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时间:2022-10-02 04:51:34

浅析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摘 要】职业健康和生产安全是广大劳动者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与建设和谐社会紧密联系。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防范职业危害事故发生,保护广大劳动者生命健康权利,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最本质的体现,有效防范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既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为企业的科学有效发展做出积极保障。本文以介绍了企业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方法,提出相关建议,以供探讨。

【关键词】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关爱职工,最大的关爱就是关爱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只有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只有遏制重特大事故,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防范事故。据统计,我国实际发生职业病应在100万例以上,每年因职业病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000亿元。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方面保护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发挥其“减损功能”和“本质增益功能”,间接地为社会创造财富。《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修订)强调,企业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如何为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做到“工作、健康、和谐”,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八个方面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了探讨。

1.档案的监督管理——建立并完事相关档案内容

1.1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职业性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

1.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含职业健康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相关资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还应包含个人剂量常规监测的方法、监测结果、应急或事故中受到照射的计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资料。

1.3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教育培训档案包括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组织部门、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教师、试卷、考核成绩、学员签字等。

1.4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应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年度配备计划、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领用人签字等。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及评价的监督管理

2.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按危害因素来源分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2)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2.2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包括:类比法、经验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和实测法五种。

2.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监督管理:1)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是职业病诊断、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治理和劳动卫生学评价的依据。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年至少一次。检测、评价结果需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2)监测结果及时公布。企业应在作业地点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噪声作业监测点应根据监测结果注明最长停留时间。各单位应在收到正式监测结果或评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测结果在监测结果公告牌上向职工公布。

3.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企业应严格落实新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卫生设计审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过程监管要求,确保作业场所的环境和劳动条件满足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做到三同时,通风、防尘、防毒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监督管理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以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应根据工艺特点、生产条件和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选择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防毒、防尘、防噪、防高温设施。

5.个体防护的监督管理

5.1按标准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企业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企业应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人体的影响途径以及现场生产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以及个人的生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为劳动者配备适宜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5.2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制度:单位在发放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时应做相应的记录,包括发放时间,工种,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名称、数量,领用人或代领人签字等内容。

6.警示标识的监督管理

6.1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按要求设置警示标识: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使用指南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设定。警示标识可分为以下四类:1)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2)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3)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4)提示标识:提供相关的安全信息的图形。

6.2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设置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上,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危险。

7.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结合实际及时、妥善处理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诊断,做好职业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人的权益。

8.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兴产业、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引进和广泛应用,强化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现实意义日益提升。职业卫生工作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只有企业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全面落实职业卫生的各项工作要求,严格监管,不断完善,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幸福”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上一篇:企业员工薪酬管理问题初探 下一篇:中华特色小吃技术大全