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02 11:01:36

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深入,对微课模式的优劣势的研究认识更加全面。为了更好发挥微课模式的优势,应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发展。

关键词:微课;大学英语;融合发展;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近年来,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如火如荼,为大学英语课堂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微课作为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等的理论研究愈来愈深入,将其运用于一线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也越来越多,微课的优势和局限性也愈加明晰。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微课引入日常课堂教学,成为切推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的突破口。

一、微课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断开展了各种微课教学比赛,从校级到国家级,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从微课视频展示到基于微课视频的课堂演练,为微课模式研究提供了范例,为微课实践运用指引了方向,也为微课教学模式深入发展带来了动力。而微课相关话题论文研究数量在近两三年来出现大幅上涨趋势,可见关注之多。从近两三年的中国知网以微课研究为主题的论文数量(2015年为2923篇,2016年为4615篇,2017年第一个季度已逾千篇)和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不难发现,微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新的突破口和关注热点。在经历了最初的翻转课堂,慕课等在线学习模式之后,微课的出现更接地气。它的特点是“微”――内容短小,“精”――重点突出、“活”――方式多样(制作方式,呈现方式和教与学的方式)。纵观微课研究,关于关于微课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把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实践,探讨教师制作使用微课的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实践更多的体现了“教”的改变,受众学习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基于微课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并没有系统形成。而关于微课的理论研究则主要体现在宏观的微课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研究和微观的微课作为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和微课制作设计主题选择等方面的方法技巧研究。总的来看,关于微课的理论研究成果显著,比如对微课的概念界定,优劣势分析,系统发展预判等,这些无疑为后续的微课融入教学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指明方向。

二、在大学英语课堂运用微课的实践及思考

微课的运用是教学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的又一次创造性融合。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面临着削减课时、英语学习重视度下降的严峻现实,困而思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调动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刻不容缓。而以短小精悍,形式新颖著称的微课无疑为大学英语课堂改革注入新活力。一线的微课实践主要集中在把微课这一新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创新手段在课堂内使用,多停留在单枪匹马的零星尝试,存在微课知识点选取碎片化,难易程度两极化等问题,且受制于课程规划设置等诸多客观因素,缺少系统规划和长效机制,并没有成为系统的线上线下学习课程体系资源,从而导致微课资源分享使用率很低。“微课功能定义偏向教师专业发展而忽视学习者的有效学习”,聚焦常规课程的碎片化处理,过于追求形式上的资源制作,生成了大量的微课资源,但是尚未重视微课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两个范畴之间融合,导致资源建设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有效学习(郭宏伟,142)。以笔者为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引入微课模式时,有一些启发,将微课作为教学手段的优势很明显,比如将一些知识难点做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有不错的收效。学生的注意力有所提高,课堂互动更为频繁积极,知识点掌握的更好。但是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等自主学习环节以及线上互动活动并没有积极展开(主要受长期被动学习习惯和资源平台使用率较低的影响,),碎片化的知识点也很难串联起起成为,缺乏系统性,无法涵盖整个课程(这涉及到微课选题,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成微课,有些知识点演练操作困难耗时)。所以,微课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改革探索还要继续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基于微课的教学渐进发展策略:第一阶段,引入,了解和熟悉微课;第二阶段,校内试点微课应用;第三阶段,树立典型,推广优秀微课;第四阶段,形成高校微课教学体系;第五阶段,基于微课资源的慕课开发模式(赵鲁华,35-36)。而就笔者所了解的身边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微课进入大学英语课堂还处于第一,二阶段,若要将碎片化的微课微课构建为课程体系资源,目前来看,有现实困难,比如依靠个人而非团队的微课前期设计制作相当耗费精力,且并不能保证每个微课视频资源都质量上乘;课堂现场展示演练效果明显好于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涉及到学生对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程的认同程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问题);建构微课课程体系需要人力、物力、政策等配套资源的大力支持。

三、务实之举:微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混合式教学

既然大规模开展微课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尚不具备,亦不可能完全传统放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局限于当前的实际教学现状,教师技能,设备资源,学生特点,真正的意义上的微课教学还是不现实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发展微课教学,才能真正进入实际教学应用中(赵鲁华,34)。也就是说,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微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成为互补。微课 “可以满足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需求”(张云霞,36)。而实践表明,目前阶段,将个性化、趣味化的微课模式融入传统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切实可行。而且这种线上线下的网络与课堂结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拓宽了教学时空,弥补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固化模式,保留了传统课堂的系统教学优势,又凸显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模式的优势,教学效果、学习效果都可以得到极大改善,亦可以有效化解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正如一些专家所言,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师生互动,是面对面的课堂授课与网络学习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刘凤峨,73)。

为促进微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应注重微课技术的普及,微课制作团队的建设、微课线上线下分享使用的量化管理和监督考核,并逐步构建微课课程体系。在微课试点阶段初期,由改革意愿强烈、愿意尝试变革的教师先行实践,根据课程特点自行设计制作相关微课,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不断实践尝试,探索微课模式的使用效果、总结与传统教学模式共存互补方式,为今后系统推行微课积累经验。在微课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后,应对教师进行微课制作技术集中系统培训,使其打消技术顾虑和技术抵触情绪,从而为规模化的微课制作和运用打下基础;组建微课制作团队,负责整个课程相关微课话题筛选、设计、制作,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定期投放相关单元的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等学习资料,确保线上自主学习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分享,同时应该制定相关的课程考核标准,包括教师教学考核、学习在线自主学习考核监督机制。自下而上的摸索实践和自上而下的组织引导相结合,课堂模式局部改善和课程体系规划改革相衔接,将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循序渐进推行开来。

四、结语

微课模式作为教育信息化技g的新热点,有着极为突出的优势特点,将其融入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具有变革意义的创新和尝试。而将二者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将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优势,极大地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效果,必将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呈现新的面貌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宏伟.“互联网+”高等教育环境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以中医学专业系列微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4).

[2]刘凤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2017(1).

[3]赵鲁华,曹冲振,王建春.高校微课教学推广策略浅析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4).

[4]张云霞,江慧.以微课为契机的高校教学模式变革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

作者简介:余金燕(1982-),女,汉族,四川大学硕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课堂改革,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2017年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研教改项目“在大学英语课堂推行微课模式的可行性”(15CRKXJ14)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问题初探 下一篇:财经院校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复合之上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