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教育之果

时间:2022-08-31 12:15:22

等待教育之果

【案例】小宇是我们班一个非常内向、瘦弱的小男孩。他遇事胆怯、不爱说话、挑食、不乐于参与各种活动,入学以来,不管我们老师多么努力,多么关心他、鼓励他,但收效甚微。可以说,小宇无论是在生活自理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落后于同龄孩子。可小宇这学期的“突然”转变,却令我们所有老师都刮目相看。

由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每个个体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如自己期望得那么好,因为他们的先天遗传基因、他们的后天环境是有差别的。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善于观察、我们要及时恰当地引导、我们更要耐心地等待。新《纲要》中也指出:“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要做到因材施教。

小宇的“突然”转变,其实并不突然。首先,这种转变是与其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是其个体发展的阶段始然;其次,这种转变也是相当长时间以来“特殊”教育的成果必然。皮亚杰在他的儿童发展观中提到: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各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成就,并且儿童的发展是主动的。案例中小宇的“突然”转变,便正是顺应其个体发展的阶段成就,而这种成就也是主动的。当然,儿童的成长也离不开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在外在环境中,教育的影响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对于案例殊的小宇,更是需要特殊的、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而小宇的“突然”转变也是与这种“特殊”教育分不开的。

一、信仰认识基础化

对小宇的特殊教育,虽然相当长时间内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不见成效。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有耐心、也更有信心,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变得开朗、自信起来,他会越来越能干。这也正如“皮格马利翁效应”:虽然我们并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但我们宁愿从积极的方面去相信他是有潜能的、他是一个好孩子。这种相信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而我们的期望最终也会通过我们自己行为方式的改变而变成现实。这告诉我们:我们要尽可能用积极的态度去相信、去期待,并且带着这种积极的期望去行动。

【情景再现】在开展美术手工活动《纸杯花》时,在幼儿自主操作环节,我特别关注了小宇。只见他经常时不时地抬头看我,似乎在告诉我,“老师,我不会”。目睹这一切,我并没有立即走向他,而是以微笑回应。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困难,教师往往会立即走向他,给予他帮助与引导。而我并不这么做。我认为孩子的很多困难只是他们心里的坎儿,是他们不敢尝试,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只是肯定的眼神与鼓励,他们敢去做了、敢尝试了,其实他们便能做好。

二、家园合作日常化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对于小宇的性格、能力缺陷,作为教师,与其家长的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与家长所特有的亲情血缘关系,使得家庭教育更具感染性、长期性与针对性,也往往使家长更了解他的孩子。因此,当我发现小宇的各方面问题时,我首先与其家人取得联系,通过交流,深入地了解了小宇的先天性格、行为倾向;其次,通过与其家人达成共识,统筹教育合力,并且持之以恒地对小宇进行引导与感化,共同期待小宇的转变。

【情景再现】在三.八节那天,邀请了部分小朋友的妈妈来园参与活动,其中就有小宇的妈妈。活动结束后,小宇妈妈告诉我,“赵老师,小宇这几天来幼儿园时总是很难过,甚至哭着说不要来。”听完,我很疑惑,怎么会呢?

通常,教师只能看到孩子在园的表现,而对于孩子园外的生活与感受却是不知晓的。这便要求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园合作日常化。面对小宇妈妈的述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坚持每天与小宇妈妈沟通,与她共同探讨小宇的各种行为表现以及行为背后的可能动机,家园共同及时地给予小宇支持性的帮助。

三、“特殊”教育细节化

对于特殊的小宇,作为他的老师,我努力做到:对小宇的教育“特殊”化,

并且使这种“特殊”教育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日常在园活动中,我会尽可能多地关注小宇,善于发现他的一些小进步,并及时地给予支持与鼓励;我会为他创造各种锻炼的机会,鼓励他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增强他的自信心等等。

【情景再现】吃午餐了,一会儿,一个轻轻的、陌生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老师,我吃完了,我要盛汤。”哇,原来是小宇!我很惊奇、也更惊喜。盛完汤,我忍不住蹲下来表扬了他:“嗯,小宇现在越来越能干了,吃饭吃得真干净!来,赵老师给你贴个五角星,要一直这么棒,好吗?”伴着小声地“嗯”,只见他使劲地点着头。看得出来,他很高兴。

小宇是个很瘦小的男孩子,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怎么吃饭。平时在园点心,他总是磨蹭着吃到最后一个,而且牛奶常常喝不完,当我蹲下来想要鼓励他把牛奶喝完时,他经常默不作声,傻傻地看着我;每天在园午餐,小宇也吃得很慢、很少。因此,之所以是陌生的声音,是因为小宇似乎从没那么快吃完,而且吃得那么干净。这虽然对中班同龄孩子来说很平常,但对小宇,却可以说是一个飞跃。我及时观察到了小宇的这一举动,并且及时地当众表扬了他。从小宇当时的表情神态中,我发现小宇是“受益其中”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看到小宇的成长与进步,我很欣慰。这也让我意识到: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我们不能也绝不应该认为对他的教育,或者说他自身的成长是一蹴而就的,请相信这一环节是长期的、是潜移默化的,它需要我们老师、我们家长耐心地坚持与等待。

上一篇:浅议中学数学教育的见解 下一篇:高中政治教学语言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