉业绩。

为什么中国汽车对合资如此一往情深?为什么中国汽车走合资道路,要直到永远?仅看合资企业一年发27个月薪水,新车上市合资企业一掷千金的大手笔,多少就能看出合资利益有多大。但这只是表象,汽车合资从全球考察、项目谈判、政府审批,直到公司运行,从头到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身在其中的人员,都能得到无穷的好处,谁不想“把合资进行到底”。有人说,中国深化改革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发展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真正汽车强国的阻力又是来自何方?

其实,自打中国汽车业提出“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方针,就注定了中国汽车业的合资命运。因为能做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只有汽车跨国公司。为了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纯洁,政府部门几十年来最坚持的工作,就是反对“散乱差”,即不许本土企业生产轿车。到中国“入世”之前,一个自主品牌项目都未获批准,所有汽车“保护政策”的阳光雨露,全都洒在了合资企业头上,最大的受益者是跨国公司。待恩准本土企业进入轿车领域时,合资企业不仅“经济规模”已经形成,品牌美誉度更是深入人心,才造成了今天自主品牌无论性价比多高也卖不过合资产品的局面。正是这种政策的干预,使中国本土企业“输在了起跑线上”,失掉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每当说到自主品牌,就有人会用“商业模式”加以对抗,把“自主品牌”异化成一个政治概念,似乎强调自主品牌就是“狭隘民族主义”,而“商业模式”则意味着按经济规律,市场法则办事。我想,如果真的只认“商业模式”,怎么好挣钱怎么干,就没有理由搞自主品牌了,最好全部生产跨国公司的成熟车型,挑选最好的销售英才到合资公司卖车,中国人不搞研发,不担风险,只管赚钱分账。或者索性像巴西、墨西哥、泰国一样,连合资公司也不办,全部让外国公司独资,政府只管坐收税收,要少费多少心思!

龙永图先生最近还发表高论:“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那么,能造出“和国际同样水平奔驰、宝马”的中国,谁还敢说中国不是“汽车强国”?国家领导人今后出访,直接带上大众的文德恩、丰田的丰田章男,奔驰的蔡澈、通用的丹尼尔·艾克森,韩国现代起亚的郑梦九等人如何?由一群“外籍明星”担当重要角色的《建国大业》,大家看了不是也觉得很过瘾吗?

上一篇:浅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下一篇:金融专业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