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时间:2022-10-02 06:35:20

浅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摘要】 目的: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浸润深度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搜集整理了2008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共32例,分别对其肿瘤部位、大小等病理资料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结果:32例患者中,黏膜下层浸润的患者共15例,包括7例淋巴结转移;黏膜内癌患者有17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内镜分型为Ⅲ型提示黏膜浸润可能性较大(P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 浸润深度

中图分类号 R44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129-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73

所谓的早期胃癌是指肿瘤的浸润局限于黏膜或者黏膜下层,无关病灶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否,现如今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内镜检查的方法进行[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内镜技术进行微创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笔者便搜集整理了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来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通过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早期癌症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搜集整理了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6~79岁,平均(59.8±1.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17例,消化道出血11例以及贫血4例。病程2周~3个月。

1.2 方法

观察分析32例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症状和肿瘤部位分型等方面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具体观察指标包括50岁以上的患者和小于50岁的患者胃癌发病率比较;32例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比较以及肿瘤大小直径长度比较等。食管、胃换个结肠浅表肿瘤的病变可以分为Ⅰ型(隆起型)和Ⅱ型(平坦型)以及Ⅲ型(凹陷型),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将32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消化道有无出血和肿瘤的具体形状大小进行分别的分析比较,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检验的标准显示为α=0.05。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与内镜分型

经过外科手术以及手术后的病理证实发现,肿瘤仅仅是胃部黏膜以及黏膜下层和癌灶的病变。具体病变部位包括:上区共9例,其中贲门有7例,胃底有2例;另外有11例处在胃部的中区,包括胃体的9例和胃角的4例;剩余有9例位于下区,这7例集中在胃窦部位。

肿瘤病灶的大小分别有13例患者的肿瘤直径≥2 cm,剩余19例患者的肿瘤直径则

2.2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32例早期胃癌患者均顺利通过了活体组织的检查并一一进行了快速尿毒酶的试验,其中有11例患者检验结果呈现阳性,阳性率为34.4%。

2.3 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率

32例患者中,黏膜下层浸润的患者共15例,包括7例淋巴结转移;黏膜内癌患者有17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7例未分化型,癌细胞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的有12例,伴随有淋巴结转移的有5例;分化型患者共有15例,浸润至黏膜下层的共5例,10例患者中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现象。

2.4 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32例早期胃癌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病变部位和体积大小等方面均和具体的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可以加以对比研究。内镜分型显示为Ⅲ型10例患者中,全部显示为低分化腺癌,浸润深度均达到了黏膜下层,其中有7例患者伴随着淋巴结的转移。而病理分化显示为Ⅱ型的患者有19例,19例患者中仅有5例浸润至黏膜下层,且均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详见表1。

3 讨论

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早期胃癌经过检查被及时发现治疗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内镜微创手术也让许多早期胃癌的患者避免了传统的手术治疗的风险,并且治疗效果丝毫不差于传统手术的效果[2-3]。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需要确保淋巴结未出现转移,并且需要提前对肿瘤浸润的深度进行判断。倘若微创手术后再一次出现淋巴结转移则需要对其进行补救,从而导致患者忍受二次治疗的痛苦。由此可见,手术之前对淋巴结有无出现转移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关键因素所在。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32例患者肿瘤内镜分型显示为Ⅱ型和Ⅲ型的所占比例最多,占患者总数的90.6%,Ⅰ型则相对较少。在患者大体分型中Ⅰ型和Ⅲ型较Ⅱ型浸润深度较深,其中Ⅲ型患者早期胃癌均有黏膜下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淋巴结转移率在60.6%以上,因而此类患者并不适宜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情况下接受内镜微创的治疗方法[4]。

肿瘤体积的大小对于内镜治疗的方式选择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多项数据研究来看,癌灶0.05),此数据结果同文献相吻合。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条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条件也逐渐放宽,但是目前并没有准确判断淋巴结有无出现转移的问题[6]。根据临床数据研究发现,黏膜下层的浸润在内镜下大致可以分为Ⅲ型,淋巴结转换率比较高,因而不适合接受内镜下的微创治疗。

由于本次实验研究所收集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统计的效能不足,肿瘤大小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同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具体关系,需要不断持续收集更多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奚豪,朱延波,蒋虹伟,等.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27-29.

[2]钱立勇.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5(4):63-76.

[3]崔希刚,陈俊强,刘金禄.胃镜诊断49例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54-55.

[4]毛小菁,曹永明.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23):215.

[5]杨光建.早期胃癌60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0,24(1):173-174.

[6]吴崇杰,余雄,万焱华,等.228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3):12-13.

(收稿日期:2015-04-24)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分析 下一篇:转化生长因子―β 1在原发性IgA肾病病情预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