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时间:2022-10-02 06:41:44

【前言】浅谈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研究表明,性格内向,情绪起伏大的学生,如果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反应迟钝,以自我为中心,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进而可以判断出有自杀想法的可能性越大。据有关抑郁症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发病和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自杀者往往会选择在凌晨或者深...

浅谈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本文笔者拟就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鉴于此提出如何构建事件事前干预机制,以来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关键词:心理危机事件 干预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凸显,尤其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客观情况影响下,各种危机事件屡见不鲜。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杀事件或杀人事件不时占据报纸头版,虽然已经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切,但是不得不承认,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所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尤其是事前干预和事后妥善处理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性危机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和特殊发展时期特有的。因为在校大学生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同时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挫折和困难,所以其心理状态难免出现危机状态。心理学家布罗克普曾经指出: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状态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看问题留意于表面,态度趋于消极,性格内向,做事情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情绪波动较大,起伏不定;内心容易自卑,不够自信,行为冲动而依赖他人……总结布罗克普的观点可以分析出易于出现心理危机者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行为特点等,进而可以研究出心理危机预警评估体系。

研究表明,性格内向,情绪起伏大的学生,如果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反应迟钝,以自我为中心,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进而可以判断出有自杀想法的可能性越大。据有关抑郁症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发病和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自杀者往往会选择在凌晨或者深夜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大学生自杀多集中在开学初、学期结束时或者刚入学或者即将毕业时期,并且自杀地多选择在宿舍或者教学楼。随着对抑郁症研究的深入,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春季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发病高峰。

以上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学生性格特点以及相关客观因素。同时一些事件也会导致心理危机。心理学家布拉默认为,心理危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种是情境性危机,比如突然遭遇交通意外、家庭变故、疾病侵害等。一种是存在性危机,比如随着发展会有一些关键时刻决定人生问题,面对这些时刻出现的冲突和焦虑。还有一种便是发展性危机。在大学生成长历程中必定会经历一些挫折和苦难,如果自我调整不佳,就会在比如新生适应、毕业失业、升学失败等为题上出现无法应对的挫折,进而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对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全面掌握,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细节。

二、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

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需要一个权威性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测定指标。就目前高校使用状况而言,国内高校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心理危机预警评估筛选指标体系。绝大多数高校一般采用《症状诊断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新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期望从中筛选出或者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而进行有重点或者及时的干预。就我国各高校使用效果而言,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警。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新生身上,随着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高发群体多为大学老生。所以,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需要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做新生的测评,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其他年级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抽样测评,以通过点面结合方式,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心理性危机干预机制要有明确的干预对象,就我国目前高校的心理教师团队而言,不可能完成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普查,那么就需要有重点关注的群体。在进行测评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是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以及自杀意念的轻度,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格素质辅导。根据布罗克普的研究,高校心理教师团队应该预先关注容易出现心理性危机的人群,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群体:家庭经济困难,经常遭受歧视的学生;长期有生理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有精神病家族史或者家族中有自杀史的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合群的学生;情绪起伏波动较大的学生,行为异常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的学生;陷入失恋等负面情绪不能自拔的学生等。

笔者就自己实践经验认为,关注学生心理性危机应该要有长效机制,不能流于表面,尤其要建立跟踪机制,随时掌握有心理问题倾向学生的心理状态。鉴于此,笔者建议在校级一层就需要建立心理电子档案。关于心理档案,每个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项目设置,但是至少需要包括各个时期学生心理测评结果、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疏导记录等。这些档案可以使教师团队更好地掌握和发现疏导对象,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发现随着档案的积累,教师的经验日益丰富,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帮助。

三、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善后机制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化,很多学校注重的是从源头改变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这确实体现了心理工作者的作用,但是心理性危机事件的善后机制同样不能忽视,学校要从上到下建立一条畅通的心理性危机事件的善后机制。一旦学生发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学校应能够立刻启动应激机制,一方面从思想上、政治上进行疏导,即思想上的善后工作;一方面技术处理,即事务性的善后工作。笔者认为,高校应以适当的方式来公布事件的真相,这样不仅能起到消除不良影响的作用,更能通过公布事件真相将事件导向有利于开展工作方面。高校在公布事件真相时,应和媒体积极沟通,通过协调和媒体的关系,进而缩小事件的负面影响。此外,家属工作也是善后工作不可或缺的,学校要有领导层面的人来和家属见面,使已经悲痛的家属能够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怀,进而在家属的配合下,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延伸,以防触发新的危机。

总之,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如果能从源头控制,则会减少发生的机率。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全方位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进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赛斯纳的新旗舰 下一篇:大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