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加强策略

时间:2022-10-02 11:33:00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加强策略

1通过思维性数学实验教学,开阔解题思路

在初中的数学中,常常会涉及几何规律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头疼,苦于找不到探究的突破口。然而,在探寻几何问题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尝试,对图形进行变化、操作等。思维性教学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在实验中将图形变化的不同形态进行充分的展示,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内接矩形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教学当中,提出问题:在三角形中,三条边分别是AB、BC、AC,在AB边上有一动点P,它是三角形的内接矩形的一个顶点,该矩形的一条边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当点P在AB边上运动时,矩形的面积会发生变化。学生往往对这样的问题毫无办法,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教师应该予以引导,设立合适的未知量,通过未知量的变化让学生发现问题。

首先可以设B到P的距离为x,矩形的面积设为y,这样可以根据矩形的面积推出一个等式,然后再观察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当x变化的过程中,y的值是如何变化的,是否存在最大值?将当点P在三角形的边上运动时,对应点(x,y)轨迹画出,让学生猜测图形的模型,并且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在得出一个函数关系的时候,对其进行观察,能够观察出它们是一个抛物线的形式,进而进行验证。最后,教师还可以进行发散,将条件改为当三角形底边AB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的形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这里例子中,看到学生参与到了思维性的实验当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思路。

2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在数学当中,规律往往都是抽象的存在,因此学生不容易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课堂留给学生进行思维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也就造成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了解到知识的生成规律,通过动手的方式发现数学中存在的规律。比如: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与你的身高相比,你们之间的高度差了多少倍?通过对折的方式,对折多少次之后,纸的厚度才能够跟你的身高相等?如果这张纸能够进行无限次的折叠,那么试总结出折叠的次数与总厚度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问题是从简单到难的设置。通过第一问,学生通过简单地计算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由于在进行对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每一层的对折次数和厚度,这样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因此能够在第三问时迅速做出解答。然而教师在最后可以再次提问:第三问这样的猜想是否能够实现?由于学生已经亲手进行了折叠,能够发现纸张在折叠过程中随着折叠次数的增加折叠越来越困难,能够感受到无限次的折叠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通过简单地叠纸的数学实验,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抽象的规律能够有直观的感知。

3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因此,创造出适合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的情境在实验教学中至关重要。如这样一个实验教学,在实验中主要用到了多媒体投影仪、多个正多边形的模型,让学生探讨利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拼图,拼成一个平面,探究到底正多边形拥有几条边时能够完成平面的拼图。然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多边形模型与小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配合,并且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一种多边形模型拼出一个平面。当有小组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在投影仪上面将他们得到的结果进行展示,多个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然后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操作出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探讨当正多边形拥有几条边的时候,使用一种多边形才能够拼出完整的平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学习更加的主动积极,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好奇的年龄,对于一切事物都感觉到非常新鲜。在数学中进行实验教学,就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数学中也有一些枯燥的知识需要记忆,这时候如果教师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一些其他的办法将知识记下来会非常深刻。如在学冲之的圆周率的过程中,π=3.1415926535,初次见到这样的数字,学生很难将它记下来,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幽默诙谐的故事进行讲解。比如,教师可以讲这样的故事:有学生想要拜祖冲之做老师,但是前提是要记住圆周率,正当他苦恼时,他看到山上有一座寺,里面有一壶酒,结果就背下来了,因为“山上一寺一壶酒”的谐音正好是数字的前部分。学生能够感到非常的有趣,然后自行发挥,将后面的几个数字通过自己的理解记住。这样学生对于这些数字的记忆时间会非常长久,也不会感到乏味。

5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立一定的情境,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并在实验中不断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于数学规律的认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现实当中。

作者:胡忠芝 单位:烟台第十一中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中创新教育的实用性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与育人价值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