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如何引导学困生学好物理

时间:2022-10-02 11:38:50

物理教师如何引导学困生学好物理

不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努力,不管采取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工作也做不到尽善尽美。一班学生中仍然有学困生存在,这个问题不是自今日始,它是与学校教育共存的。所以要最大限度减少学困生,课外查漏补缺是一名称职物理教师的重要工作。

一、学困生问题极其复杂

1.在学习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时,不能理解概念与规律的内容实质,不能用语言再现概念、规律、公式的内容,不能说出规律的基本表达式,不能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2.做作业或练习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表现为马马虎虎。不能了解作业、练习的目的,解题不按解题程序,不愿意寻根究底,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有的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3.在物理实验探究课上,不熟悉物理实验原理,不了解仪器操作规程,对做实验毫无兴趣,做实验不想动手,袖手旁观,更不会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实验结果,结果做完实验毫无收获。

4.在阅读课本内容时找不出重点难点,不能回答教材设置的问题,阅读时不专心,阅读效果差,读完一段不知所以然。

5.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会物理,先是厌恶学习物理而后放弃不学。

二、学困生物理成绩差的原因

探究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外因和内因诸多方面因素,但从教学中找主要有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

有些教师教法不得当,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总结教学规律,随意拔高课堂物理教学要求,赶进度,使中等以下的学生上课听得吃力,基础未打好,困难越积越多,渐渐地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中等以下学生丢在一边。所以物理教师要摆正思想、端正态度很重要。还有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墨守成规,不接受课改要求,长久下去,会使一部分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继而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这样学物理的学生可想而知有多少。

2.学生方面

一是课前不预习,以至于课堂上稍不注意听就跟不上教师思路,课下也不愿下工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听课一知半解,问题越积越多,学不懂就放弃学了。二是思维跟不上。学习物理要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存在一个质的飞跃。如高中物理力学中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受力分析、瞬时速度、加速度、功和能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便会觉得抽象。电学中对电场强度、电场、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缺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更感到难懂,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公式概念记住了,一做题就卡壳了,多个问题积累导致物理成绩越来越低。

三、帮助学困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造成物理学业困难原因是复杂的,所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是一项综合工程,需从多方面入手:

1.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信心

成绩不好的学生常在学习上有自卑感,所以在课外教师要特别关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鼓励他们从简单问题入手,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2.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首先要教他们如何学好物理,从改变学习习惯开始。课前要预习教材内容,使上课打有准备之仗。上课边听讲边做笔记,遇到问题先放一放,不要钻牛角尖,下课再问。在完成作业时先把教材内容看一遍,理解教材概念、原理、公式前提下再做练习,做作业才能起到作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及时总结、及时综合

物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单元学完要学会及时归纳总结,发现每节课之间的因果关系,把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找出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章学完要把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找出来;分析彼此的联系;一个模块学完要完成一次大的综合把知识网画出来,写出它们的关系式。

4.做适当的练习

每一节、每一个单元、每一章节、每一模块学完都要配合一些习题进行练习,难度不易过大,出现错误及时分析找出出错的原因,开始可以选做参考书上的例题,出现卡壳就可看解题答案,这样做有很好的效果。做的题多了,有些没有理解的概念公式,原理自然就消化了。

5.教给学生解物理题的方法

解物理题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

具体有几个步骤:

①审题:通过认真读题,了解题的全貌,明确已知什么,求解什么。

②画示意图:尽量边读题边画示意图。中学物理题涉及的物理量较多,一眼看不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只有画出简图,分析物理过程,建立起物理模型,才能看出用什么规律解题。

③标已知量、未知量:把已知条件标在图中,寻找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通过图中各物理量的分析,运用物理规律,寻找它们的关系,确定用什么公式,运用公式就建立方程。

④立方程求解、做答。

总之,中学物理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障碍往往来源于对概念的模糊认识和错误理解,只有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消化,点点滴滴地积累,才能达到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第十中学)

上一篇:供应链金融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情境创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