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分析

时间:2022-10-02 07:02:13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分析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进程的逐步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数据库的建设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文章就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及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对于高职院校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3-0094-01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科技的发展,如今的社会已然成为了信息化社会,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完成各项教学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信息资源核心等作用,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有职业院校系统特征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以便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服务。

1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及数据库建设现状

1.1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作为新世纪对社会及人类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事件之一,网络化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并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如今,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正处于这一网络化时代,因此,网络化、数字化及资源共享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数字化指的是信息资源经由计算机处理及整合的整个过程,是图书馆信息资源进入信息网络,实现共享的前提条件,当然,数字化发展又远远不止如此,其所引发的数字革命甚至变革了所有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并推动了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及网络化趋势也刻不容缓。在进入Internet后,图书馆必须以互惠互利等原则为依据,构建一体化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以充分发挥其共享优势,推动馆藏资源逐步实现数字化。

1.2 高职院校数据库建设已然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进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意识到时代的发展需求,认识到数据库资源对于整个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资源共享共建等问题,必须从资源有限性及用户需求无限性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网络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及共享创造可能。当然,共享建立在共建的基础上,数据库建设乃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为了实现共建,必须解决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问题,根据当前数字化资源的流行形式——数据库、数字古籍、电子出版物等中,多数院校均选择数据库作为实现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形式。

2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构建

2.1 信息资源MARC结构体系的构建

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其信息资源数据库结构直接决定了其检索途径、信息的含量及标引的深广度。“都柏林核心”结构体系虽未突破关系型数据库结构,但为信息资源数据库结构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参照。本文在此参照下提出了MARC结构体系,其主要包括CNMARC与USMARC两大类,其数据字段如下:

1)CNMARC结构体系字段:0、1、2、3、4、5、6、7、8号字段分别为标识块、代码信息块、著录信息块、附注块、款目连接块、主题分析块、知识责任者块、国际使用块。

2)USMARC结构体系字段:0、1、2、3、4、5、6、7、8号字段分别为标识、题名与责任者说明、载体形态项、丛编说明、附注、主题标目、附加及连接款目、丛编附加款目。

所有上述字段共同构成了MARC结构体系,其特点如下:

1)由于MARC结构体系的MARC字段相对较为简洁,因而大大降低了描述及记录信息资源的复杂性。当采用MARC结构体系来进行电子论坛、期刊、报告及光盘数据库等的标引及著录时,不仅可行性极强,而且省时又省力。

2)就信息资源等参考价值较大的信息资源而言,MARC结构可以通过若干子字段全面记录并进行描述。例如,856字段中所含的定位信息资源可经由子字段进行标识,这是“都柏林核心”结构所无法做到的。

3)MARC结构体系不仅具有“都柏林核心”字段的所有内容,还在3号字段对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等的出版及更新周期进行了附注,并在4号字段对丛书、丛刊等信息资源进行了连接说明。

2.2 数据库软件的设计

信息资源MARC数据库的构建主要是以信息数据源为依据,跟MARC结构进行记录输入单的填写,经相关软件将记录输入单分别进行录入和修改,最终形成包括头标区、数据区及目次区的信息资源MARC数据通讯格式,此即所谓的信息资源MARC数据库,这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很难实现的。在数据库构建过程中,采用了C++开发工具,设计步骤如下:

1)将信息资源以MARC字段所定义的格式为依据进行归类,并对信息资源各部分对应名称及段名进行确定,将各字段根据名称由小到大依次进行排序。

2)对各字段数目及长度进行统计,根据规范的MARC通讯格式对总长度、数据内容和记录头间的偏移量进行计算,再加上记录属性即得到了头标区。

3)在目次区分别填入各字段的名称、长度及数据偏移量,其中,偏移量是指前个字段长度加偏移量,而后加上目次区结束标记即可。

4)在数据区填入各字段的内容,在各字段及记录结束处加入标记。

5)依此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生成标准MARC通讯格式。

2.3 接口技术

信息资源MARC数据库有效实现了馆际之间的传递及交流。本文采用了ActiveX及XML开发方式,这样不仅获取了高网络效率,还减少了响应时间。其设计要点如下:

1)将数据按DTD方式进行简化,形成XML文档。DTD对数据库元素、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定义。

2)采用ASP将数据库转变为XML数据源。作为一种接口技术,ASP具有如下优势:可采用脚本生成;XML数据源从数据库中动态生成,无需额外开销。

3)采用XML-QL程序对XML数据源进行查询。

4)查询结果按照XML文档形式从浏览器中输出。此方式实现了相同信息资源数据的多元化处理,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服务器资源的消耗。

3 结束语

如今,现代化图书馆已经成为评价整个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必须从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入手,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及网络化发展,以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明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J].现代情报,2011(4):291-294.

[2]张怀涛.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D].郑州:郑州大学,2010.

上一篇:新形势下农村电网建设浅析 下一篇:光缆通信线路的维护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