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合高中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安排物理教学内容

时间:2022-10-02 05:15:32

浅谈结合高中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安排物理教学内容

高中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称为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其自觉性、独立性有了显著的增长。由于他们正步入成熟期,但心理发展没有完全成熟,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使学生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

一、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

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很大提高,研究表明,高一学生视听觉的感受性已达到成人水平,有的甚至超过成人。

在教学中,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实验设计时,要做到实验目的性强、操控尽可能精确、效果明显、趣味性强;实验过程中,应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观察什么现象;做完实验后还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何改进实验。

二、高中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支配记忆活动,乐意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尽管如此,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

高中物理知识多而繁杂,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逻辑性强。绝大部分内容是有实际意义的,所以高中物理知识的积累更多地采用意义识记。在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归纳和分类。让学生通过回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学会根据具体实例通过抽象形成理论知识,并用实践检验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适当组织和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复习方式多样化,分量要适当,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过度学习”,经验证明过度学习50%效果最佳。

三、高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

有意注意已占主要地位,能够有意地调控自己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于需要学习的事物中。注意的稳定性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并趋于成熟。广度已达到成人的水平了,能看到4~6个客体。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能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型教学或问题型教学来安排教学内容。在不同任务或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即使没有这种关系,我们也要采用适当的内容穿插在两个任务或问题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的学习后,注意力会有所下降,在此期间教师可用较风趣的语言或故事让学生轻松片刻,调整紧张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回味已经解决的任务或问题,同时为下一个任务或问题作铺垫。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性联系可以让学生在处理任务的同时复习上一任务。根据本人的经验,一节课中安排三至四个学习任务或问题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量。每个任务用时8~10分钟,既考虑到学生的休息和注意转移时间,又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35分钟左右的时间能高强度集中注意力。

四、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很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

他们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抽象逻辑思维趋向理论型。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趋于优势地位。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会有好走极端,产生片面性、主观性,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何简化成物理模型,如何找出所遵循的规律等等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巨大障碍。在解决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科学地忽略运动的次要性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简化运动过程,根据分析物体运动的一般性思路思考得出运动规律。让学生大胆猜测、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断质疑教师和同学的结论,在挫折和成功的不断交错之中进行反思,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强化,以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要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教学―活动―评价相统一的表现性评价机制,采取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评价。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评价以激励为主,以多种形式,在多种合作氛围和学习情下进行多元的、多角度的评价,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孝华;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J]. 天津教育 2004年Z1期

[2]朱红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探析[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2期

[3]祝大杰;浅谈物理教学方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08期

上一篇:英语教学导入方法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